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蔬菜之王”
——随州泡泡青

2018-12-25戚远斌

长江蔬菜 2018年21期
关键词:随州小白菜泡泡

戚远斌

随州市位于北纬 31°19'~32°26',东经 112°43'~113°46',地处湖北省北部,居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区域面积9 636 km2。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特征及历史渊源孕育了当地特色鲜明的越冬叶类蔬菜——随州泡泡青。随州泡泡青一般在春节前后上市,柔软滑嫩、清爽可口,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素有冬季“蔬菜之王”的美誉。2010年,随州泡泡青成功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随州泡泡青的分类与起源、独特的特征特性、分布区域、生长环境、生产方式、人文特色等,以飨读者。

1 分类和起源

1.1 分类

根据随州泡泡青形态特征和DNA检测,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随州泡泡青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十字花科 (Cruciferae)芸薹属 (Brassice)芸薹种(Brassice campestrisL.)小白菜亚种(B.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中的一个变种,即乌塌菜变种。

1.2 起源

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随州泡泡青是当地人们长期栽培驯化与选择得来,逐渐演化成为现在的品种状态,至于何时稳定成型,现无从考证,历史资料和建国后地方志均无明确记载。

但历史资料中与随州泡泡青类似的蔬菜记录较多,最早《国语》中记录鲁国大夫展禽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随州泡泡青属小白菜亚种,小白菜古代叫菘,关于菘的记载最早始于西晋稽金所著的 《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在“芜菁附菘”一节中写道:“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芜菁一章中提出“种菘与芜菁同”,又说:“菘菜似芜菁,无毛而大”,指出了栽培小白菜的方法,以及小白菜与芜菁在形态上的差异。

多种资料说明,原始的菘(小白菜亚种)向北至长江流域演化形成了小白菜、乌塌菜和红菜薹3个变种,而独特的随州泡泡青是由小白菜亚种逐步进化变异而形成的乌塌菜变种。

2 特征与特性

2.1 形态特征

随州泡泡青根系发达,长度达8~12 cm;茎扁平,直径2~4 cm;叶柄短、叶片扁平,叶色浓绿至墨绿,叶面皱缩,肥厚,有较多泡状隆起。全生育期每株有效叶数18~20片,食用期(春节前后)叶长9~15 cm,叶宽 6~10 cm。

2.2 生长特征

随州泡泡青一般9月上旬播种,冬前植株匍匐或半匍匐生长,抗寒能力较强,属耐寒性蔬菜,能耐-5℃左右低温;春季气温升高后植株直立生长,株高50~70 cm,3月上旬抽薹,一般分枝8~15个,花瓣4片,形状圆而小,颜色金黄,种子籽粒较小,褐黑色,有光泽,千粒质量2.8 g左右。

3 分布区域

随州泡泡青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随州曾都区的东城、西城、南郊、北郊、何店、万店,高新区的淅河及随县的安居、厉山、环潭、新街、唐镇、高城、尚市、均川、柳林16个乡镇,总面积3 200 km2,占随州区域面积1/3。

4 生长环境

4.1 气候特点

随州泡泡青生长的区域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年均气温15.9℃,无霜期23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 056 h,日照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百分率)44%,年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976.8 mm。随州泡泡青生长期(9月中旬到次年4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 22.7、17.1、10.6、4.8、2.7、5.3、9.8、16.3℃;总降雨量369.2 mm,总日照时数952.8 h。

4.2 地形地貌

随州泡泡青生长的区域处于随州市中部,位于涢水、氵厥水交汇地带,北有桐柏山、西南有大洪山,两山南北对峙,北部和西南部高、中部低,山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地势逐渐向中部倾斜,坡度渐缓。

4.3 土壤质地

随州泡泡青生长区域土层发育极为良好,成土母岩为麻岩、石灰岩,大洪山和桐柏山经雨水长年冲积,形成鄂中丘陵,土壤中蕴含着大量矿物质,耕地 pH值 5.6~7.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 10.1~20.0 g/kg,可为泡泡青生长提供充足营养。

