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间文学的生存境遇及非遗保护

2018-12-28张卫红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0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民间文学

张卫红

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当前民间文学的生存现状,继而基于《解缙故事》的传承形式探索非遗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为民间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民间文学;传承形式;非遗保护

0 引言

民间文学类非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演述民俗场的消失,导致演述活动不能有效进行,演述能力下降。在强调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保护的过程中,尽量恢复民俗场,可能是有效途径之一。另外,在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中,不仅要强调传承人的保护,还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主流传播形式。自古以来,文学以口头和书面这两种传承形式为主,在速食文学悄然兴起的互联网时代,传统民间文学如何与时俱进,开拓以互联网文学和影视文学为代表的多元化传承形式及非遗保护策略,作为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机构或专家学者,必须严肃面对这项课题。

1 民间文学的生存境遇

1.1 传统家族式传承结构的变化导致民间文学“后继无人”

由于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急速发展,以口头传播为主要形式的民间文学相依相存的农耕社会、农村聚落日益减少,与之相适应的血缘家族社会结构和礼俗制度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和转型,以家族关系或血缘关系为主的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越来越少见,甚至有部分民间文学已然消失,因此抢救和非遗保护变得空前紧迫。

1.2 速食文学的广泛传播对民间文学的传播造成了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速食文学日渐兴起并在青年群体中大规模传播,许多速食文学作品通过网络信手拈来,而大多数民间文学作品需要以一个完整形式进行传播。比如民间故事,它的传播不仅要有听众,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还需要找一个特定的场地,配备相机和录音设备,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由传承人现场讲述。这个传播过程既费时又费力,而青年人忙于课业学习或整日务工,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网络文学,对这种民间文学的需求日益减少,客观上导致一部分民间文学失去需求动力而无法得到广泛传播,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濒临失传。

2 《解缙故事》的分布范围、传承形式

解缙故事起源早、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全国各地广为流传。这些故事数量众多,有家世背景、科举经历、官场仕途、人际交往等,所描绘的解缙形象聪敏机智、能言善辩、诙谐幽默、耿直刚正,深受人民群众拥戴和喜爱。传承和保护解缙故事,具有文化延续、道德提升、政治借鉴、教育启迪、思想凝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2.1 分布范围

解缙故事的传播空间非常广泛,不仅仅是在其家乡吉水县各乡镇、吉安(庐陵)地区乃至整个江西流传,而且在湖南、湖北、广西、安徽、河南、河北、浙江、陕西、上海、天津等地的国内许多省区都有传诵,甚至在海外华人区及越南等部分区域都有解缙故事传播。

2.2 文化内容

解缙故事从内容上主要分为六类:(1)反映解缙的身世和家庭环境的故事;(2)反映解缙日常生活的故事;(3)反映解缙科举考试的故事;(4)反映解缙才能和智勇的故事;(5)反映解缙死亡结局的故事;(6)杂说类故事。

由此可见,解缙故事的内容非常丰富。近年来,经吉水县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搜集、普查整理出了许多流传在吉水及全国各地的故事,其中有《白鹿下凡》、《“个”字》、《辩卷中举》、《凉洲词》、《智取臭虫》、《解缙作客》、《解哑谜》、《高梁为什么不抽穗》等170多篇。故事内容丰富而又生动,是我国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奇葩。

2.3 传承形式

据笔者调查,《解缙故事》的传承形式从古至今大概经历了“口头流传→书面记载→曲艺→网络和影视”的变化过程。

最初只有口头流传这种单一化的传承形式。自明朝开始,书面文字的流传形式,成为口头流传的最好保存手段,此后历代都有刊刻家、出版家书面记载并传承。到了现代,曲艺成了解缙故事流传的新载体,刘宝瑞先生的相声作品《解学士》、吉水县剧团排演的戏剧《解缙闹殿》都是优秀代表作品。如今,影视、网络又成为最新的传承方式,动画片《少年解缙》、电视剧《大明奇才》,先后在央视少儿频道、影视频道连续播出,网络上的解缙故事更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将解缙故事的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3 基于《解缙故事》谈民间文学的非遗保护措施

3.1 加强民俗场的保护与重建

民俗场是传播或表演民间文学的特定场地,它是用于传播民间文学的主要载体。在街舞等现代艺术文化的冲击下,以相声、曲艺等民俗场为主的故事文学体系日益衰落,以讲故事为主要演播形式的民俗场逐渐被现代化的酒吧、音乐厅取代,一些传统的故事文学仅在北京、苏杭等特定旅游景点儿才能看到,许多传承人或表演者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演播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机构共同努力,保护或修建民俗场,并针对民间文学的传承人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民俗场和传承人的文化底蕴,为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加强民间文学与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的融合,探索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前文提及江西省吉水县民间文学《解缙故事》目前已开发出动画片、电视剧等影视传播渠道,这对于速食文学快速传播的当今时代来讲,无疑是民间文学必须大胆实践的一个新的传承形式。另外,还可以将民间文学的书面形式、民俗表演形式以及影视传播形式与互联网传播载体有效对接,利用互联网吸引青年受众,探索出多元化的文学传播渠道。

3.3 建设方言民间故事音像数据库,对民间故事归类保存或再创造

针对方言和民间故事在非遗中的重要性,以及当下正在急速消失的现状,笔者建议将现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的传播形式分类为口头媒介、书写媒介、图像媒介、音影媒介以及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几大类,建立民间故事音像数据库,采用不同的形式存留民间文学的多样性。另外,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要搜集、记录、整理、存档,还应该朝着经典化的方向发展,即塑造经典并引导其朝着深度化的媒介转化,允许作品根据时代变迁做出相应的再阐释和再创造。

4 结束語

上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民俗文学的生存困境,又从民俗场的建设与保护、传承人的教育等几个维度探讨了民间文学的传承与保护策略。但是严格来讲,不同地域的民间文学所面临的境遇和传承保护方法是有区别的,各级地方政府及非遗文化保护机构一定要因地制宜,加强民族文学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同时积极地探索民间文学与现代文学传播载体的融合渠道,不断拓展和创新传播形式,让非遗民间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承与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伟君.虚实相间、瑰丽神奇的口头传承——论民间文学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保护[J].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7(00):202-216.

[2]徐洪军,崔岩.论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法律保护[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11):49-52.

[3]樊鸿雁.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权利保护[J].中国民族,2007(11):50-51.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民间文学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三大战略中的豫文化产业发展与非遗保护研究
家族传承保护“非遗”的职教路径研究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致力于世界“非遗保护”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