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庄村:葡萄小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8-12-27

唯实 2018年12期
关键词:葡萄村庄美丽

沈 妍 红 星

“道路宽了!庭院美了!路灯亮了!丁庄村可以媲美景观园区了……”这是游客发出最多的感叹。改革开放40年,虽然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短暂瞬间,但这40年却是丁庄村发展变化最快,值得大书特书的40年,尤其是跨入新世纪的2010年以来,丁庄村开展了大规模乡村建设,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位于革命老区茅山北麓,村域面积11.18平方公里,下辖24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居民1389户,人口3524人。2017年,村人均年收入达29000元。丁庄村是全国闻名的葡萄专业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葡萄种植面积近2万亩,葡萄种植户1097户。近年来,丁庄村把实施经济强村作为振兴村庄的战略举措,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产业进一步集聚,加快了经济强村的现代化进程。

村庄旧貌换新颜

20年前,丁庄村仅有一条长1.5公里的硬化路面。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村组组都是水泥路,累计硬化路面长度150多公里;家家户户也由原来的泥土砖瓦平房变成庭院“别墅”;池塘清澈见底,并砌有台阶供村民洗菜、洗衣;村内道路铺设有人行道砖、草坪及四季花卉;香樟、冬青等风景树装点得当,整个村庄好像在花园之中,漫步林间小路,让人呼吸新鲜空气,更有休闲广场、健身器材。原来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绿净美”。绿色菜园、葡萄吧、垂钓鱼塘、休息亭廊穿插在村庄之中,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场地全面绿化,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丁庄村变成了“丁庄景区”,特色产业带动服务业向全村各个角落延伸。

产业实现集约发展

丁庄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30年前主要以种植传统经济作物为主,但丁庄村区域范围内夏季干旱缺水尤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当时唯一的高效农业产业就是桑蚕养殖,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减少,桑蚕养殖也逐渐没落,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对于一个没有产业基础、没有技术支持更没有基础设施的贫困乡村,很少有人能想到,30年后丁庄村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葡萄产业特色村。

说起丁庄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丁庄的葡萄产业。从1990年的2亩葡萄种植到1993年13户葡萄种植户200亩的葡萄种植,随着1996年句容市千亩早川葡萄科技示范园的建立,丁庄的葡萄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崛起。截至1999年底,全村共发展葡萄园800余亩,种植户100余户,丁庄村科技示范园又上新台阶,走上了正规化合作发展的崭新道路。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作计划,从组织生产到上市销售,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供苗、统一施肥、统一供药打药、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价销售。2000—2010年,丁庄村葡萄产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葡萄种植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形成了以老方葡萄品牌为龙头,丁庄、二丫、老毕等一批优质葡萄品牌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丁庄葡萄产业积极、健康、快速的发展。

2010年以后,丁庄村葡萄产业发展迎来了第二次爆发,整个丁庄区域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9000余亩。传统的葡萄销售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葡萄种植面积和葡萄产量提升的需要。积极寻求葡萄销售出路,成为丁庄村葡萄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010—2015年,丁庄村利用紧靠国家5A级风景区——道教圣地茅山风景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开拓丁庄一日游线路。结合葡萄采摘、农家餐饮、垂钓休闲一体式旅游服务,开拓了新型乡村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丁庄葡萄的销售,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2015年新增农家乐15家,葡萄采摘点遍布全村。如果说1990—2000年是丁庄村葡萄产业发展的第一次飞跃,2000—2010年是丁庄葡萄产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2010—2015年是丁庄葡萄发展的第三次飞跃,那么2015年之后,丁庄村则迎来了葡萄产业发展脱胎换骨式的质变。