5 生产方式

5.1 适时播种

选择无污染、土壤疏松、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田块作苗床,苗床比例按12%留足。底肥每667 m2苗床施农家肥1 000 kg左右和50%复合肥50 kg,耙后按1.5 m作厢,以便苗床管理与操作。9月上中旬选用当年的新种,按每667 m2大田用种150~200 g,直接撒入苗床,轻耙几遍后覆盖稻草,一次浇足水。

5.2 苗床管理

泡泡青播种后3~5天,待苗露土后及时将稻草清除干净,一般苗床用清粪水浇1~3次,做到墒情不断,防止缺墒受旱。当幼苗长到4~6片真叶时准备定植,定植前一天浇足水分,以减少伤根,促进幼苗返青。

5.3 大田整地与施肥

大田采用精细整地,一犁多耙,做到田平、土碎、四面光。厢面按1.6 m开沟作厢,田内厢沟、腰沟、围沟和田外排水渠、灌水渠即“三沟两渠”要配套,保证旱能灌、渍能排,田间无明水、滤暗水。每667 m2大田施腐熟农家肥1 500~3 000 kg、氨基酸有机肥20 kg、50%复合肥20~25 kg。根据土壤pH值适当调节酸碱度,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以提高泡泡青的品质。

5.4 适时定植

随州泡泡青苗龄25~30天,4~6片叶时,适时定植,株行距 16.7 cm×23.3 cm,呈南北向,每 667 m2定植15 000株左右。栽植深度以不露根、不埋心叶为宜。栽后浇足定苗水,以缩短缓苗期。

5.5 大田管理

定植成活后至12月中旬,正常年份每7~15天浇一次清粪水,遇干旱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不缺墒阶段,一般不浇水,干旱时适当补浇粪水。

随州泡泡青是露地越冬作物,大部分时间是在低温下生长,一般没有暴发性病虫害发生。但在11月到次年3月易发生蚜虫和病毒病。蚜虫防治:一是利用黄色板诱杀,每667 m2放置20 cm×30 cm黄板30块;二是黑光灯诱杀,每2.0~2.7 hm2安一盏黑光灯诱杀有翅蚜效果好;三是叶面肥防治蚜虫,用10%碳酸氢铵溶液或2%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6 适时采收

泡泡青经过12月中下旬低温阶段后,特别是经过霜冻雪压后,品质进入最佳状态。采收有2种方法:一是当泡泡青长出8片叶时,可用力在植株基部将叶片割断,整理扎把上市;二是将整株铲断一次性整理装箱或装筐上市。

6 人文特征

6.1 较强的地域特色

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以随州市随县安居镇王楼村为中心,方圆50 km范围左右(总面积3 200 km2),种出的泡泡青具备随州泡泡青长势、长相,口感风味比较纯正,以随州市随县安居镇王楼村种出的泡泡青长势长相最典型,口感风味和品质最好。距离安居镇王楼村这个中心越近,形态越典型,口感风味越好。超出了这一范围,长势、长相发生变异,口感风味变差,距离越远,长势、长相变异和口感风味变化越大。有随州人把泡泡青种子带到襄阳、武汉、成都、上海等地种植,长出来的青菜与随州的泡泡青相比,叶面没有隆起的泡泡皱,味道也相去甚远。

6.2 餐桌上的一道风景

随州人不仅爱种泡泡青,更爱吃泡泡青,且百吃不厌,吃泡泡青已成了随州当地的饮食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待客摆宴时,泡泡青是随州人家必备的一道菜肴。入冬,有外地人来随州家里做客,主人端上正冒着热气的泡泡青,同时会加上一句:“这道菜只有我们这里才有,出了我们家乡你就吃不到啊……”语气中透出几分自豪。除夕团年,一盘清炒的油绿泡泡青是随州团年宴席上一道永不消逝的风景,全家举筷,第一口同吃泡泡青,寓意来年全家身体健康、四季平安。泡泡青就这样承载着隆重的仪式,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随州小白菜泡泡
小白菜
吹多大的泡泡能把人送上天?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小白菜】
巨型泡泡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小白菜
正大集团正式对随州同星农业完成重组
春小白菜品种的耐抽薹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