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侠:剪刀下的“家国情怀”与快意人生

2019-01-03刘海东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满族吉林

刘海东

“我岁数大了,不求成名,只希望吉林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展现,发出应有的光芒,是传播,更是传承。”

文化积淀 止于精品

李侠出生于剪纸世家,上可追溯至清朝年间,那时以玉米叶、桦树皮等材料为主的创作便悄然萌芽,160多年的积淀,让李侠的一生注定与剪纸有着剪不断的情缘。

虽时过境迁,李侠儿时的记忆仍清晰可见。那时,由于父母忙碌,她被寄养在满族乡村的外婆家,外婆是远近闻名的剪纸大家,每逢重大节日,村民们便会聚集在一起剪纸。耳闻目染间,李侠从最初的手撕纸,直至拿起剪刀,开始效仿大人,剪制一些简单的窗花。也是从那时起,她对满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也许是天生的造诣让李侠对剪纸艺术越发情有独钟,本应顺理成章继承“家族传统”的她却坦言“走了不少弯路”。升入小学成为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那时她对文学创作饶有兴趣,在老师的重点培养下,她的人生方向开始向文学方面偏移,而剪纸则被搁置一旁。参加工作后,剪纸也只是作为业余爱好,用于应对各种联欢和特定场合的才艺表演。

少时风花雪月,怎奈弹指一挥间。时间的流逝,始终抹不掉的是李侠对吉林传统文化的记忆。李侠的文学创作之路虽坦荡无坷,作品获奖无数,但随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期”。迷茫之际,父亲的一席话,坚定了她继承祖业的决心与信念。

从研究吉林历史开始,李侠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剪纸文化探索长跑。图书馆、研讨会、学术报告厅,拜读大师力作……“那时有很多民俗专家都在研究吉林文化,而我想做的就是从细微处着手,满族穿着、做大酱、婚丧嫁娶等,这些最底层也是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才更能带来创作价值,更能反映满族民俗特点。你必须知道满族文化是什么,才能去创作。”

深入民心 联通世界

她的剪纸作品获奖无数,享誉国内外。代表作品有《长白山之神》《松花江之神》《萨满祈福》《萨满接福》,百米长卷《萨满神谱百图》《满族习俗百图》《关东节俗百图》等。当被问及有无最满意的作品时,李侠笑而应答:“没有最满意的,但这些都是我心中的吉林印象,都是原创。”近年来,李侠一直在打着一场“原创守卫战”,对于抄袭者勇敢说“不”,同时她也感受到,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发完善,这让她愈发坚定了走原创之路的信心。

李侠描述,“一幅剪纸作品的诞生,一般要经历确定目标、寻找资料、积累于心、设计、绘图、沉淀等几个阶段,刚绘制完成的纸并不急于剪裁或雕刻,而是要放置一旁沉淀,以求日后对细微之处做微调,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再下剪。”

李侠认为,当代中外剪纸已初步形成各自的派别特点,从文化表达、技巧、设计方向上都不尽相同。例如,中国传统剪纸,更侧重于实物还原与视觉美观,而外国剪纸多精于雕工,呈现的是细致之美。

2016年,李侠接待加拿大友人团到访吉林,加拿大青年导演Even正著手拍摄反映满族文化的纪录片,盛邀李侠以满族剪纸入镜,但李侠思索后提议,众人应前往满族文化发祥地乌拉街感知感受,唯有此,纪录片才更具真实性和感召力。最终,一部《重拾遗梦》获得成功,摘得国际多项大奖,而李侠的镜头则从10分钟降为4分钟。对此,李侠平淡视之:我岁数大了,不求成名,我只希望吉林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展现,发出应有的光芒,是传播,更是传承。

李侠

中国著名剪纸大师,首批“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优秀民间艺术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吉林省工美剪纸委员会首任会长,中华文促会剪纸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满族吉林
剪纸作品欣赏:晨练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剪纸作品赏析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众志成城抗疫情·剪纸作品
于富业剪纸作品
吉林冬季之旅
吉林出版集团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