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拌和站信息化对高原铁路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意义

2018-12-25何财基

中国信息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运作人工高原

何财基

一、引言

拌和站是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用于材料搅拌的大型机械集合点,其意义在于输出工程程所需要的拌和材料,而以高原铁路工程为例,因工程建设的需求,拌和站最常接触的拌和材料就是混凝土。对于高原铁路工程而言,拌和站输出的混凝土质量,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工程的质量,所以拌和站的运行质量,对于高原铁路工程有重大的意义。

二、拌和站信息化概述

拌和站的运行质量,关乎高原铁路的混凝土质量,因此对拌和站的运行进行管理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加,为了使得拌和站的运作效率与质量达到标准,拌和站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拌和站信息化,能够使得对拌和站所用的机械设备形成一体化的运作模式,通过针对性的管理,实施监管、分析、调控等一系列的工作,进而加强拌和站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对于拌和站而言,信息化的发展,除了能加强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之外,还能对工程的成本与人工进行优化,成本优化方面,主要涉及成本浪费、人工成本两个层次,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成本的浪费,因信息化能够时刻监管机械运行的状况,通过人工的调控,使机械精确的进行工作,从而实现避免浪费的效果,而人工成本方面,因为信息化管理,主要依赖机械与系统进行作业,人工最要负责的是对系统的控制,进而摆脱了传统模式的大量人工投入,有助于人工成本的节省。

三、拌和站信息化对于高原铁路混凝土的影响

(一)工程质量的把控

对于高原铁路工程而言,首先是铁路工程建设混凝土使用量非常大,在此前提下,混凝土的质量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其次高原恶劣的气候,如日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山区峡谷常年四季大风等等都对混凝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混凝土质量的把控方面,拌和站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使拌和机械标准化的运行,使的拌和站输出的混凝土,均达到工程所需的标准,间接的使高原铁路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与控制。

(二)工程成本的把控

在拌和站信息化之前,高原铁路工程施工当中,会出现许多因混凝土不合格等相关原因导致的不足,如此就需要重建,在此前提下,就造成了人工成本、资金成本的加大,同时对工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在拌和站信息化之后,同样基于对输出混凝土的质量把控,避免了绝大部分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使得工程在人工成本、资金成本方面得到了优化。

(三)安全系数的提高

高原铁路工程在完后之后,则开始正式的使用,而在使用中,如因为高原铁路工程的质量不佳,就可能使得行驶的列车行动出现问题,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对社会人群而言存在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上述前提下之下,必须要严格的控制高原铁路的安全系数,而拌和站信息化的管理,通过高质量的混凝土把控,能够对工程质量起到相当的保障效应,进而提高了高原铁路工程的安全系数,间接的消除了安全隐患。

(四)工程工期的把控

基于传统模式下,混凝土质量不佳带来的种种问题,使得在实际的工程中,需要反复的进行检测、试验、重建等,进而使得整体工程的工期延長。而拌和站信息化,可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使得在进行检测、试验的流程简化,在此前提下也大幅度的避免的重建的需要,因此缩短的工程的工期,能够加快工程投入实践的速度,在社会的角度上而言,加快了社会交通建设的脚步。

(五)人工工作流程的简化

传统的高原铁路工程施工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作业,而人工的工作步骤、流程都相对复杂,而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流程方面,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在拌和站信息化之后,使得高原铁路工程依赖于机械作业,利用机械的标准化、精确化,替代人工作业的部分,使人工进入对机械进行把控的工作,将把控工作与人工施工相对比,可以很轻易的分辨出哪个层面更加简化。

四、拌和站信息化现存缺陷

(一)机械的落后

信息化的拌和站,其工作的运行主要依赖机械自身的性能与系统的调控,基于此前提下,机械是否先进就决定了机械的性能,间接影响拌和站的运作质量。而基于现状分析,大部分的信息化拌和站当中,都存在机械落后的现象,如此使得拌和站信息化的效益弱化,没有完善的落实信息化的标准。同时,基于机械的落后,致使机械运作时常常出现故障,导致一体化运作受到阻碍。

(二)维护意识较差

机械的性能决定了拌和站的运行,而影响机械性能因素,除了机械本身落后以外,机械的维护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基于现状的调查,多数拌和站对于机械的日常维护工作,存在忽视、轻视的态度,进而导致执行维护工作时,出现随意或者极少执行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机械使用寿命缩短、机械老化过快的现象。

(三)管理制度不足

拌和站的管理制度,是用于对拌和站所有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的重要制度,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有效的促进拌和站的运作。而部分的信息化拌和站,其管理制度存在不足,例如没有要求人工,定期的对机械进行检查、维护、检修,对于人工工作的职责划分也存在模糊,如此在实际的运行中,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现象,无法有效保证信息化拌和站的标准化运行。

(四)人工专业性不够

目前部分拌和站,都是从传统模式之下,转变为现在的信息化拌和站,而基于此转变,使得人工的工作性质产生变化,从以往直接对机械的工作性质,变为通过系统控制机械的工作性质,而大部分的人工,并不了解对系统的操控,体现出专业性的不足,导致人工意识与系统技术的脱节,在实际的操作中,就容易因为此类问题,造成人工操作失误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五)拌和站信息化系统研究深度不足

基于信息化的运作,拌和站的运行从理论上,会更加精确、更加有效率,但基于实际的运行上,目前信息化拌和站普遍在运作上,存在误差与一些故障,使得实际的工作存在不足,而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在于拌和站信息化系统的研究深度不足。拌和站信息化系统的运作,是根据系统的监测,对机械运作的状况进行掌控,而如果出现误差,就会出现导致信息的错误,从而影响拌和站运作。

