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对接互惠模式”的实施及探讨

2018-12-25邹蕾沈阳大学

数码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校企专业体育

邹蕾 沈阳大学

在高等院校的体育院系中开设相应的社会体育专业迎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兴起,符合当下体育运动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发展。校企合作是以当前的社会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最接近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然而纵观当前的传统教育教学中,导致校企对接互惠模式难以实现,因此采取何种措施实现校企对接互惠模式,培养社会、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则是社会、高校、企业需重视的问题。

1 社会体育专业的相关概况

1.1 社会体育的概念

社会体育,我国最早在1918年出现这个词,其定义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社会体育有如下诸多定义:“社会体育是指学校之外的所有社会成员―强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是指除了在学校和军队之外,社会各界大众在业余时间参加的体育运动”等等。结合以上观点,本研究认为社会体育是指以社会成员为主要参加对象,以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进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开展的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

1.2 社会体育专业的内容

社会体育专业分属我国体育学门类。本研究采用传统的社会体育专业定义即为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专业,其办学质量将与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笔者查阅文献,发现当前国内学者大多依旧使用“社会体育专业”一词进行研究,而且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开办这一专业上依旧使用“社会体育专业”一词,且教育部更改专业名称后,指出该专业的在校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仍按原专业执行,为便于理解,免于概念不清,模糊混淆。故本研究依旧采用“社会体育专业”一词对来研究当前校企对接互惠模式的实施。

2 校企对接互惠模式的解析

2.1 校企对接的内涵

校企对接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校企合作,是指指学校与社会中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种工作部分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这种办学模式利用国内各大院校和企业的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结合,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教学模式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通过定岗实践的方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1.1 教育效果上显示利益的双赢

校企对接是双方人力资源、场地设施资源、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利用,只要找对契合点,就能实现双方的共赢。对学校来说,不仅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也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企业的深层次参与,也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1.2 教育途径表现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各种技术和产品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也使得学校要不断按照社会需求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校企合作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得到有效的结合,学生能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教师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企业科技的创新工作,提高科研能力,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2.2 校企对接互惠模式的意义

2.2.1 校企合作促进专业教学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了解目前市场需求,推动专业实践环节顺利进行,发现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的矛盾,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企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

2.2.2 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储备,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对象是健身俱乐部,而健身俱乐部目前普通存在的问题是人力资源流失比较严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企业人才的不断更新,让学校及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也可以通过职业培训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让学生能尽快的融入企业中,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2.2.3 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毕业前步入企业可以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和服务工作流程,发现自己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为踏入社会前做好心理准备,从而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有的学生乃至教师误认为:应用型人才只需掌握实践操练部分,而对于一般的理论知识则可置之不理.例如,有的学生在较早接触健身房经营以后,将思维限定其中而忽视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无法完成学业而导致不能正常毕业.这虽然只是个案,但是没有专业理论支撑的学生即使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从长远发展来看,其视野及思维也将是比较狭隘的,这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3.2 实践教学的中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在实践教学实施途径上,以学校为绝对主体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内容,行业、企业只是参与教学标准的制定,而且法律法规上也没有硬性规定行业企业必须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学校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更多地是靠关系、人情来维系,有些企业甚至不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所以,虽然学校非常重视行业企业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但尚未真正达到学校、行业企业的“双主体”作用。

3.3 实训教师的力量薄弱

实训教师的力量偏弱,双师素质先天不足。当前很多高校现开设的社会体育专业招生人数,但是教师数量不够,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大多数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普遍缺少企业工作经历,缺少技能操作锻炼,缺少实践经验积累,对职场了解肤浅,对工作岗位业务要求的理解难以到位,对学生实践、实训的指导停留在表面,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这种“先天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工作岗位要求。

3.4 实践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厘清

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叠情况,很多相似的内容会在不同的课程中出现,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例如,社会调查与专业见习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走进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企业、了解相关的问题。不同的教师带领同一批学生走进同一家体育企业多次,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4 做好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化对策

4.1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核心是进行课程该改革。课程要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打破“学科本位”的传统观念。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要主动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来。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制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开设方案、选择教学内容等各项工作上来,并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评价工作,实施教考分离,让企业参与课程评价,对人才质量的培养严格把关。

4.2 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激发学校和企业合作的需求,有需求才会有动力。其次,在利益上实行互惠双赢,学校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培训员工,为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研发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的知名度传播正能量。再次,学校和企业合作成立管理制度,协调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考核体制和评价机制,形成互助双赢局面。

4.3 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

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是双方合作的核心,首先要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包含一个学期或一个单元的工作任务、人员安排、课程教学的方案、课程以外的其他工作任务、完成任务的基本保障和检查督导措施等;二是组织校企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和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三是推进教学改革,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法;四是注重岗位仿真训练,增强学生职业感和岗位适应能力;五是加强监督机制,做好评价工作。

4.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用高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建设的方式,高校向企业引进学历高、资历深的高管人员来学校授课,向学生教授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实践经验,增加学生关于实践管理的相关知识。高校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要求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向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在职教师主动经常性地参与赛事的筹划或组织活动及相关体育管理方面的工作,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保持教师知识与教学的与时俱进,以此打造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5 结论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协调的一种全新的合作办学模式,高校与企业形成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的文化理念,岗位人才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从而有利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能够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求的高素质、高标准的专业性技能人才。

[1]刘仁憨,郭茹芳.地方性高校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与路径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05):125-128.

[2]赵德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9(03):151-155.

[3]李思莹.民办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94.

猜你喜欢

校企专业体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