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颈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进展

2018-12-27韩雪孟兵林

科技资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颈椎病运动员

韩雪 孟兵林

摘 要:颈椎病是长期困扰运动员的常见伤病,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运动员个人的身心健康、比赛成绩以及运动寿命。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手术治疗、牵引治疗、手法按摩、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主要治疗手段,帮助运动员选择正确的颈椎病治疗方式。

关键词:颈椎病 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b)-0224-03

1 颈椎病基本情况

1.1 颈椎病特点和发病机制

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病,主要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等四种[1]。从病理上看,颈椎病在临床的显著特点是普遍存在颈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造成颈椎椎间盘增生或脱出,逐步产生器质性病变,改变颈椎生理曲度,压迫颈椎神经及脊髓和血管,可能导致出现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一系列功能障碍[2]。目前,对颈椎病致病原因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学界普遍认为机械压迫是导致颈椎病的主要原因。长期不正确的身体姿态造成颈椎椎间盘的上下软骨板和纤维环发生退行性病变和器质病变,椎体移位、椎管变窄、骨刺生成,脊髓和神经、血管受到的压迫不断加大,从而产生病灶。但有报道指出,在研究青少年颈椎病的过程当中,发现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基本不存在机械压迫造成的颈椎退行性病变和器质病变,集中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加大[3]。为解释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动静力失衡导致颈椎病的观点[4],认为椎体骨骼、椎间盘、韧带组织构成保持颈椎稳定的“静力”,而颈椎部位的肌肉为控制颈椎运动的“动力”,当代表“动力”的肌肉组织出现功能减弱,打破动静力平衡,代表“静力”的椎体骨骼、椎间盘、韧带也会产生颈曲异常等相应的保护反应,从而造成颈椎病发生。

1.2 颈椎病高发人群

颈椎病属于多发病,从年龄上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老年病特征,40~60岁为高发年龄。据报道,70岁以上人群颈椎病患病率高达90%[5]。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颈椎病发病逐渐向低龄化发展,15~35岁人群罹患颈椎病概率正在不断升高[4]。从职业上看,长期伏案工作人员罹患颈椎病概率远高于其他人员,其中,公务员、教师、会计,以及银行、高科技行业从业人员发病率较高[6]。这些人群通常长时间低头工作、长时间操作电脑,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姿势造成颈椎劳损。

1.3 运动员与颈椎病

目前,颈椎病已经成为困扰运动员的常见伤病。专业运动员由于长期进行运动锻炼,机体劳损情况突出,而且遭遇伤病情况较为普遍,很多都存在颈肩疼痛症状,前期仅是疲劳或者错误动作问题引起的肌肉痉挛痛,若处理不及时,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引起肩、臂串麻甚至出现脑部供血、供氧不足等情况。

2 颈椎病的主要治疗康复措施

临床上,颈椎病的治疗康复措施较多,一般来说,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有不同的处理措施。脊髓型和混合型颈椎病,机体病变严重,病理症状明显,肌肉组织可能已经受到不可逆性病理损害,骨骼存在器质性病变,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才建议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骨质病变相对较轻,表现出的症状多为酸痛、紧张、麻木,可以采取运动康复训练、按摩推拿、物理牵引等保守方式进行治疗,从相关报道看,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7]。

2.1 手术治疗

颈椎病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迅速缓解、解除对脊髓的压迫。临床常用的减压手术为前路减压术、后路减压术、前后路联合减压术三种。其中,前路减压术主要针对多节段颈椎错位和颈椎后凸的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和增生组织,以达到缓解颈椎对脊髓的压迫,减轻颈椎病症状的目的。后路减压术主要针对椎管狭窄患者,通过扩大或者切除椎板,实现稳定椎体结构,改善颈椎曲度的目的。前后路联合减压术主要针对同时具有多节段颈椎错位和椎管狭窄的患者。在临床上,除减压术之外,也会同时应用颈椎融合术和韧带切除术,以达到纠正畸形、恢复颈椎间盘距离、消除曲度异常的目的。

2.2 牵引治疗

牽引治疗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式,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非创伤等特点,被普遍应用于颈椎病治疗当中。牵引治疗的体位分为坐位和仰卧位两种。有研究表明,当采用坐位时,脊椎间盘要承受身体质量3倍的压力。此外,采取坐位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端正坐姿,不利于肌肉放松,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推荐采用仰卧位进行牵引治疗。牵引治疗的力量,即牵引机的拉力一般设定为患者体重的8%~10%,在治疗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适应情况逐步增加牵引拉力,通常每进行3~5次牵引,可以增加1kg拉力,最大增幅不应超过12kg。牵引治疗的时间通常为10~30min,有研究表明,颈椎牵引效果与牵引时间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前3min为牵引效果最佳期,前20min为见效期,超过40min颈椎间盘反而会随着牵引时间的增加而产生回缩[8]。进行牵引治疗频率为1~2次/d,通常10~14次牵引治疗为1疗程。该科室选用的日本伊藤牵引设备见图1。

