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生态化发展现状研究

2018-12-28

关键词:图书馆生态用户

常 盛

(长春市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2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967年,“新媒体”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后,在技术的推动下,其概念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并延伸。至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应用已突破单体技术形态,变为具有开放性技术框架、发展思维、经营模式的复杂体系。

1.国内外学术研究发展情况

综合梳理,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技术应用研究成果总结提炼特征如下:

(1)对比其他各领域研究,图书馆研究基础较好

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O2O模型、自媒体等技术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为: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使用率80.9%。正是这种大规模集中式的快速发展,为新媒体技术研究提供了丰富养料,2013年也成为新媒体技术发展重要断代节点。通过中国知网进行统计,仅2013—2016年国内各类期刊发布的不同程度提及“新媒体”概念的文章累计269,819篇,其中以“新媒体”为关键词的文章为15,819篇,占总体比例的5.86%;对比而言,涉及“新媒体+图书馆”内容文章数量为89,672篇,对应关键词的文章仅为75篇,仅占总比例的0.083%。2008年至今,涉及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研究文章呈现平稳的发展势头,而相对图书馆相对新媒体建设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

(2)单领域研究成果显著,奠定了体系化研究基础

从单领域角度看,图书馆业内对技术的应用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研究,技术层面主要集中在微信、微博、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大数据等领域,研究方向集中在阅读、创新、对策、阅读推广、思想教育等领域;研究对象为高校、公共图书馆和大学生群体,示意图如下:

斯蒂夫·琼斯(2004年)指出新媒体包括:延伸我们传播能力的设备装置;使用这些设备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实践;围绕上述设备与实践形成的社会组织与惯例四个层面;美国iCaucus院校图书馆(2016年)研究通过向读者推荐本馆网站、博客、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其他服务形式并且提供数据库、名家推文、学习资源等链接,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延伸图书馆服务;Habib(2008年)在提出图书馆2.0的理论模型和管理原则,描述了图书馆2.0系统应具有的功能;韩晓雪等人(2016年)分析指出当前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微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10个研究主题;付亚楠(2016年)图书馆APP系统将现有的数字化图书馆功能进行整合,该系统具有灵活开放、无所不至、便利、即时连线等特点,拓展了广大用户享受图书馆资源的渠道,见图1。

图1

(二)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

(1)研究建立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生态服务模型;

(2)深入分析公共图书馆各生态种群之间的作用机理及促进因素;

(3)考量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技术生态服务模型对服务效能提升的影响;

(4)多角度探索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技术生态服务模型的建设路径。

2.应用价值

(1)为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技术建设提供体系化的发展依据;

(2)指导新媒体技术对公共图书馆业务关键环节、流程的重构和改良;

(3)建立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内容垂直的新媒体平台;

(4)完成公共图书馆形成发展能量闭环,激发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

(三)领域研究对象设置

综合图书馆发展现状,确定领域与对象将是研究的基础,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通过计算机建模还原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生物系统,将模型降解为读者需求效能的考量,因此,生产者(图书馆新媒体服务资源)、消费者(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一级指标。

图书馆新媒体相关服务要素及参与者作为二级指标,包括:硬件资源、社交平台、数字文献、角色群体、管理平台、软件技术、服务模式、阅读延伸,其中服务模式为:O2O、P2P、B2C 变体、SaaS、PaaS、M-B变体、SoLoMo、SNS-EC 变体、B2S变体等;

(四)研究的环节

1.生态模型的描述的客观性、适应性及高复杂度降维

由于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应用涉及要素数量庞大,对应其模型复杂程度较高,能否建立一个准确描述生态环境的数学模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难点。同时,因为生态环境(阅读生态环境)的差异,该模型是否在其他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适用性系数判定的阈值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环节。另外,如何将庞大的生态系统分解成具有相对独立性且具有独立逻辑关系的子系统成为降低模型复杂度的重点。

二、生态模型能量循环及传递机理

通过前期调查发现,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供不适求的情况日益凸显,用户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是图书馆服务评价的基础,盲目加大新媒体技术应用与推广对提高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的效能提升并无实质性帮助;相反,用户需求通过新媒体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媒介,将生态模型中的能量循环体系作为载体进行有效反馈,指导图书馆文献基础性建设及服务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生态链中能量的递减将准确找到图书馆文献服务的瓶颈,因此生态模型中能量循环和传递机理是研究的又一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评估及应急对策

生态系统通过群落间的能量传递、平衡实现业务协调发展,但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干扰,如个别种群出现问题会干扰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换而言之,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生态模型的适用条件。

用户在公共图书馆的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将会产生需求外溢,进而导致用户种群萎缩,只有适时对服务的参与过程进行干预,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因此对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并提前设计应急对策是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问题。

四、补充、健壮种群样本促进竞争协作

一方面,由于生态链的供需关系,在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的范围内,适度加大生产者的能量供应会增大消费者的群体规模;另一方面,虽然简单的食物链结构也能构成一个基础性生态系统,但一个健壮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体系完备性。理论层面,可以实现通过人工干预,激励种群之间有利竞争及合作,设计交叉型食物链体系,壮大目标种群规模和体系的健壮性。

通过对阅读服务的格局和构成研究,公共图书馆阅读生态系统面临来自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技术的革新、服务模式、用户体验、供需差异、阅读环境、商业竞争、用户习惯、文化政策、品牌定位、资金投入等一系列因素将会深刻影响现在图书馆的发展。

五、关于用户需求的生态化描述

文化领域的用户评价很难用单一的数据进行量化,用户的粘性很多是通过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进行反应,本课题虽然将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和考量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状态的关键指标,但不能忽略用户的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另外,用户服务生命周期的描述与研究也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用户需求的生态化描述是本课题的基础问题之一。

六、生态模型的进化与低耦合

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调整,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改变,公共文化阅读服务模式也非一成不变,只有根据各种发展潮流的变化,才能确保生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高耦合的要素组合方式将为模型的重构提供极大阻力,降低模型组成要素的耦合系数,是模型设计之处必须要思考的难点问题。

猜你喜欢

图书馆生态用户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生态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