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物探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2018-12-27汤子坚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电法滑坡体物探

汤子坚

(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9)

滑坡等自然灾害,指的是因为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导致的地质条件逐渐恶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造成极大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重大社会经济损失乃至人员伤亡的山体变形运动。滑坡等自然灾害形成时,山体沿滑坡面进行滑动,而造成“滑坡面”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山体岩层松软导致的,且混杂着泥浆、砂石以及水分,所以有一定的导电性特点,且以低电阻为主;滑动面承载的岩体,被称作“滑坡体,”其电阻程度相对较高。所以,通过对电阻高低水平的检测,可以基本检测出滑坡面所处位置、规模以及分布情况,从而对滑坡安全隐患进行了一个的检测,对减少、预防滑坡地质灾害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施工区域为某一镇政府后的滑坡山体,待勘查的山体地貌以残丘为主,其周围为洪冲洼地,植被覆盖程度较高。残丘主要以花岗岩为主,残丘表层为土坡层,残丘顶部呈浑圆状,在勘查时该残丘已经出现多处裂痕。地面高程约为660m~700m,绝大部分区域已经成为灌溉稻田,坡体斜度大约在30°~35°之间,斜坡高度大约在100m左右[1]。

通过对待勘查区域的监测发现,待勘查区岩石基本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周围植被覆盖范围较广,土层较为松软,出现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几率较大。

2 地球物理条件

当滑坡体含有水分的情况下,相较于上下岩层,阻值相对较低;而在滑坡体不含水分的情况下,相较于上下岩层,阻值相对较高,因此可在高密度电法勘测技术作用下,勘测滑坡体深度以及区域规模等信息。由于滑坡体有预定的波阻抗差异性存在,主要体现在波速冲击较缓,因此为地震瑞利面波法在滑坡地质灾害中的勘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滑坡体具备通过高密度电法勘测地质灾害情况的基础条件要求。

3 方法选择

3.1 高密度电法勘探

高密度电法勘测技术,同时也被称作电阻率系统,是一种列阵勘探技术,如图1所示,是在直流电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四极探测以及电剖面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其电场分布通岩体介质电阻率分布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电场的勘查,基本勘查出电阻率的基本分布情况,同时根据岩土介质电阻率的分布特点,分布地质结构情况,是地质灾害勘查中应用程度较大的物探技术[2]。

通过高密度电法进行检测时,需要同时安设多根电极,并在程控式多路转换器的作用下,选择电机组合方式并确定电极间隔,从而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如果电极通过ΔX进行组合时,可检测出电极距离a=NΔX,(并且依次取N=1,2,其中a是电极距;ΔX是最小电极距;N是隔离系数),并且每个极间距在固定装置中从左到右逐点移动,以完成数据采集。在同一极点位置检测电测深度,并一次性完成水平位置以及垂直位置的二维探测。

图1 高密度电法工作系统示意图

根据电极分布以及排列特点,同时有多种形式安装技术,在本次地质灾害检测工作中,应用程度较高的温纳装置。在勘测过程中,AM=MN=NB=AB/3作为一个电极间距。这当中,A,B,M,N等多个点,逐步向右进行偏移操作,从而得出第一层的剖面线;随即AM,MN,NB等点之间的电极间距不断加大,随着A,B,M,N等点的向右偏移,得出另外一层的剖面线;通过不断的扫描,得出不同形式的梯形地质断面。

3.2 瑞雷波法

瑞雷波法同时也被称作表面波频谱分析法,因其检测简便、分辨率较高等优势,该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路基压力、地基承载力等的监测中,应用程度尤为广泛[3]。瑞雷面波技术是在弹性分界面对波面影响下形成的,且沿着边界进行传播,同时波动情况多出现在界面周围的弹性波。

瑞雷面波的获取,是沿着波段传播方向,在△X间距内安置N+1个检波器,从而更好的检测到N△X长度内波的传播情况。

4 测线布设

根据对工程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调查、分析,针对性的设定了3条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电极为60道,供电间隔时间被设定为0.5s,测线点距设定为4m,面波勘查中同时设定了12个面波监测点,同时通过4Hz的垂直检波器,通过12道进行接收,道间距设定为2m,偏移距设定为3m。采样时间的间隔设定为0.2ms,还将采样长度设定为0.512s。在全站仪或者GPS定位装置作用下,得出物探桩点位置,同时根据检测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和优化[4]。

5 成果解释

5.1 高密度电法成果解释

WT1号测线:电阻率以水平的形式分布,随着物探检测工作的不断进行,电阻率水平也不断提升,上部冲破黏土厚度大约在22m~28.4m之间,并呈现出较为绵密的状态,电阻率ρs<200Ω·m。下部为厚度16.8m~27.2m的花岗闪长岩,电阻率ρs=200Ω·m~400Ω·m,被检测地带坡度倾斜程度较大,大约在28°~30°,由此可以推断出滑坡体长度大约在33m~175m之间,岩层厚度大约为0m~18.6m。

WT2号测线:电阻率以水平形式进行分布,随着深度的不断提升,电阻率也随之不断扩大;上部为23m~29.3m厚度的冲坡黏土,分布程度较为绵密,电阻率ρs<200。下部为17.5m~28.5m厚度的花岗闪长岩,电阻率ρs=200Ω·m~400Ω·m,被检测地段坡度大约在28°~30°之间,可以推断出滑坡体长度大约在45m~180m之间,厚度大约在0m~18.2m之间。

WT3号测线:电阻率呈水平分布,随着检测深度的不断提升,电阻率值也随之提升,上部是25m~29.5m厚度的冲坡粉质黏土,分布程度较为绵密,电阻率ρs<200Ω·m。下部为厚度在17.2m~26.2m之间的花岗闪长岩,电阻率大约为ρs=200Ω·m~400Ω·m,由此可以推断出滑坡体长度大约为25m~160m,厚度在0m~16.5m之间。

5.2 瑞雷波法成果解释

瑞雷波法基本被用于高密度电法中,通过对频散曲线图的研究结合和地质资料的对比,发现滑坡体主要在频散曲线8m~15m拐点位置。

5.3 物探异常综合解释推断

通过地震面波勘探法以及高密度电法,对剖面检测点进行了物探检测,并根据各剖面物探分析结果,推断出滑坡体面积大约为14250m2。

6 结论

在综合高密度电法以及地震面波勘探法的作用下,对剖面检测点进行了物探检测,并根据各剖面物探分析结果,推断出滑坡体面积大约为1425Om2。通过勘查基本确定了滑坡体面积、规模、土质结构,其余边坡也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且在短时间内未出现任何的地质灾害情况。

当前滑坡体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存在多处裂痕,且公路上有坍塌现象,而导致坍塌等自然灾害的原因,是因为公路坡体坡度较大。

猜你喜欢

电法滑坡体物探
《石油物探》 2022年总目次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新疆BEJ山口水库近坝库岸HP2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探讨物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及勘探中的应用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基于NIOSII的高密度电法仪采集系统设计
两种物探方法在观音岩隧道勘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