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菜4种蓟马为害特性与防治技术

2018-12-25刘化宙胡益福王诚

长江蔬菜 2018年21期
关键词:瓜类雌虫瓜菜

刘化宙 胡益福 王诚

导读:介绍了瓜菜上发生的棕榈蓟马、黄蓟马、烟蓟马、花蓟马4种蓟马的为害特性、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据此,提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具体的防治措施。

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锉吸式口器害虫,种类甚多。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就有100多种蓟马,可为害水稻、棉花、果树、花木及瓜菜等。温州等南方地区种植的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甘蔗等常年受蓟马为害。蓟马虫体微小,不易被发现,生命力强,一年可发生10多代,南方地区蓟马几乎没有明显越冬现象,在棚栽瓜菜上可周年发生为害。它以锉吸蔬菜瓜果的幼嫩组织,钻到茄果花蕊里为害,造成黄叶、落叶、落花、落果,使果实僵硬,失去光泽,进而失去食用性及商品价值,给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现将瓜菜上4种蓟马的为害特性、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棕榈蓟马

寄主有黄瓜、苦瓜、冬瓜、西瓜、茄子、甜椒、豆科与十字花科蔬菜。

1.1 为害特性

棕榈蓟马

黄蓟马

以成虫和若虫锉吸瓜类嫩梢、嫩叶、花蕊和幼瓜的汁液,使被害嫩叶、嫩梢变硬而缩小,茸毛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后硬化,茸毛变黑,造成落花、落果。茄子受害,叶脉呈黑褐色,其成、若虫钻入花器里为害,有时多达数10头,用手轻微晃动花器,竟有数条蓟马似跳虱跳出来;幼茄被害表面发白,失去光泽。

1.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 mm,金黄色;头近方形;复眼稍突出,单眼3只,红色,排成三角形,单眼间有鬃毛。触角7节,翅2对,翅周边有细长的缘毛;腹部扁长。卵长0.2 mm,长椭圆形,淡黄色。若虫黄白色,3龄。

1.3 生活习性

在广东、浙江等南方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周年几乎都能繁殖生存,3~10月主要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在南方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9月是发生为害盛期,以秋季为害最重。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多在瓜节嫩梢或幼瓜的茸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主要为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虫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至3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为伪蛹。卵期2~9天,若虫期 3~11天,伪蛹3~12天,成虫寿命 6~25天。发育适温15~32℃,土壤含水量在10%~20%时,伪蛹和羽化率较高。

2 黄蓟马

俗名棉蓟马、瓜亮蓟马、节瓜亮蓟马。分布较广,淮河以南的南方各省市地区多有发生。寄主有节瓜、甜瓜、西瓜等瓜类,还有葱、百合、甘薯、玉米、棉、豆类。

2.1 为害特性

以成虫和若虫在瓜类的幼嫩部位吸食为害,严重时导致嫩叶、嫰梢干缩,影响植株生长。幼瓜受害瓜皮上出现黄褐色斑点,并结出畸形瓜。茄子受害,叶片皱缩变厚,黄化变小。菜用大豆受害,叶片变黄脱落,豆荚萎缩,籽粒干瘪,豆荚表面布满黄褐色斑点。

2.2 形态特征

雌虫体长1.0~1.1 mm,全体黄色,有3只鲜红色单眼,呈三角形排列。头宽大于长,短于前胸,触角7节;翅2对,狭长、透明,翅缘密生缨状缘毛,前胸背板中部约有28根鬃(毛),前翅前缘鬃(毛)约26根。卵为肾形,淡黄色。若虫与成虫相似,体型较小,初孵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褐,无翅,眼较退化,触角节数较少。

2.3 生活习性

以成虫潜伏在土块下、土缝中或枯枝落叶间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5~9月进入为害期,秋季为害重。晴天成虫喜欢隐藏在植物幼嫩组织的毛茸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取食为害,成虫将卵散产在叶肉组织内。其发育适温为25~30℃,暖冬少雨天气利于该害虫的发生为害。

