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香”产业富一方

2018-12-23

吉林农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黄烟销路永兴

“自种植烟叶以来,村民们盖了新房、买了车,很多人家的孩子上了大学。这些年,永兴村已走出去100多名大学生,他们以自己的才识,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贡献着力量。”在辉南县辉南镇永兴村,如今听到最多的就是对村里发展“清香”产业的赞叹之声。

说起烟草,人们都会识得它的清香,黄烟种植业也被称为“清香”产业。目前,永兴村烟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上万亩,年收入500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达1.5万元。

穷则思变种“清香”

40年前,地处大山里的永兴村因为区位偏远,被称为“横看不成势,竖看不成型”,属于人多地少,贫穷落后的地方。以碾子沟屯为例,20世纪80年代“山多、草房多、光棍多、债务多、文盲多”,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1997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带头发展一个致富项目:鼓励村民种黄烟,并且免费提供烟籽,传授栽烟技术,得到一部分村民的响应。在永兴村,说起种植黄烟,村委会主任季有东最有发言权。他介绍说,从1983年开始种植,当时管理水平低,品种也单一,只种植了1亩多地,收入也有限,全村一年仅收入数千元。奇迹发生在合作社成立后,全村黄烟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现在全村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年产量达500万斤,全村11个社、3800多口人,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自从种黄烟,生活大变样。以碾子沟屯为例,现在是“家家娶新娘,户户盖新房”。全屯40多个光棍娶上了媳妇,105户人家出了30多名大学生。屯里修上了水泥路,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自来水,饭桌上也学起了城里人,讲究营养合理、荤素搭配。很多年轻人穿着打扮时尚,开上了小轿车。全屯收入近1000万元,户均收入1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屯。

“合”出一片新天地

望着烟架上一挂挂由翠绿变成金黄的烟叶,永兴村晒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发明的心情特别的“晴朗”,因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唐发明介绍,他刚开始种烟时,虽然比种玉米挣得多,但每一次收获烟叶后,都要亲自去锦州、葫芦岛等地跑销路,那段日子特别辛苦,销量却很有限。直到合作社成立后,大家“抱团”发展,再加上县委、县政府保驾护航,种黄烟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销量的大幅攀升,村民种烟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现在全村黄烟种植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85%。

20年前,村民庞绪龙只种了几亩地,收获的烟叶只能骑着自行车到各地农贸市场去卖,价格也不好,有时一天只能卖几十元。那时,家里生活很困难,连电视机都没有,村里的路也不好走。2007年村里成立烟叶种植合作社后,他家的黄烟种植面积逐年增多,现在则以公顷计算了,今年的产量增长到上万斤,收入更是可观。“我儿子大学毕业了,正在吉林大学读研究生,幸亏我种了烟,要不根本不可能供出来大学生,更别提读研究生了。”他颇有些自豪地说。

引领扶持富路宽

永兴村乃至辉南镇的“清香”产业富民强村,声名远播,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和扶持。

当时,镇里根据永兴村群众虽然有种植烟叶的传统,但销路不好影响发展的实际,决定从宏观上破解难题,并对种植户进行引导和帮扶。原镇党委书记杨宝珊说,为了扶持壮大这一产业,镇里多次派人去延边地区考察,遴选采购新品种,并从延边地区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镇干部和技术人员也分成小组,深入重点村(屯)指导村民种植黄烟。镇里还协调林业局安排木料“指标”,用来晾晒烟叶。同时,从特产税和农业税上也进行全面扶持,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调动了广大村民种植黄烟的积极性。

在抓好烟叶质量的同时,镇里还派人前往辽宁、山东、河北等地,帮助种植户找销路,并成立了烟草经纪人队伍,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黄煙生产,解决了种植户销售难的问题,使全村黄烟生产走向兴盛,并且越来越红火,成为带富一方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辉南县在发展黄烟产业的同时,还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从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扶持农民发展大榛子、林下参、食用菌等8项特色农特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在有关部门的引领、扶持和推动下,辉发大地众多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梦。(本刊通讯员 王勇夫 李囿澄)

猜你喜欢

黄烟销路永兴
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
销路受阻,超100亿产值“蛙类养殖”损失严重!业内人士呼吁:禁售须谨慎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治疗牛虱用啥方
Quantum interferometry via a coherent state mixed with a squeezed number state∗
黄烟重成“黄金叶”
人民日报
陕西西安明永兴恭定王墓
永兴:科技创新擦亮“中国银都”
永兴“六主动”狠抓防汛抗旱水利建设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