五、提高信息化拌和站运行质量策略

(一)保持机械先进度

先进的机械,能够保证机械的性能,间接就提高了信息化拌和站的运行质量,因此保持机械的先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实现此点,首先要建立在对拌和站工作流程的深刻了解,再结合实际所需,引进适合自身规模、经济的机械。其次,在选取机械时,要注意机械的质量,避免劣质机械对拌和站运作造成影响。

(二)加强维护的意识

无论机械本身的性能如何良好,如不进行合理的维护工作,势必会使其过早的老化、损坏,对拌和站的运作有十分不利的影响。而要执行合理的维护工作,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维护意识之上,因此要通过相应的赏罚制度,时刻要求工作人员对维护工作保持重视,以此逐渐的形成良好的维护意识。此外,合理的维护工作,还要注意维护的方法,此点应当通过培训,来针对性的加强人工对不同机械的维护水平。

(三)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同过对人工的管理,加强拌和站的运作质量,以此为前提,针对当前管理制度不完善,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补全当前存在的不足。基于上述的分析,当前拌和站管理制度中,存在员工行为规范不足、职位职责划分不足,针对此两点,首先需要在管理制度中,将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方法等进行表述,以此使员工能明确自身的行为,而在职位职责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职位了解,清晰的将各个职位的内容进行区分,进一步巩固员工对工作的理解。

(四)人工专业性加强

基于传统模式对大部分拌和站工作人员的影响,其中普遍存在工作专业性不足的缺陷,而要完善此点,可以通过两个方法进行完善,即引进专业性人才与内部人员培养。引进专业性的人才的方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尽快的完善工作空缺,但缺点就在于如要完全通过引进的方式,势必会造成人力成本的加大。而内部培训的方式,优势在于投入成本小,而且基于内部工作人员本身对站点有一定的熟悉,所以培训完毕后,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但缺陷在于,培训势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为了不拖延拌和站的运作,培训的时间也会受到限制,如此开展此点相对困难。结合以上两点的优劣势特点,此两点如能后适当的结合运用,其最终效果应当最佳。

(五)加强拌和站信息化系统研究深度

为了使得拌和站信息化系统发展,必须要持续的对其进行研究,以此使得该系统的效益提高。但既然为研究,就必然需要研究的方向,而关于此点,可以以当前系统出现的误差、故障为方向,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关于信息化拌和站误差的研究,需要着手加强信息采集环节的质量,以此保存系统收集信息的准确,最终是结果更加准确,而对于故障的研究方面,排除机械本身与人工因素以外,还需要对其电路、信号为研究的方向。

六、高原铁路工程信息化拌和站实施要点

(一)建立分析制度

分析制度的建设,主要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其功能在于保障拌和站运行的质量。而执行此点,需要求拌和站管理人员定期的对系统进行检查,尤其关于警报与信息收集方面必须进行检查,检查中需要整体的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数进行统计,当发现问题,应当及時的召集相关人员,对问题处理措施以及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制定处理措施的标准,要求人员进行执行。在检查完毕后,需要对此次检查进行储存,可以通过建立档案的方式实现,以便于在之后的检查工作当中,将两次检查进行对比,以此发现拌和站运行指标方面是否达标。

(二)信息化拌和站报警的防控工作

信息化拌和站报警的防控工作,对于信息化拌和站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实现此点需要通过多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加强对电子配料秤的校准,以保持电子秤的精准度,最终避免配料的浪费,其次需要加强搅拌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人工因素所引起的误差,以此巩固精确度,而后应当通过检查的工作,发现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落差,如存在应当及时的做出合理的调整,以此避免因生产过程的误差带来的影响,再后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最大限度的避免小方量的生产,其次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在清洗相关机械时,要将机械关闭,因其中传感器在遭受水流冲击时,很有可能会出现测量的误差,并且提高安全的系数,最终需要严格的对拌和站需要的原材料进行把控,此点应当从原材料进场开始,对验收及存储的流程全面监督,以防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原材料含水量过度超标。

(三)重视拌和站各项管理

基于管理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拌和站进行运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工作,而此点的实现,就必然要建立在深刻的了解之上,例如对原材料进场的了解、原材料含水量标准的了解、混凝土拌合质量标准的了解。在具备深刻的了解之后,需要仔细的安排人员进入各自的岗位进行工作,通过管理制度,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严格落实工作的各项标准,对于此点还需要定期做一次检查工作,此点最好保持每月至少一次,以此提高拌和站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四)软件硬件的设备完善

基于信息化的转变,要利用信息化系统对机械进行控制,就需要完善的软件与硬件支持。一旦软件与硬件出现缺失,那么整体的运作就会被断开,进而无法开展工作,由此可证实软件与硬件完善的重要性。而实现软件与硬件的完善,除了需要保障基础设备之外,要可以通过自身的需求,布置其他有助于工作的软硬件。

(五)实时监控体系构建

出于质量保障的考虑,为了避免突发性的故障,应当实行实施的监控,以便于对拌和站运作的实际情况保持时刻的了解,一旦发生故障的现象,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实施监控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传感器、摄像头、控制设备的基础上,以此才能保证工作开展的顺利。

七、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拌和站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基于高原铁路工程的对混凝土质量更高标准的需求,加强混疑土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研究和探讨更有现实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化拌和站的实际运行当中存在不足,例如机械的落后、维护意识较差、管理制度不足、人工专业性不够、拌和站信息化系统研究深度不足等等问题,针对性提出采取措施及完善的办法,为以后类似条件下高原铁路施工混疑土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可参考、借鉴的价值。

猜你喜欢

运作人工高原
人工“美颜”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公共组织运作如何防止机会主义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中市场营销策略与运作的更新
人工制冷
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