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优化研究
——以S高校为例

2019-01-02韩晶晶郭晓军肖友平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年23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就业指导毕业生

韩晶晶,郭晓军,肖友平

(1.西南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西南石油大学 招生就业处,四川 成都 610500)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进入大学深造已成为广大学子的主要选择方向。据中国科技部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近5年每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都达七百多万人次。2018年2月27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报道,我国劳动力供给继续保持持续高位运行,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人。就业信息和数据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信息管理和就业指导的压力,S高校现有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相对单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只单纯地统计就业信息已不能满足社会和高校的需求。优化高校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探索高效率的就业管理方式迫在眉睫。

二、S高校现有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全校所有的毕业生,覆盖就业流程的各个阶段,是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S高校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内容和实际情况,绘制S高校现有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中,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全面的标准规范体系、适用的运行管理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该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体系框架,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浏览器。

数据存储层的数据库服务器为就业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执行数据逻辑,运行数据库或组织和存储信息数据。业务逻辑层的应用服务器主要执行业务逻辑,向数据库发送请求,业务子系统和门户子系统是S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子系统中包括了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各种管理业务和功能,门户子系统分设内网门户和外网门户,并根据不同的用户权限,将应用功能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通过门户网站展现出来。表示层的浏览器主要用于界面引导,接受用户输入和操作等,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显示处理结果。URP平台是与校内各个相关部门的子系统进行交互的综合性平台,主要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漫游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实现。

图1 S高校现有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

三、系统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14年教育部规范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就业管理理念的快速发展和相对成熟,就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使得S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从单向传递到双向流动初级阶段的进步,完成了信息发布到信息管理“质”的飞跃,使得就业数据的统计和报送更加便捷及时,保证了就业统计和毕业生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而S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为该校拓宽了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了毕业生求职成本、高校管理成本。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用户类型不细致

根据用户-角色权限模型,S高校现有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将用户分为四类:普通浏览用户、用人单位、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员。就业工作管理员通常只包含就业处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

2.数据库结构不标准

在文件《关于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的通知》(教学司函 [2014]1号)中指出,自2014年起启用新数据库结构及标准。但经过了四年的发展,S高校仍然存在数据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例如本专科与研究生的就业数据库分开管理,但两者的兼容性不够好,当需要S高校所有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时,标准不一,合并数据麻烦,增大后期统计工作量。

3.就业统计不准确

由于我国科技、经济等快速发展,各个城市都开始建立高新区、经开区等,但高新区和经开区不属于行政区域,加之近些年行政区域划分上有一些变化,在就业管理系统中下载的地区信息代码、派遣信息、邮政编码等不能及时更新,信息统计时歧义现象频出。各大城市激烈的“人才战”,大量毕业生户口所在地有变更,但毕业生并未及时反馈给学校,可能影响毕业生派遣信息不准确。

目前S高校仍然采用纸质三方协议作为依据来录入毕业生就业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录入信息不规范,准确率也得不到保障。

就业数据不能在系统中实时更新,数据统计也是每10天更新一次,就业反馈及时性得不到保障,学生不能准确查询就业信息,领导不能及时监控就业进度,影响领导正确决策。统计后数据可视性差,不能直观地查看各个关键数据之间的关系。用户界面无刷性功能不强,影响用户体验效果。

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教学厅 [2004]7号)中,明确了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如公式(1)、公式(2)所示。

其中,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人数+待就业人数+暂时不就业人数。但是以就业率、待就业率为就业统计的指标,只能反映就业数量,而不能反应就业质量。

4.就业指导不科学

就业指导不全程、不全面。例如:毕业生不了解就业后提交就业信息的流程,不了解报到证和就业派遣的重要性,报到证遗失和不必要的改派都是可从源头上避免的。解读就业政策不到位,就业指导网络课程内容单一,毕业生参与度和完成度偏低。就业网站功能单一,单纯发布资讯,考虑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可能存在地域限制,在线咨询、应聘前期的网络申报和视频面试等互动性功能欠缺。

5.就业数据不共享

S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维护,老师监督,而不是由专人负责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一方面技术能力不高,另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强。当时间流逝或人员变动时,历史数据可能无法准确核实查证。同时,毕业季来临,学院、教务处、档案室、后勤处、保卫科等多个相关部门,都需要核对校验就业处统计的数据,但各级部门对数据格式的要求不同,那么每次通过QQ等分别传送难免麻烦,且通过第三方软件平台传送学生数据,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四、优化建议

