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城:翻阅千年

2019-01-03袁俊伟

中国国家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韩城渡河大禹

袁俊伟

跨越古今的龙门

黄河流过河套地区,在晋陕峡谷突然转为南北走向,到陕西宜川、山西吉县交界处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继续向南行进到韩城的龙门,脾气却一下子温和了许多,河面开阔,河水悠悠流淌,至潼关县与渭河交汇,共同滋养着关中大地。

龙门,就是古代神话中“鲤鱼跳龙门”的地方,早期地方志书《三秦记》记载了这则故事:“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见春季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来赴之。一岁中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

当地人也称龙门为“禹门口”,传说是大禹疏理百川时开凿。民国大史学家顾颉刚以“疑古精神”著《古史辨》,认为大禹是华夏先民的一种图腾,可能是—条虫,在龙门重温他的这一论断,别有意趣。

因为这两段传说,千百年来龙门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李白就写过大量与龙门有关的诗,比如这首《赠崔侍郎》:“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前有怀才不遇的郁闷,后有青云直上的雄心。汉乐府《相和歌辞》中有一首《箜篌引》,记载了龙门附近的歌谣“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如今在龙门乘船渡河,还能听到当地的船夫唱起。李白的《公无渡河》一诗,便是借此歌谣发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让人充分感受到了黄河的凶险,以及“狂而痴”者的决绝与悲情。若将“长鲸”看作安史之乱的象征,那么“公竟渡河”就是李白在乱世中对于勇猛精神的一种寄托了。

龙门位于陕西、山西交界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韩城古城有4座城门,门楼各有题额,东曰“东带黄河”,西曰“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曰“龙门胜地”,这16个字基本就把韩城的地理、人文都讲清楚了。80多年前,侵华日军企图在禹门口渡河,进犯西北,国民党新编第八师奋起反抗,死守渡口六天六夜,最終逼迫日军退守河津,这就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龙门之役”。战役中阵亡的290余名将士合葬在龙门山南麓,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为他们建起一座英雄纪念碑。抗战中,龙门东西两岸两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大禹庙荡然无存,如今空留一处遗址,不过,位于龙门古渡以南25公里的周原村尚存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大禹庙。

新中国成立后,龙门附近的黄河上架起一座铁路桥,至今仍在当地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天都有几列绿皮火车从对岸的山西河津市开出来,哐啷哐啷地轧过龙门铁路桥,沿着黄河岸边开进韩城。韩城火车站在韩城古城的北边,建于20世纪70年代,古朴雅致。有不少人从西安乘火车来韩城,两百多公里的路程,绿皮火车要开3个小时,每列火车上都印着韩城的旅游口号:“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或者“文化韩城,黄河特区”。很快,西安至韩城的城际高铁也将开通,给这座千年小城带来更多活力。

与铁路桥并列于黄河之上的,还有108国道上长约5公里的龙门黄河大桥,它是黄河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号称“黄河第一桥”。

古城的文化代言人

韩城是一座有1500多年历史且保存完善的古城,始建于隋,如今留有近千幢古建筑,其中包括16处元代建筑,是一座各副其实的“古城博物馆”。黄昏时漫步城中,常能看到城隍庙的琉璃五龙照壁前有几个长髯飘飘的老者相聚而坐,膝下有一众孩童,手上捧着花椒味儿的酸奶,仰头听爷爷讲古论道,细听都是两干多年前的《史记》故事,时而还有老者登上旁边的戏台,打起行鼓,演绎相关情节。

韩城有不少“文化代言人”,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远古时期的大禹和西汉时期《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韩城南郊芝川镇的山冈上有司马迁的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上山的路其实是一条古官道,由石条垒砌,道路中间已经深深凹陷,道中立有几座牌坊,皆有横匾和对联,其中“史笔昭世”几个字尤为遒劲。祠堂的享厅里可以看到不少古今文人的题字,郭沫若的题诗中有“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的句子,将司马迁与孔子并列,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司马迁援引《诗经》来赞美孔子,而“高山仰止”也成了后人赞扬司马迁时最常使用的词句,在这座太史公祠的各类碑刻上就可以看到不少。

猜你喜欢

韩城渡河大禹
魅力韩城
嗨!韩城
韩城老街
请到我们韩城来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众猴渡河
“小大禹”来治水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善为『竹筏』巧『渡河』——谈过渡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