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小明:以心入作,独“塑”一帜

2019-01-03刘海东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雕塑想象创作

刘海东

有人说,当代雕塑艺术好比一个实验场,所有视觉手段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出一个个新的视觉空间和文化场域。

初见魏小明,是在位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内的魏小明雕塑博物馆。观其人,一身朴素装扮,为人谦逊,虽生于南方,口音却基本已被“北化”;观其作,姿态万千,纤细柔美,伸展性为创作打开边界,给人以视觉与思维的双重拓展与冲击。

馆内外近240件雕塑作品皆为魏小明倾心之作,高至15米,矮至10-20公分,件件青铜铸造,件件他都视若珍宝,件件都让观者悦目娱心。此外,还有200副画作展于楼上,与雕塑遥相辉映,形成这里浓郁的艺术风景。

魏小明是名副其实的“高产艺术家”,他的代表作有《奥林匹克风》《航天警示录》《捕风》等多部,获奖无数,被广泛收藏。

中西合璧 艺蕴升华

长春的冬季,寒冷而漫长,魏小明却对此情有独钟,他喜歡四季分明,喜欢简单而干脆。如今的他,已近花甲,但对创作始终热情不减,时常辗转于各地展会与交流活动中。

1957年,魏小明出生在广西省北海市。直至十二三岁,他才真正与艺术结缘,得以向一对从广州美院下放到这里的画家夫妇学习绘画。3年时间转瞬即逝,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辛勤,成就了他扎实的绘画功底。之后赶上文革时期,魏小明作为知青下乡,绘画也如影随形。他干过农活,当过码头工人,这些和艺术毫不相干的劳动反而成为激发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高考恢复后,魏小明顺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读。期间,他师从吴冠中、袁运甫、庞薰琹等艺术名家。毕业后5年任教期结束,他便赶赴奥地利维也纳深造。上世纪90年代初,魏小明回国,将自己的作品定格为想象写实主义,以人体做载体,靠想象完成创作,雕塑风格也转为以伸展的唯美作为主基调,来源于想象写实主义的作品则将艺术与受众完美融合,成为一种可以让普通人读得懂的艺术。

以心入作 想象写实

6年的维也纳留学经历,让魏小明时刻感受着来自中西文化间的碰撞,他也曾苦恼于创作中的冲突,但也因此“柳暗花明”、独辟蹊径,形成独有的“魏式风格”,将自己的艺术生涯推向高峰。之后他任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创作风格及心得传授给学生并延续至今。

魏小明始终坚信,艺术部分源于生活,但不能倚重看得到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创作者想象中的世界。“灵感不是等来的。”奥地利求学期间,导师的话对魏小明启迪至深。此后,他便将持续的创作状态作为获得灵感的最佳方式。他也常常教导学生,将感情融入到创作过程中,这样的作品,便有了魂。

光影传说 邂逅诗意

魏小明很享受一直工作的状态,自早到晚,创作永远在路上。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的同时,众多荣誉加身,他曾荣获奥地利国家文化科研部授予的“杰出艺术贡献奖”等国际大奖,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创作奖杯,并组织策划国内的大型雕塑展。

多年来,魏小明一直坚持“亲力亲为”,从小稿到放大时焊架子、捆木头、调钢筋,他对每个细节都近乎挑剔,他说,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2016年年底,魏小明与政府、中东集团合作的项目“魏小明艺术博物馆”落成并开馆。该项目由魏小明亲自率领他的博硕团队,奋战了一年多的时间潜心设计,因此才有了今日展馆的这般诗意景象:馆外竹影婆娑,阵风徐徐;馆内阳光映照,展区和艺术沙龙、绿植与雕塑,两两相映,相得益彰。

博物馆的落成,魏小明甚是欣喜,他很庆幸在长春能有一席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志同道合者聚,已成他人生的重要章节。透过阳光房的玻璃层,与一缕暖阳不期而遇,光影交错,植“塑”融合,或许这便是雕塑所能表达的艺术的最高境界。

魏小明

中国著名雕塑家,画家,清华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获得无数荣誉,并被许多城市和重要机构收藏。

猜你喜欢

雕塑想象创作
巨型雕塑
快乐的想象
Jazz
一生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创作失败
自然雕塑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