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淑兰:人间重晚晴,暮年绘丹青

2019-01-03刘海东李珊珊毛喜悦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工笔研究会国画

刘海东 李珊珊 毛喜悦

王淑兰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总结近二十年的绘画心得。她说,一幅好的作品,不仅取决于绘画技巧,更取决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揣摩。

古人有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满天。如果将吉林画家王淑兰的晚年生活勾勒成一幅画卷,想必一定是“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一般安然与惬意。

2001年,因为挚爱,退休后的王淑兰开始习画,经过近二十年的磨砺,如今的她已步入古稀之年,虽为业余,却已具大家之风范:她工笔下的花鸟鱼虫鲜活灵动,呼之欲出;写意作品浓墨重彩,一幅“胸中藏丘壑,笔底气韵生”的架势,给无数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且以书画伴余生

山水有情,花鸟有意,人物传神,物尽灵动。

在一间百余平方米的社区画室内,一番诗情画意的渲染,让这里俨然成了文人墨客的雅居:几十幅绘画作品争芳斗艳,大放异彩。远观,则色彩艳丽,线条柔和,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细看,则凡笔触之处以心入作,或工笔或泼墨,万物皆在一描一绘间,尽展风情。每每谈及这些画作,王淑兰总是笑逐颜开,她谈吐温润如水,平易近人,每次出现在课堂,总能得到学员们的热情拥戴。

十几年前,王淑兰所在的社区组建了书画研究会,自此,社区画室便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每周都会有一天的时间来到这里,讲解绘画要领,以画会友。这样的坚持,风雨无阻,即使生病也从不间断。

靠认真取得成功

幼年的王淑兰酷爱绘画,却走上了从医路,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退休后,她拒绝了单位返聘,拒绝了其他文体活动,一心钻研起绘画来。

2001年,王淑兰退休后,进入了吉林省老年大学国画班学习,从工笔画学起,并先后师从吉林省著名画家张玉喜、甘雨辰、孙文铎、戴成有、张建华等名家。从他们身上,她不仅习得了绘画技巧,更是对他们的治学精神及德艺双馨的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王淑兰创作的国画作品《梳羽溢香》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国际书画交流大展”比赛中荣获银奖,大赛的获奖作品还先后在中国桂林、比利时、加拿大、巴西等地巡回展出或被珍藏。随后,王淑兰又陆续创作了《国色天香》《盛世中华》等国画作品,均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在王淑兰众多的绘画作品中,一幅《两小无猜》让她钟爱有加,“那是老伴儿去欧洲旅游带回来的水粉画,我非常喜欢,就尝试着用工笔的画法去画,没想到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师古人不如师造化

国画作为中国的传统绘画,具有数千年的创作和传承历史,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王淑兰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总结近二十年的绘画心得。她说,一幅好的作品,不仅取决于绘画技巧,更取决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揣摩。

2005年,仅仅习画四年的王淑兰参加了由吉林省老干部大学书画研究会组织的“王玢瑞、孙秀芳、王淑兰个人书画作品展”,其中共展出王淑兰本人国画、油画作品共计20余幅,画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赞誉,有关媒体更是以《花甲老人举办书画作品展》为题进行了报道。

“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王淑兰始终不渝地坚信这一点,她说,这是被书画界奉为至理名言的一句话,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书画创作必然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而她也正是身体力行,享受着这份书画带来的晚年幸福时光。

王淑兰

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吉林省书画院培训中心聘任画家,长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

猜你喜欢

工笔研究会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波兰睡眠研究会
李文慧作品
《难忘岁月》(国画)
建章立制提升研究水平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