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涪江与唐诗五家

2018-12-27胡亮

看历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射洪县涪江贾岛

胡亮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年已半百,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自前年季冬来蜀,昨年暮春建成草堂,杜甫已在成都度过三个年头。到了这年,杜甫贫病交集,其《百忧集行》云:“悲见生涯百忧集。”——他尚不能预知,更大的贫病和离乱还在明年。肃宗上元三年宝应元年(762),就在七月十六日,剑南道兵马使徐知道叛乱,八月,为其部将李忠厚所杀。叛乱期间,杜甫避居梓州,乞食于涪江沿岸,到后年暮春才能回到成都。

上元二年,杜甫伤怀贫病,寄情诗赋,却也完成了若干作品,尤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动人心肠。此处不打算谈及此诗,而要稍稍谈及参差同期的《戏为六绝句》。唐以降渐渐形成一个以绝句论诗的小传统,《戏为六绝句》乃是滥觞,杜甫之后,尚有唐人李商隐,宋人苏轼、韩驹、吴可、杨万里、戴复古,金人元好问,清人王世祯、袁枚、赵翼,洋洋乎蔚为大观。且引来《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对这首绝句的理解,历来有些争论,现在大体上形成了共识。杜甫当是在提醒时人:初唐四杰,其风格屡被讥讽,然而,讥讽者早已消失无影,四杰诗赋却如不废江河万古流。诗赋与江河,首次互为镜像,这始于杜甫,当然也不会终于本书。

古代所谓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其它都叫水。水而称江称河,在远古乃是一种僭越。比如上文提及的涪江,最早就叫涪水。且看《水经注》如何记载:“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水皆称江称河,涪水也被改唤作涪江。说到涪江,一点也不显赫,确是江河中的灰姑娘。如果不是蜀人,不是巴人,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涪江的长度只有700公里,流域只有36400平方公里,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麓,逶迤向东南,经松潘、绵阳、江油、遂宁、三台等县市,至重庆经合川区注入嘉陵江,乃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

涪江流域的中心,在唐代,乃是梓州。梓州治所在郭县,亦即今天的三台县。唐代置剑南道,领蜀地,并分蜀地为两川——西川和东川。东川节度使驻梓州,或兼梓州刺史,下辖蜀地东北部,延及巴地西北部,包括梓州、绵州、剑州、普州、荣州、遂州、合州、泸州和渝州,几乎囊括了涪江全流域、嘉陵江全流域和长江中上游部分流域。

梓州不仅是涪江流域的中心,还是唐诗五家所共有的地理元素:高宗显庆六年龙朔元年(661),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射洪县;玄宗开元六年(718),李白游学于梓州;肃宗上元三年宝应元年(762),杜甫避居梓州;文宗开成二年(837),贾岛途经梓州;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赴任梓州。

唐诗最早者,问世已有十四个世纪,最晚者,问世也已有十一个世纪。千载悠悠,白云苍狗。到了而今,杜甫曾经登临的绵州越王楼早已多次毁建,绵州早已从涪江的东岸迁到西岸,梓州早已由绵州的上级变成下级,但是唐诗,却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建立了永恒的上国。

唐诗的分期,始于元末明初的诗人和学者高棵。高棵曾参与预修《永乐大典》,而其最为著名的学术成果,还是历时15年编成的《唐诗品汇》,并首次就唐诗的分期提出初盛中晚说,这个唐诗分期法被广泛采用于诗界、学林甚至海外汉学界。初盛中晚各起于何年,讫于何年,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一般倾向于如此认为:初唐,起于高祖武德元年(618),讫于睿宗太极元年延和元年(712);盛唐,讫于肃宗上元三年宝应元年(762);中唐,讫于敬宗宝历三年文宗太和元年(827);晚唐,讫于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宣宗大中十三年(859)以后,唐代尚有49年国祚,这49年,多数学者不再计入文学史意义上的晚唐——这是一件颇为奇怪的事情。