(1)就业工作管理员除就业处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外,还应包括各院系分管就业工作的老师、分管就业工作的校级领导、相关管理服务机构的老师、研究生导师等。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多用户分级管理,由就业处的老师来为他们设置、审核权限级别和可使用内容等,减少数据的重复传输和遗漏等问题,提高办公效率,确保数据准确性、安全性。

(2)首先,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中的数据标准进行就业统计,规范就业信息统计工作,定期培训就业统计工作人员。其次,还应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系统扩展性,拟定科学合理的数据标准,从业务架构、信息架构、系统架构、技术架构这四个方面,全面综合考虑相关要素,并协调好各要素之间为完成整体性建设需求所构建的互动关系,以保证系统的未来发展和长期稳定性。不仅要考虑业务职能、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业务层面的内容,还应考虑安全管理、信息资源建设及技术标准、网络建设等技术层面的内容。不仅要考虑系统自身的要素和结构,还要考虑外部环境中的影响因素。

(3)派遣地址等信息及时更新,各高校及时反馈有疑问的派遣代码,由上级系统审查核实后修复代码信息;定期让学生核对户籍、联系方式等影响毕业生派遣的重要信息。

三方协议变成两方协议,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合约或者自动生成电子协议[1],既能保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又能监督签约合法性,避免就业数据造假等行为。由学生上传就业协议,采用学生-学院-学校三级审核模式,让学生核对毕业生报到证电子件,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现场提交资料的次数,明确自己的档案派遣等详细信息,经过三级审核后,就业信息准确率能大幅提升。

就业数据是动态的,可加盖时间戳,及时更新数据,在时间轴上生成变化趋势,监控发展态势,确保数据可追溯。加入可视化模块,将杂乱的数据通过二维、三维图形表示,以便直观地观察各个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提升人机交互程度。采用AJAX+Echarts技术[2]实现用户界面无刷性,提升用户体验。

综合完善就业率统计指标体系,就业率、待就业率还应该按比重考虑毁约率、待业率、升学率、签约速度、签约双方满意度、就业能力、专业对口程度等,就业率统计应采用多元统计主体(如学生、用人单位)。除此以外,还要将就业质量纳入其中,充分考虑就业缺口、供需比、薪资水平、签约单位层次结构、创业率、就业地域等因素,采用多级统计指标。

(4)坚持就业指导全程化、信息化、个性化、互动化[3]的原则,由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设计和建立科学的线上线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丰富就业网站的内容、功能,将系统用户可能需要的办事流程、文件、函件模板等信息化处理,加强在线交流模块的建设,加大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完善就业测评平台,深度分析和挖掘毕业生优缺点,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的分析报告,实现个性化就业资讯的实时推送。确保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和就业指导老师的互动,真正地将就业管理向就业服务转变。

发挥图书馆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搜集、整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借阅书籍的数据,挖掘毕业生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为指导学生就业提供参考信息;培养法律意识,识别和鉴别企业资质,减少毕业生就业被骗的情况。

(5)加强数据管理专业团队的建设,提升技术能力,维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如今,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仅仅通过技术手段仍然难以攻克管理问题,转变管理模式。这就需要基于业务流程建立就业数据共享平台[4],分析和设计数据流,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决策支持、数据集成的目标。

此外,建立就业预警机制[5]和就业动态调查反馈机制也是必要的。就业预警机制可实时识别异常状态,并根据严重程度及时提醒或报警,方便就业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沟通。

就业动态调查反馈机制。首先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调查时间节点、调查内容、调查方式等,例如毕业生与签约单位双方的满意度、签约记录、违约时间、违约原因、职业发展状况与期望、薪资水平、用户对系统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等众多因素都可以分类纳入调查内容中,这对于预测人才需求、整合校友资源都是有正向作用的。

五、结束语

根据S高校实际需求建设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扩宽S高校的就业资源,为S高校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改变就业管理的固有工作模式,全面、系统地为毕业生、教师、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化服务。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系统就业指导毕业生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SaaS模式下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