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年人行为模式分析与外部空间需求探索

2018-12-26卢影

数码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院落村落老年人

卢影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1 农村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分析

1.1 生理特征分析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人脑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衰退,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听力减弱;视力模糊,对强弱光的适应能力变差,感知能力不灵敏;身体免疫力降低,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减弱;骨骼再生能力降低,肌肉的控制能力衰弱,行动不灵敏;以及由于人体各个功能的衰退,易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发症;对自身的保护能力在逐年减弱[1]。尽管如此,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村老年人,他们视土地如生命,60岁以上的仍在耕作的老年人大约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3。

1.2 心理特征分析

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相比,文化水平偏低,且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生存环境的封闭导致人生经历稀少,离开土地便觉得终日无所事事。这样长期下来,大脑的思维能力便随之减弱,会莫名其妙的执念于一件家庭琐事而变得易烦恼。无法劳作的老年人,自立能力的丧失使其变得不自信,并开始怀疑自身的存在价值,不愿与家人沟通,不愿参加朋友间的活动,归属感降低。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减弱而诱发的老年疾病增多,他们开始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变得焦虑。即使是老年人常见的惯性病,也会造成心理失落感与不安感。

以上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的常见症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属于病态的心理,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加倍照顾。

1.3 行为特征分析

人的行为的产生,除了与本身的生理机能状况和自身意愿有关,还会受到环境的变化与质量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域空间,他们在这个行为空间中组织活动。根据活动范围的不同,把居住区域中的行为空间分为个人行为空间和公共行为空间[2]。

(1)个人行为空间

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个人行为空间是以家庭为单位完成基本生活行为的活动空间和院落。在这里,以家庭成员为主要交往对象,住宅本身、宅间绿地和院落作为活动范围,活动半径小而行为频率高,行为内容单一,多以收拾家务,照顾家庭为主。

(2)公共行为空间

公共行为空间包括邻里空间和公共交往空间。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他们更倾向于熟悉的空间,由于活动范围非常局限,包括公共交往在内的大部分活动都在村庄内部完成。他们乐于与村内同龄老人聚集,参与到下象棋、老年舞蹈、阳光下闲聊等交往中。在这种交际的需求里,他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在公共活动中产生了共鸣,发现了兴趣爱好,自然流露出在家人面前不能表现出来的风趣幽默。

2 农村老年人对外部空间的需求

2.1 农村老年人对院落空间的需求

(1)农村院落的价值

农村院落是农民进行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由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发展起来的农村院落,其社会文化价值更加丰富、独特。农村院落的存在,代表着农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信仰。每个院落都代表着一个家庭单元,它是家庭结构和村落形成的基础。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它是生活空间的必然的组成部分,是农村住宅中老年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

(2)农村院落的特点

第一,农村院落都具有较大的空间面积,这是其发挥多功能性、满足农民需求的前提。一般农村院落是由正房、配房以及围墙围合成的一座座方正的空间。

第二,农村院落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每个院落都是独立的单元空间,独立院落成为农民开展私人生活的空间基础,同时也是家庭在村落得到认可的物质基础。封闭性是基于院落独立性的必然表现。以围墙为界限的内部空间院落,户主对其拥有所有权。

第三,农村院落具有稳定性和开放性。在农业社会,院落和宅基地都是家族的固定资产,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家产,变动性不大。开放性是基于亲缘和地缘关系来说的,因为众多的院落组成了村落,每个村民都要参与到村落的交往活动中,而院落的开放性是村落拥有生机活力的保障。

(3)农村老年人对院落的功能需求

第一,老年人对院落生产功能的主要需求,体现在种植和饲养等农业经济活动中。受农村现有耕地面积减少、逐渐变弱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对土地留恋的影响,开敞的院落空间成为了老年人新开辟的又一个小田地。他们在庭院中种植各种时令蔬菜和开花果树,方便灌溉,易于维护,同时生产性景观又能满足食用和观赏的需求。在庭院搭鸡窝、建猪圈、羊圈也是常见使用形式,可以在自给的同时,为老年人增加收入。