3 烟蓟马

俗称葱蓟马。寄主有大葱、小葱、洋葱、韭菜、大蒜等百合科蔬菜与烟草及棉花等作物。全国各地多有不同程度发生与为害。

3.1 为害特性

以成虫和若虫锉吸式口器为害寄主植物的心叶、嫩芽、嫩茎,使葱蒜类的茎叶上形成许多长条状黄白斑纹;严重时,葱蒜茎叶扭曲枯黄,地下根茎腐烂,并加重根蛆的发生与为害。近年来,温州各地种植葱蒜类的菜区遭受烟蓟马的为害相当严重,发生为害盛期为9~11月。

3.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 mm,淡褐色,触角7节,翅狭长,翅脉稀少,翅的周缘具长缨毛。卵0.29 mm。初孵若虫为肾状、乳白色,后期若虫为卵圆形、黄白色,可见红色眼点,若虫4龄。

烟蓟马

3.3 生活习性

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山东6~10代,长江以南地区发生 20代。在 25~28℃,卵期 5~7天,幼虫期6~7天,伪蛹期3~5天,成虫寿命8~10天。雌虫为孤雌生殖,每雌虫平均产卵约50粒 (21~178粒),卵产于叶片组织中,2龄若虫后期常转向地下,在表土中经历前蛹及伪蛹期。以成虫越冬为主,也有若虫在葱、蒜叶鞘内侧和土块下、土缝内或枯枝落叶中越冬,尚有少数伪蛹在土中越冬。成虫极活跃,善飞、怕阳光,早、晚或阴天取食较盛。初孵若虫集中在葱蒜叶基部为害,2龄若虫分散为害。气温25℃、相对湿度60%以下时,有利于烟蓟马发生,暴风雨可降低该害虫发生数量。

4 花蓟马

俗称台湾蓟马,是外来侵入种,全国各地多有发生为害。为害寄主有瓜类、茄果类、豆类、十字花科蔬菜及水稻、棉花、甘蔗。

4.1 为害特性

以锉吸式口器取食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导致花瓣褪色,叶片皱缩,茎和果实易形成伤疤,严重为害时可使植株枯萎。此外,亦可传播番茄等茄果类病毒病。

4.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 mm,体色为褐色带紫;头胸部黄褐色,触角较粗壮,第3节长为宽的2.5倍,并在前半部有一横脊;头短于前胸,后部背面皱纹较粗,头顶前缘在两复眼间较平,前翅较宽短。2龄若虫体长约1 mm,体色较黄,复眼红,触角7节,第3、4节最长,第3节有覆瓦状环纹。卵为肾形、淡黄色。若虫与成虫相似,初孵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

4.3 生活习性

以成虫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卵大部分产于植株花组织内,如花瓣、花丝、花托、花柄,一般产于花瓣上较多。每雌虫产卵约180粒,产卵历期长达20~50天。

5 防治方法

5.1 农业防治

依据蓟马繁殖快、世代重叠、周年都会发生为害的特性,务必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与方法。轮作倒茬,茄果类蔬菜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提倡茄果类与水稻轮作;采用营养钵集中育苗,培育壮苗,地膜覆盖栽培;前茬作物采收后,彻底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深翻地,破坏蓟马孳生的环境,可减少田间蓟马的种群数及其发生为害的几率。

5.2 保护利用天敌

小花蝽、中华微刺盲蝽等是蓟马的天敌,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5.3 物理防治

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虫板,高度与作物持平,每667 m2放置50块左右诱杀成虫。

5.4 药剂防治

加强调查与检测,当每株虫口达3~5头时,可喷施70%必喜(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1%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6%艾绿士(乙基多杀菌素)悬浮液1 000~1 500倍液。蓟马具有隐蔽性,喷施要均匀、周到,叶、茎、花器与幼果均要喷施到药液,夏季高温应早、晚用药。防治葱蒜类烟蓟马,药液宜喷施在植株的根茎部和表土层,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花蓟马

猜你喜欢

瓜类雌虫瓜菜
普通大蓟马子代性比对同种成虫气味的响应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扶桑绵粉蚧交配行为及能力的研究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蔓枯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不同寄主上南方根结线虫的ISSR—PCR鉴别
在禀赋优势与扬长避短上“合围”——海南热带瓜菜产业赢取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海南瓜菜出岛质量检测站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