APP下载

急诊结肠镜检查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价值分析

2019-01-04张海军

关键词:结肠镜消化道显著性

张海军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是指小肠、直肠、结肠等部位出血,多发病于老年患者,致死率极高[1]。由于下消化道结构复杂,出血原因较多,因此,对于其进行准确诊断势在必行。为此,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名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结肠镜进行检查,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名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中,有37名男性,23名女性,年龄在50~65岁之间,平均年龄(59.39±1.52)岁;实验组的患者中,有35名男性,25名女性,年龄在52~65岁之间,平均年龄(55.73±1.19)岁。这两组患者的以上信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便血者;②便血量超过1000 mL者;③间歇性便血者;④年龄不超过65岁者;⑤签署实验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进行腹腔或盆腔手术者;②肛门或直肠炎症者;③精神障碍者;④不能配合实验者。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结肠镜检查,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急诊结肠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主要通过首次出血检出率、出血量、输血量、耗时、止血率和住院时间来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出血原因及出血检出率的比较

由结肠癌和结肠息肉引起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概率明显比其他原因高,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首次出血检出率,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出血量、输血量、耗时、止血率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对于检查过程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检查耗时,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实验组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一般发作较快,出血速度快且便血次数多,同时还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由于人体下消化道结构较为复杂,因此病情诊断比较困难[2],为此,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名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结肠镜进行检查,结果显示,由结肠癌和结肠息肉引起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概率明显比其他原因高,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首次出血检出率,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检查过程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检查耗时,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实验组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结肠镜进行检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准确诊断,而且首次出血检出率较高,同时,出血量和输血量也得到控制,检查耗时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结肠镜消化道显著性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