高品质的葡萄一直是丁庄村努力的方向,好的产品是丁庄村不断发展的动力。丁庄村的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标准化葡萄种植开始,统一的种植技术保证了统一的品质。如果说标准化葡萄种植是丁庄葡萄产业的1.0时代,那么葡萄大棚种植、避雨栽培技术就是丁庄葡萄产业的2.0时代,现在丁庄村正在积极探索属于丁庄葡萄产业的3.0时代。2016—2018年,在茅山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丁庄村先后5次派出10余名葡萄种植技术骨干、销售顾问前往日本学习优质葡萄种植技术。2017年初先行实验种植了优质葡萄,现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功,葡萄外观、糖分、品质均达到了日本优质葡萄的水准。目前,丁庄优质葡萄实验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始在全村范围内进行推广,丁庄村葡萄产业3.0模式正式开启。

2015年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正式成立,整合了现有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实现了“对外一个品牌打市场,对内一个标准搞种植”,不仅提升了丁庄葡萄品牌的竞争力,更提升了丁庄葡萄的品质和丁庄葡萄品牌形象,增加了葡萄种植户的经济收入。2016年合作联社基本实现了丁庄区域内的葡萄种植户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种植、包装、销售价格、宣传的统一,并辐射丁庄周边村镇加入到合作联社的运行中来。2017年,集办公、培训、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对外宣传、产品运输等于一体的合作联社葡萄交易市场正式建成,标志着丁庄葡萄产业化迈向了新征程。

面对葡萄销售难问题,丁庄村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2015年丁庄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正式成立,从2015年的2000盒到2016年2万盒,再到2017年的10万盒,丁庄葡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日渐壮大,丁庄范围内近90%的葡萄种植户都参与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中来。电子交易平台从单纯的淘宝企业店铺扩展到顺丰冷链、微商平台、苏宁易购等。网络销售同时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一些外地游客因此慕名前来丁庄采摘游玩。

2015—2018年,丁庄村葡萄核心区域将建成园区网状式采摘游玩驾车游路线,形成主支辅道路的连贯通畅。丁庄村葡萄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丁庄村乡村旅游的发展,陈旧的丁庄村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丁庄村乡村旅游的发展。2018年,丁庄村启动了葡萄小镇建设项目,对丁庄村进行整体改造,目前改造工程已经完成,道路绿化、村庄亮化、河塘美化、人文特色化的新型葡萄村庄呈现在人们面前。

乡村振兴留住“乡愁”

注重统筹谋划,乡村建设有特点。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求齐步走。丁庄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村庄,又是特色产业品牌村庄。丁庄村通过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展示风土人情,彰显村庄、区块个性魅力,尽量以村庄保护为主,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留住“乡愁”。科学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条件。丁庄村注重规划引领,严格贯彻“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让本村实现各有所美,更接地气,更显张力。

注重环境整治,乡村建设有归宿。宜居是美丽的归宿,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前提之一就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根治污泥浊水,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丁庄村积极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围绕推进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的全域化、长效化,按照“路面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田间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放”的“四无”要求,从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保障机制、协同机制等环节着手,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域、保障有力、监管到位、运转高效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深化全民共建美丽家园提供机制保障。近年来,全村推进网格化管理,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同步推进,使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发展道路,村庄更加美丽,村民更加幸福。该村也因此先后获得江苏省生态示范村、农业观光示范村,镇江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注重转型升级,乡村建设有后劲。富裕是美丽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的动力,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富民导向,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丁庄村加快提升区域内乡村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和发挥特色产业和区域优势:依托茅山风景区积极打造以季节采摘、民宿度假、乡村体验等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目前已逐渐形成“游茅山景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山水田园旅游模式。

注重日常经常,乡村建设有常态。美丽乡村就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优美画卷,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实现的,只有日积月累的努力,方能让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丁庄村在注重葡萄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对村庄进行长效治理,目前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绿化、美化、亮化、整体规划别具一格;村景、田景一片绿景,花香、果香空气飘香。今后,丁庄村将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景一服”(“一村”即葡萄产业特色美丽乡村;“一品”即葡萄品牌及深加工产品;“一景”即园区旅游景观;“一服”即旅游服务产业建设)开展常态化管理,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形成“揽园入村、拥水而居”的乡村画卷。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丁庄村发展的脚步也不会停止。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丁庄新型美丽乡村的明天将更加灿烂亮丽。

猜你喜欢

葡萄村庄美丽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村庄,你好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村庄在哪里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