杜甫

從初唐,到晚唐,涪江每与重要诗家结缘。初唐,出了个陈伯玉。高宗显庆六年龙朔元年(661),陈子昂(字伯玉)生于梓州射洪县;武周长安二年(702),卒于射洪县。陈子昂享年四十又二,生平三次出蜀,为期约15年,其余均在射洪县,为期约27年。组诗《感遇》,共有38首,其中若干首,当脱稿于射洪县。其赠晖上人的诗文,共6篇,自成系列,脱稿于射洪县无疑。另有《春日登金华山观》《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卧疾家园》等诗,脱稿于射洪县无疑。《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脱稿于遂州无疑。最是有名的《登幽州台歌》,却脱稿于幽州蓟北楼。初唐转盛唐,出了个李太白。武周大足元年长安元年(701),亦即陈子昂卒年之昨年,李白(字太白)生于绵州昌隆县(或云生于西域);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出峡,终生未归蜀。李白在昌隆县,为期约25年;若生于西域,5岁来蜀,那么其在昌隆县,为期约20年。李白少作,争议很大。《大猎赋》《初月》《雨后望月》《晓晴》《对雨》《望夫石》《拟恨赋》《明堂赋》《大猎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寻雍尊师隐居》《赠江油尉》《剑阁赋》《登锦城散花楼》《春感》《登峨眉山》《上李邕》等诗,当脱稿于昌隆县及巴蜀各地。另有《上楼诗》《咏石牛》《萤火虫》《即景》《太华观》,若确系李白诗,当脱稿于昌隆县。或认为《蜀道难》脱稿于出峡前,但是更多学者持不同意见。盛唐转中唐,来了个杜子美。肃宗上元三年宝应元年(762),亦即李白卒年,杜甫(字子美)离成都至梓州;代宗广德二年(764),返成都。杜甫在梓州,为期约3年,实则只有19个月。杜甫诗,至少有180首,包括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脱稿于梓州及涪阆沿线无疑。其中,《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观打鱼歌》《又观打鱼》《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越王楼歌》《海棕行》《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二首》等诗,脱稿于绵州无疑;《九日登梓州城》《春日梓州登楼二首》《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送路六侍御入朝》《上牛头寺》《望牛头寺》《登牛头山亭子》《上兜率寺》《望兜率寺》《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惠义寺园送辛员外》《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等诗,脱稿于梓州无疑;《奉赠射洪李四丈》《野望》《冬到金华山观得陈公学堂遗迹》《陈拾遗故宅》《遏文公上方》《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等,脱稿于射洪县无疑;《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过郭代公故宅》《观薛少保书画壁》《通泉县署壁薛少保画鹤》《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等诗,脱稿于通泉县无疑。或认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和《不见》脱稿于入梓后,亦有更多学者持不同意见。中唐转晚唐,来了个贾浪仙。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甫去世已有67年,贾岛(字浪仙)离长安经梓州赴遂州长江县;文宗开成五年(840),转任普州;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普州。贾岛在长江县及普州,为期约7年。《赴长江道中寄令狐相公》,脱稿于离京后到县前无疑。《观东设上东川杨尚书》,脱稿于梓州无疑。《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寄令狐绚相公二首》《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题长江》《赠圆上人》《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巴兴作》,当脱稿于长江县。《访鉴玄师侄》《让纠曹上乐使君》《寄柳舍人》《哭宗密禅师》《夏夜登南楼》,当脱稿于普州。晚唐,来了个李义山。宣宗大中五年(851),贾岛去世已有8年,李商隐(字义山)离长安赴梓州;宣宗大中九年(855),返长安。李商隐在梓州,为期约5年。李商隐诗,至少有60首,除了为叶嘉莹先生所激赏的《西溪(怅望西溪水)》,还有《三月十日流杯亭》《夜出西溪》《壬申七夕》《七夕》《壬申润秋题赠乌鹊》《李夫人三首》《二月二日》《初起》《夜饮》《写意》《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西溪(近郭西溪好)》《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等诗,当脱稿于梓州无疑。或认为名篇《锦瑟》和《夜雨寄北》脱稿于入梓后,亦有学者持不同意见。从上文的扼要介绍,可以看出,陈子昂等五家留痕于涪江,率在上中游,亦即绵州、梓州和遂州,兼及涪江以西的普州。我们还应当晓得,前述五家,除贾岛,至少有四家,均可以代表所在时代的最高诗境。贾岛虽稍弱,却甚得韩愈知赏,并在晚唐五代引发了罕遘的“诗人崇拜”现象。所以,不妨这样来小结:从空间来看,涪江渐次流经松州、龙州、绵州、梓州、遂州和合州;从时间来看,则渐次流经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涪江乃是伟大的唐诗之江,正如长安和洛阳乃是最伟大的唐诗之城。

猜你喜欢

射洪县涪江贾岛
贾岛寻医记
有惊无险
田间趣事
李培基《绚彩涪江岸》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礼赞母亲河涪江绵阳作家“涪江溯源”文学采风创作活动成功举办
射洪县机电提灌站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射洪县“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贾岛推敲
贾岛推敲
涪江射洪打鼓滩电航工程即将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