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与生命异化归因分析

2018-12-27张丹阳樊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4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生

张丹阳 樊荣

【摘要】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伴随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全过程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缺失性、零散性、表面性等特征。并对大学生出现生命异化现象的原因做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教育 生命异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效力提升的实践路径探析”(项目编号SGH17H394)研究成果。

【中圖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199-01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让人们认识了解生命,懂得敬畏、尊重、热爱、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价值,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交流、沟通、呵护、关爱、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的和谐,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基于生命教育的内涵,本文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延展和概括,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归纳为生命、生存、生活三个方面:

(一)生命。即要求大学生要认识生命的真谛。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且仅有一次,也是我们无法掌控和预知的。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科学理论为基础,树立科学的生命观,正确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短暂和脆弱,从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二)生存。即要求大学生要学会生存的技能。人,绝不只是“活着”这么简单。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包括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压力挫折、安全意识、自我应激、感恩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三)生活。即要求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更重要的是理解生命的价值。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随着人们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从2004 年起,生命教育开始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性。我国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大部分来自于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在学校里度过,而当下学校生命教育不普遍,生命教育不仅弱化、甚至没有被关注导致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对生命弃之如敝屣的态度让人惊讶。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零散性。我国的高校,一般开设的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多是心理健康教育或思想政治活动的形式,在这种零散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往往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大部分大学生也难以接受到完整的生命教育,因此对于生命的认识仍然很薄弱,不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从而产生对生命的认知偏向。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表面性。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容易选择逃避,对生命的认识极为浅薄,而目前我们大学生所接触到的生命教育大都内容零散、繁杂、不仅缺乏针对性,而且教育的深度很难达到一定的层次。这种表面化的生命教育,难以让学生对生命教育有完整、深入的认识。致使大学生自杀、他杀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三、大学生生命异化归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生命观也是以家庭教育的思想为基础的。在大部分家庭里,家长往往受功利化心态的影响,过多的关注子女的文化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子女的身心健康。在这种父母期望过高、关爱过度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也会使大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压力增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大学生很可能会寻求极端的方式来得以解脱。

(二)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作为职前教育阶段的大学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学校在关怀大学生心理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欠缺的。而大学生面对就业、生存的压力,这些都使不少大学生深感人生困惑却不知从何而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免会出现生命异化的现象。

(三)社会因素的冲击。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带来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身处校园的大学生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也会变得迷茫、彷徨。一旦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价值信仰,就很容易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上演一幕幕人生悲剧。

(四)大学生主体的矛盾。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成长过程的烦恼、对挫折的忍受力、人生目标的不明确及面临的人生危机会决定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能否拥有美好的人生。而现阶段,大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导致了他们生命意识的淡薄,忍受挫折能力的差异也导致了他们生命意识的差异。当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人生,无法处理外在事物与自身的矛盾时,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心理障碍,导致生命异化现象的产生。

因此,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问题的所在,大学生正确生命意识的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褚慧萍.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2

[2]逯竹.“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7-3

作者简介:

张丹阳,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助教。

樊荣,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