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城市的风景

2018-12-24乔争月

检察风云 2018年23期
关键词:达克克利外滩

乔争月

说到上海的建筑,第一个想到的名字是“邬达克”,在一百年前的10月26日,邬达克先生踏上上海的这片土地,今年也是邬达克先生诞辰125年,也是他去世的60年。今年是一个邬达克年,于是今天城市的风景我从邬达克说起。

今年是邬达克年。我们从邬达克,这个改变上海的男人说起。我的采访本上记录着很多建筑师,因为我时常在徐家汇藏书楼里查阅老上海的英文报纸,或是在同济大学实验室里看历史建筑的材料,或者实地探访历史建筑原址,或者到德国UNESCO的总部开会,我都会带上一本采访本,我对上海建筑师的了解是从一个个建筑开始的。

我2004年刚刚开始写建筑报道,接触的第一个建筑就是汾阳路邬达克设计的盘藤故居,我当时不知道邬达克是谁,很多人也不知道。邬达克是一个被战争改变命运的年轻人,邬达克选择了参军,参加一战。邬达克的家书里说自己是“飞翔的荷兰人”。17、18世纪有一个传说,大海上永远不能有一艘靠岸的船,永远在海上漂泊,这是怎么样的心情。邬达克的人生就是漂泊的人生,不停地被战争改变命运,一直回不了他的故乡,这就是他的心态。他出生在原奥匈帝国的境内的一个矿业小镇,现在是属于斯洛伐克。

邬达克在上海是一个城市的符号。上海有两个邬达克的纪念地,分别设在他住过的两个故居,一个在番禺路上的公寓,一个是达华饭店。邬达克在1918年来到上海,正好是一战后、二战前,可以说是近代历史上城市引擎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时期。我研究了邬达克的朋友圈,邬达克是个非常擅长经营人脉的人。他在各国都有客户,有美国、法国、德国客户。他跟法国的关系很好,法国的万国储蓄会、武康大楼就是共同合作的作品。他后来娶了德国富商的女儿吉泽拉,打入德国的圈子,曾经有一座邬达克设计的德国新福音教堂。

中国圈子是他最重要的作品集中地,几乎全是中国业主的设计订单。解析邬达克的成功密码,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邬达克传奇的发掘史,首先要从他的习惯讲起。他是一个特别爱写信和保存资料的人,所以关于他的资料特别多。其次,邬达克成功的背后,支撑他的是中国资本,他最重要的建筑基本上业主都是中国人。中国业主愿意接受他的建议,尝试了国际上最先进、最时髦的建筑风格。在我们的上海建筑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另外一位要说的就是威尔逊先生,我们称他为“外滩建筑之父”。在他的带领下,公和洋行成为“魔都”第一事务所,外滩临江的23个建筑有9个都是公和洋行的作品,基本上是当时公共租界的一个主流事务所,大所。其中包括外滩12號,汇丰银行大楼。还有和平饭店,也是威尔逊的作品。据说他的夫人很美丽,很有品位的夫人也参与了和平饭店的室内设计。这个威尔逊还是位很有情怀的人,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前身,是亚洲文汇,就是一个西人组织的关于中国学的非营利的机构。他是亚洲文汇的会员,非常积极地为亚洲文汇的楼筹款,免费设计。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外滩美术馆。

我在写作外滩的过程中,又邂逅了邬达克的一位老乡,就是外滩14号总工会大楼的设计师,国泰电影院的设计师鸿达,感觉他跟邬达克有一点像。我一直对他的国籍有点拿不准,不清楚他到底是匈牙利人,还是斯洛伐克人?后来,匈牙利驻沪的文化领事告诉我,他们国家把他的身份证找出来了,他是匈牙利人。他跟邬达克,国籍都是东欧,不享受租界里的治外法权,如果他们跟中国客户发生纠纷的话,要到中国的法庭上去打官司,所以他们会特别的小心谨慎,他们也因为这个原因赢得了很多华人客户。1930年,鸿达还为惠罗商厦做过一个漂亮的改造方案,他亲手绘制的一份草图,登在老上海的英文报纸上。