2.3 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是通过手法对头、颈、肩、手臂穴位进行按压,并对肩、颈、背部肌肉进行放松,通过按、捻、捶、磙等手法,促进头、颈、肩、背部血液循环,减轻患者肌肉疲劳症状,舒缓颈椎对神经的压迫,达到减少疼痛的目的。按摩可由头到背,由躯干到上肢的顺序开展,从颈项后枕骨下,项肌外侧凹陷处的两侧风池穴开始,至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风府穴,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大椎穴,以及肩外侧缘和大椎穴连线中点左右的肩井穴。对疼痛感较强,应激反应较大的患者,应采用轻手法;对关节活动不灵活,慢性颈椎病患者宜用重手法。每次按摩持续20min,疗程间歇10~20d。

2.4 颈椎运动锻炼疗法

颈椎运动锻炼疗法主要是通过主动活动锻炼,提高患者颈部和肩部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功能,达到疏通血脉和调畅气息的目的。颈椎运动锻炼疗法可以配合手术疗法、牵引疗法、按摩疗法同时进行,具有很强的兼容性。目前,围绕头部、颈部、肩部、腰部的运动,很多学者报道了颈椎运动锻炼方法研究成果,大多简便易学、容易上手,而且不受环境、场地、器械限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2.5 电磁光波疗法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红外线、长波、短波、冲击波等电磁光波在康复治疗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渐被发掘。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电疗、光疗、热疗、磁疗、药物离子导入等手段正在逐步推开,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程等特点视情选用。该研究所常用的电磁光波治疗机有日本产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EF-330)干扰电疼痛治疗仪(见图2)、美国产INTELECT LENGEND XT超声波治疗仪(见图3)、ENRAF NONUS RADARMAD 650+微波治疗仪(见图4)。在临床应用上,能够有效减轻神经刺激压迫,抑制消除水肿,延缓和减轻椎体及关节囊、韧带的钙化、骨化过程,促进恢复神经功能。通常电磁光波治疗每日进行1次,每个疗程持续15~20d,在休息10~15d后,继续治疗。

3 结语与建议

颈椎是退行性变的高发区,特别是对运动员来说,从事竞技体育活动,身体对抗接触较多,相较于其他职业,更容易遭受直接破坏脊柱关节的伤病。除此以外,技术动作不当,长期姿势不良,也可能导致颈椎发生生理性变形。肌肉、韧带拉伤造成的损伤性伤病,以及椎间盘、肌腱炎症,甚至长期精神紧张或有过大心理压力,都可能诱发颈椎病。

对运动员颈椎病的防范与治疗应予以更多的关注,本文介绍的几种治療方式,手术治疗是最后一道“保险”,未出现明确的手术指征,不建议采取这种措施。颈椎牵引能够改善颈椎活动度,消除颈部肌肉组织痉挛,减轻脊髓和神经压迫,帮助恢复颈椎平衡。但是,由于颈椎是脊柱上机构最复杂的部位之一,对不同人群进行颈椎牵引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牵引不当反而加重病情的报道出现,需要慎重选择。手法推拿可以极大缓解颈肩肌肉组织黏连和痉挛,对运动员颈椎病的早期防治具有显著效果,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手段。颈椎运动锻炼通过强健颈肩肌肉力量,提升颈肩肌肉动平衡功能,进而带动促进加强颈部韧带功能,实现促进头颈血液循环,纠正颈椎曲度异常的目的,不仅能够预防颈椎病,而且在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时,还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电磁光波疗法利用电疗、光疗、热疗、磁疗、药物离子导入等手段,直接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肌肉痉挛,促进损伤的软组织修复,可疏通瘀滞、消除寒湿、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在不必要进行手术的情况下,治疗运动员颈椎病推荐采取手法治疗、颈椎运动锻炼与物理因子疗法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够巩固疗效,又能预防颈椎病复发。

参考文献

[1] 黄学英.常见疾病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47-257.

[2] 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3] 施杞,郝永强,彭宝淦,等.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5-59.

[4] 林定坤,赵兵德,宁飞鹏,等.老年颈椎病的特点和治疗策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6):75-76.

[5] 圣磊,朱龙飞.颈椎病年轻化趋势的调查及X线表现[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0-61.

[6] 李颖丽,崔玉贵.颈椎病与职业、年龄、性别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04(3):104-105.

[7] 于岩,马光宇,齐宏革.运动疗法结合心理干预对颈型颈椎病康复疗效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162-163.

[8] 李晶,郑春开.从生物力学观点探讨颈椎牵引时间[J].中华理疗杂志,1995(2):99-101,128.

猜你喜欢

颈椎病运动员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马虎的运动员
运动员
思维擂台赛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
最后剩下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