第二,“家有余粮,心中不慌”这是农村老年人满足自己心里安全的一大方面,所以在院落中经常留有一个存放粮食的区域;丰收之后的生产机械、农具也必须有安身之所,堆集柴草、杂物,晾晒农作物、衣物等都是在小农生产活动主导下产生的对院落存储功能的需求。

第三,农村院落在一定程度上还发挥着为老年人提供休憩、休闲的重要功能。冬季在充满阳光的午后,拿着坐凳在院落里聊天,对隔代进行看护,或是夏天的夜晚,在院落的大树下乘凉、打牌等交流都是重要形式[3]。

2.2 农村老年人对村落空间的需求

(1)农村老年人进行村落活动的动因

第一:老年人自身各项机能的减弱使得他们对健康的需求更强烈。良好的身体状况不仅能使自己生活的更舒服,还能减轻家庭的一部分经济负担,同时让在外的儿女能安心工作。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外部空间来保障健身活动的完成。

第二:当今的农村社会,青年一代忙于在外打拼,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回家一趟,有的甚至几年回一趟家。独居老人在精神上感到孤单,就会更加亲近街坊四邻,渴望与老同学、老朋友散步、交流、晒晒太阳,回忆以前经历的种种。因此会产生外出交往、会友、打发时间的动机。

第三:没有耕作能力的老年人,闲暇时间大大增加。据调查,多数农村老年人不喜欢闷在家里,他们更愿意亲近温暖的阳光和孕育生命的土壤。有时候只是去自己的田地转悠一圈,都会让他们看起来更开朗。

(2)农村老年人对村落环境的需求

第一,对外部活动空间的需求。农村老年人由于作息时间的改变,需要更多的外部空间来进行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包括看报、下棋、打牌、广场舞、练拳等,用以打发闲暇时光、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形式,可能只限于观看、闲聊。但即使在这简单的社会交往中,也会让他们感觉没有被社会遗忘,找到归属感。

第二,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主要包括满足老年人基本活动的座椅、垃圾桶、健身器材等。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的提升,常住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部活动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多,放置适当的基础设施将会提高他们生活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第三,对步道的需求。大部分具有独立或半独立能力的老人,在进行必要性活动时,大多与步道发生着密切联系,如赶集买菜、去超市、看病、散步、遛弯儿等。因此,完善的步道系统会给老年人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第四,对文化传承的需求。农村社会往往比城市保留更多的风俗习惯。比如华北地区的农村,每年都会在固定的几天举办庙会,庙会期间,村委会和村落里的财主共同出资邀请专门的戏曲演员来助兴;正月里会有舞龙、踩高跷、扭秧歌、毛掸子会等表演,演员就是当地村民。民俗活动就代表着农村的文化和老一辈儿人的信仰。所以,这些社会活动本身既是对风俗习惯的尊重与继承,又是唤醒老一辈儿人记忆的重要手段。

第五,对自然景观的需求。自然绿化在村落空间中发挥着观赏、造景和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环境的要求和敏感度变的更严格。宜人的自然景观能够为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晚年生活环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的特征,提出改善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环境必须尊重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的行为模式产生不同的活动需求,因此,把农村外部空间分为院落空间和村落空间进行分别研究。其中,对院落主要是生产、存储、休闲等日常生活的需求,而对村落则表现出对社会交往、文化及精神的需求,体现在户外活动空间、步道、基础设施、文化传承、自然景观五个方面,这为解决与农村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外部空间设计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1]张伟.老年居住建筑的户外景观设计研究[D].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2009.

[2]丁福峰.居家养老模式下的沧州地区农村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D].江苏: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3]袁明宝, 朱启臻.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院落的价值和功能探析[J].民俗研究, 2013.

[4]阎春林.老年居住环境的创造[J].新建筑, 2001.

[5]贺佳.建成社区居家养老生活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院落村落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八一作品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