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西楼记》中穆素徽形象体现的心理学理论

2018-12-27吴靖玮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自我意志人格

摘 要:《西楼记》为明末戏曲家袁于令的代表作,它写青年才子于叔夜和名妓穆素徽情投意合,历经磨难而最终结合的动人故事。其中穆素徽虽身份下贱却自尊自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誓死不向恶势力低头,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可贵的女性的“自我”意识,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文主义的萌芽。这些体现了需要、自我、文化、情感、性别、动机等不同的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

关键词:穆素徽形象;人格;自我;意志;心理

作者简介:吴靖玮(1997-),男,山西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

一、引言

众所周知,心理学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情节发展,都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各种理论加以解释,本文便结合心理学知识对《西楼记》中的穆素徽形象加以分析。

二、《西楼记》内容概述

南畿解元,青年才子于叔夜才华横溢,善于作曲,其《锦帆乐府》风行于世,但苦于没有红颜知己。名妓穆素徽“未识其面,先慕其才”,“日夜习其歌曲,心欲归之”,尤其是见了于的《楚江情》一曲,竟誊抄吟咏。于叔夜偶然发现穆素徽是自己“同调”,便登门拜访。二人一见倾心,私定终身。不料赵伯将谗谮,相国之子池同趁机觊觎穆素徽,软硬兼施,素徽守身如玉,誓死不从。于叔夜因思成疾,一病几亡。侠士胥长公慨然相助,救出穆素徽,杀死赵伯将、池同,使得于穆二人重逢,终成眷属。这中间的人物可谓是各个形象鲜明,但其中最具典型性的莫过于穆素徽。

三、穆素徽形象探究

(一)独立人格,顽强斗争

穆素徽是个青楼女子,但她自尊自强,一直希望能遇到知音才俊,获得真正的幸福。自尊,是自我的体验方面,它用于评价自我,包含着能力与价值两个因素。高自尊者在社交活动中更具主动性,而低自尊者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容易被别人说服。正因为穆素徽有很强的自尊心,才有后来主动勇敢地追求爱情,连问于叔夜“尊庚”,“曾娶否”,“曾聘否”三个问题,当对方吐露“久慕隽才”,“今幸一晤,如渴遇浆”时,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态度,“思慕经年,适逢一旦。喜慰夙怀,死且瞑目,何有于病?”;才在被骗入狼窝之后,面对池同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即使被施以鞭杖,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有在那个时代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与斗争。

在整部戏中,穆素徽不畏强权的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这体现了她独立的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以下五層含义:第一,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互动方式;第二,人格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稳定的动机、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这些统一体往往有一些特质组成,如独立性等;第四,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立性等特点;第五,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穆素徽的人格十分独立,因而她在面对明代纲常伦理道德十分森严的社会环境时,没有恐惧畏缩,没有任凭其吞噬,而是选择成为一个冲破礼教的斗士。她对于爱情十分主动,真正会面之时,扶病而出,没有欲进不进的犹豫,也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面对他心仪已久的男子,她大胆地打量着他,“尚不知容貌若何”,一旦发现对方“果然可爱风流样”后,她忍不住“凝眸相顾”。即使知道于叔夜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依然勇敢自荐。这样大胆的举动,与当时恪守封建礼教的女子大相径庭。

(二)坚定意志,勇敢追爱

穆素徽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于叔夜的苦苦等待也体现出其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穆素徽是一位青楼女子,直到今天,我们在提到青楼女子的时候,依然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一群体。的确,这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然丧失了尊严,丢掉了人格,失去了自我,然而这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虽然广泛地结交男子,为形形色色的男人们献艺献身,但是她们对爱情的憧憬并未泯灭,一旦遇上真心相爱的男子,她们会异常地忠贞于他,再也不会接纳其他任何人,甚至可以为他而死,为情而死。穆素徽这样一位青楼女子,对爱抱有憧憬,渴望一份归属感和安全感,希望有一个人可以给她一份爱,给她一份温暖。因而在遇到于叔夜之后,才会大胆求爱,面对爱情十分珍惜,不希望这份感情消逝。马斯洛在书中还提到,爱的需要既包括接受别人的爱,也包括给予别人的爱。因此,她对于叔夜的爱也是绵绵不绝:在锦帆渡空等了一天的船家不耐烦,催促开船,鸨儿也在一旁撺掇并冷嘲热讽,素徽以死相胁,定要船家等到天明。她坚信情郎会“逾垣破壁,冲风冒雨而来”,并干脆自信地和鸨儿击掌为证。可惜,“人儿不至空厮等,频掠鬓,屡挑灯。凝眸似来移步影,侧耳如闻咳嗽声。心耿耿。”望眼欲穿,坐立不安,以至于产生幻觉带来的结果却是苦等了一天一夜,情郎终是没有如期赴约。她那颗好强的心再也承受不住现实的打击,情感的大堤瞬时崩塌,痛苦的泪水夺眶而出。然而,即便如此,她依然相信于叔夜:“多应是亲严禁,难道恁无情?”可见穆素徽是至情至真的痴女。马斯洛提到,当生理、安全、爱和自尊的需要满足之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明显地出现了。穆素徽真正地完成了自我实现,她收获了爱情、反抗了封建礼教、实现了巨大的自我价值!

在《西楼记》中,穆素徽的忠贞不移体现了其坚定的意志品质。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意志的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意志品质的独立性体现在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意志品质的果断性体现在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意志品质的坚定性也叫顽强性,体现在长时间坚持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意志品质的自制力既表现为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也表现为对情绪状态的调节。在见骗娶自己的池同第一面时,穆素徽就明白表示:“要成婚一死方休”,“除非是层峦生浪,碧波起尘”,“决不嫁禽和兽”。之后就“走进空房,把门拴着,再不肯开”。池同因“略近身儿”,便被她把“面皮抓破”,“自居一室”,见面就“拖刀弄剑”,恼羞成怒,大打出手。怎奈穆素徽并不屈服,甘受“镇日的鞭杖”,“忍受待于郎”,路越险而爱弥坚,一心一意,守身如玉。而当自己苦苦的等待换来的只是情人的死讯时,她“痛哭仆地”,随后“含泪进房”,“红绡系颈”,自缢殉情。胥长公想试探一下她对于叔夜是否真心,她以为“又遇池同”,明确表示,“如再相逼,君家佩剑,妾当以颔血溅之”,在九死一生之后,穆素徽依然“志坚金石”。这样坚定的意志品质足以令人深深动容与敬佩,这是一个普通女子,却是一个可以为了爱情牺牲自己的绝不普通的女子!

“于叔夜死与素徽期,胥长公生把轻鸿弃。种愁根几句楚江情,载痴缘一部西楼记。”一部《西楼记》是一位女性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映。袁于令的《西楼记》因为有了穆素徽这样鲜活的形象才更加引人入胜,穆素徽形象所体现的心理学理论也值得我们再去研究探讨。不仅仅是穆素徽,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都可以用心理学理论加以更深层次的认识,用心理学感受文学,无疑是十分美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明)毛晋编.《六十种曲》北京:中华书局,1958.

[2]郭永玉、贺金波主编.《人格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3]【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冯川、苏克译.《心理学与文学》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

[4]王慧:《“三生留笑,两载神交”,“片刻相逢,百年定约”——浅谈穆素徽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和誓死坚守》 徐州:徐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5]梁莉:《由情而生的“忠贞”——论晚明剧作<西楼记>》四川: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年.

猜你喜欢

自我意志人格
动物的“自由意志”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