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青春写成一首名叫“厦大”的歌

2018-12-22黄文斌

求学·文科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厦大涛声

黄文斌

俗话说“水土养人”,城市之于学校的滋养也是如此。厦门自19世纪始开阜通商,接纳四方,厦门大学(以下简称“厦大”)于此塑成了自由包容、浪漫文艺的气质。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这些气质,我想是“精致”——厦大之精在于景美声妙、气质卓然,厦大之致在于精神不息、自强不止。厦大和很多大学一样称得上是“历史厚重、学术专精”,同时又比很多大学显得生动和精致。

当建南钟声于夜晚敲响,圆月高悬于飞檐之上。石井宿舍区最高的那栋楼顶层的视野极好,往西可眺演武操场,往南可望白城海滩。视线游移,满眼郁郁苍苍,嘉庚式建筑散落校园,斗拱飞檐,红砖绿瓦,“最美校园”即是如此。

我想起我曾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厦大”,跳出的第一个词条是“最美校园”。“最美校园”已然成为厦大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标签之一,可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的相机只留得下石板路的古典、芙蓉湖的开阔、颂恩楼的气势,氤氲在厦园里属于“南方之强”的声、韵和神远在相片之外。

:从白城波涛到南普陀晚钟

白城涛声属于清晨——天色刚刚擦亮,南光食堂的第一锅豆浆冒着热气,早课的钟声还没有敲响,伴随着鸟鸣的是海风送来的涛声。白城的涛声深沉,遇到芙蓉湖畔的晨读声便消散了。涛声、南光、晨读,在厦大,很多人的清晨与这些词有关。

等到阳光从熹微变得热烈,教室里也已坐满了人。我在厦大的第一堂课,地点在群贤楼,记得那天我去得格外早,却在楼群中迷了路。七点刚过,我经过的每一间教室里都已经坐了人,耳畔传来的笔尖和纸页间摩擦的簌簌声连起我的过去和此后的三年。

没有早课的时候能听到东苑篮球场热闹起来的动静。我刚入学那一年,百年一遇的特大台风肆虐了厦大一整晚,枯枝烂叶侵占了人行道和球场,第二天晨起时却依然听到楼下球场进球的歡呼声。三家村广场的热闹也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吆喝声似乎从未断过。女生节当天这里竖起巨大的心愿墙,朋友曾抱着好奇心贴上了便签,上面写着希望每天都能收到陌生人的一句“晚安”,并留下了电话号码。此后的七天里,她果然每天收到一句匿名的“晚安”。

每天的学习都是在图书馆的闭馆音乐里结束的。天晴的时候,晚上十点半走出图书馆,颂恩楼的屋檐映衬着月亮,还能隐隐听到从南普陀寺方向传来钟声——浑厚中带着笃定,恰好熨平在图书馆里待了一整天的疲惫。

从春到冬,木棉花“啪嗒”落了,蝉鸣聒噪了一整个夏天,南普陀寺的诵经声飘进图书馆,海风呼呼吹起裙角,而恰恰是这些饱满而琐碎的声音在“985”“211”“双一流”这些名词的缝隙间填充起了厦大的生动。

厦大的木棉花,从四月一直开到五月

:学术之风源远流长

校主陈嘉庚于《厦门大学校旨》里写道:“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研究一切现象之底蕴与功用,并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使之融会贯通,成为一种最新最完善之文化。”

厦大自建校之初就着力延揽名家,培养学风。彼时厦大国学院聚集林语堂、鲁迅、顾颉刚、台静农等学界泰斗,提出“研究古学必得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等作为参考”。此观点在我国学术界独树一帜,备受瞩目。

厦大内迁长汀时期,萨本栋校长适时势之需,创办土木、机电、航空等院系,并在师资紧缺之际身兼数门课程的授课任务,以言传身教塑造了厦大勤奋、朴实、严谨、和睦的学术风气。厦大自此成为祖国东南地区的最高学府,被誉为“南方之强”。

1983年厦大成立新闻传播系,率先以“传播”冠名。数十年后的今天,厦大人秉前人之志,并将对学术和科研的追求延展至课堂之外、社团活动之中。广告学社、新媒体学社、凤凰花影社……在老师的指导下,专业社团为同学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每年都有厦大学子的身影,凤凰花影社出品的影片也受到海峡两岸高校师生的好评。

近五年来,厦大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际科学技术奖等重要奖项,其学术力量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百年来,厦大伫立于南方,为祖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数声,其声绕梁,袅袅余音里回荡着范仲淹先生千年前的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九十七年前,陈嘉庚先生“卖掉大厦建厦大”,于战乱年代力求在南方安放下一张书桌,从那时起,“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成为厦大的精神内核。建于乱世的厦大从来都不是一所只懂得深埋于故纸堆里的大学:从罗扬才先生救亡图存的呐喊,到萨本栋校长面临战火西迁校址坚持办学的坚韧,纷乱的年代里,厦大一直以自强立于世。

近代以来,厦大人向善而不止。国难之际,卢嘉锡先生怀抱“科学救国”的热忱,毅然回国任教于母校厦大。在每月工资“仅仅不到五美元”的艰难条件下,卢嘉锡先生投身科研,成绩斐然——其论文《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推动了国内该领域的发展,他提出和建构的设想和模型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和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陈景润先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目不窥园,甚至于疾病缠身时仍孜孜不倦,其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理论贡献引起国际数学界的轰动……翻开厦大校史,先生们艰苦卓绝的身影粲然于纸页间。

厦大之神,自厦大先生们肇始。先生先生了百年,他们以自强演绎民族的正面,将坚韧化作渡人的船只。百年里,厦大先生们的故事凝铸在每一座雕像里,传诵在每一个课堂上,先生之风弥漫于厦园中,后生后知在此间。

上弦场

后记:青春从来都很难与具体的事物画上等号,却可以被某人某事某地承载。在厦大的这三年里,我曾骑着单车打着铃在芙蓉隧道里飞驰而过,曾在跨年夜舞会牵过喜欢的人的手,曾为了考试在图书馆里坐上一整天,也曾抱着厚衣服在上弦场等过流星……无功无为却逍遥自在,精彩且过瘾。厦大包容,因此厦大学子能想一切可想,做所有可做;厦大自由,因此厦大学子思想开阔,生命热烈。我们渴求知识,也向往天空,游走在象牙塔内外,没有人墨守成规。潇洒而鲜活,或许这就是厦大给厦大人的青春烙下的最美印记。

猜你喜欢

厦大涛声
迈开抗日救亡的步伐
——大型民族歌剧《涛声依旧》 选曲
你是一顷波涛
——大型民族歌剧《涛声依旧》 选曲
“国难期中学校应有的觉悟”——《厦大周刊》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
中华儿女定能把正义弘恢——歌剧《涛声依旧》选曲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厦航董事长赵东拜会厦大党委书记张彦深化双方合作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执此长情
“厦大”印象
雪浪激卷赏涛声
厦大·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