武康路的建筑师也是云集,有中国人,有外国人,还有一位有四分之一美国血统的建筑师叫谭垣,后来成为同济大学的老师。很多的著名建筑师都是他的学生。他在武康路有一个自宅,在武康路12号。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师,叫范文照,他是上海音乐厅主设计师,他和谭垣都是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后回国的,他在武康路上设计了一个西班牙风格的公寓,作为自宅使用。他当时的事务所,引进了一个来自欧洲的建筑师叫林登,对他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他原来设计音乐厅是很复古的,后来转向了现代建筑。

那么,西班牙式住宅为什么这么流行?因为它的造价、用料可以比英式的别墅节约一半,占地面积更小,装饰的效果仍然很好。他书里写到这个适合在中国推广,一个风格比较趋向于现代,也适合上海的天气,另外当时上海人工便宜,材料贵,像这样的建筑非常适合。

华安保险大楼,今天的金门饭店,我们华资的骄傲,第一个纯华资的保险公司建造的大楼。当年的西桥青年会,还有永安百货新厦一带的建筑群,很像芝加哥摩天楼群的格局。华安大楼,当时根据业主的要求,参考了美国费城的独立纪念堂。西桥青年会外立面用了一种,跟威尼斯总督府外立面的花纹一模一样,是菱形的。今天大家路过仍然可以欣赏这个花纹,走过的时候可以看到精致的蕾丝状的结构,非常的独特。

在我们今天上证新所的位置,可以看到邬达克的孙科故居和哈沙特设计的哥伦比亚俱乐部正好是在同一个园区。但是所有的宣传报道都在炒作邬达克。其实我们主要凹造型、拍照片的游泳池是属于哈沙特设计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是一个在上海美侨的俱乐部。这个建筑我们曾经也疑惑过是不是邬达克的作品,后来我们找到报纸上1923年的草图,角落里有哈沙特的签名,证明这个应该是哈沙特的作品。

邬达克刚刚到上海的时候,身无分文,还有腿伤,跟家里也失去了联系。在一个叫克利开的事务所(克利洋行)——克利是位美国建筑师——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一个绘图员,他一开始不能设计,只能画草图。当然他确实是水平超群,两年后当了克利洋行的合伙人。我发现市三女中的楼、中西女塾,当时登在报纸上的好多签名都是克利的,后来我们当成是邬达克的作品。

中西女塾是美国教会的女校,当时需要美国建筑师出面,邬达克的身份不便于出现,就是克利来代表。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两个男人分道扬镳,克利本来在上海的生意很大,可是却回到美国做起木材生意。

上海的城市是沿着南京路向西发展。我们常说外滩是一把弓,南京路是一支剑,引领我们的城市一路向西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中国资本、中国设计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35年英国的名人录,记录着金融、医学、科教方面的中外名人,都有照片和个人简历,我找到了一位衡山宾馆的设计师,是个法国人,曾在爱尔兰工作的。每个建筑师他们原来都有不凡的经历。那时的上海,涌现了一批欧洲建筑师,他们经历过一战,在一战结束以后欧洲的凋零,使他们来到上海,展露了才华。然而,在外滩的设计君中,只有一位中国设计者,叫陆谦受,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建筑师,他是中国银行的御用建筑师。中国银行的银行大楼到职工宿舍,到仓库都是他的作品。

南京路的金城大戏院,现在的黄浦剧院,也是非常知名的。这是近代上海的中国设计师的事务所设计,叫华盖事务所,三俊杰,其中一位是叫陈植,是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简称宾大)的同学,另外两位也是宾大毕业的,赵琛和童寯。当时一批的建筑师,先是在中国长大,然后到美国、欧洲去读书,学习建筑,把国外最新的建筑理念带回近代上海。

今天,上海理工大学校园里就竖立着中国建筑师茂飞先生的雕像。他在近代中国建筑史里是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人。他当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紫禁城,被北京和紫禁城的美深深地打动,从而致力于把中国传统的建筑跟西洋最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结合起来。他曾在上海的西桥青年会发表过一段演讲,他说:随着我越来越深入地体悟到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杰作的美丽、丰富与尊贵,我就更坚信:为了将古代中国每种的建筑艺术,从考古的层面转化为今日鲜活的建筑,其耗费的时间、金钱和周折都是值得的,这才是将中国灿烂的遗产保留给中国和世界的方式。这些代表上海建筑名片的设计师,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学习,我们上海建筑的历史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中西文化水乳交融的故事。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达克克利外滩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为什么是他设计了那么多上海地标建筑?
上海外滩夜色
摆渡的人
阳光照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