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芳园里数枝春

2018-12-22卢丽君刘波常启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困难

卢丽君 刘波 常启武

10月26—28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大会暨第四届学术年会在郑州经开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共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乌克兰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奥列格·焦明给大会发来贺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词,郑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义民向大家介绍了经开区践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经验。朱永新、吴盘生、陈萍、冉乃彦、陈佑清、史道祥、杨一鸣、李荣安、李亚娟等知名专家以及来自乌克兰的两位教育专家——基辅市实验中学校长、哲学博士瓦·哈伊鲁莲娜和乌克兰功勋教师、帕夫雷什苏霍姆林斯基中学(原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瓦·德尔卡契分别在大会上作了报告。

下面采撷专家报告中的精彩片段呈现给大家。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观点。因为在中国,绝大部分老师和父母认为,你先把功课学好,你学习困难时就别读书了,读书是学有余力的孩子才能做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能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作用。”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这个论述对我们非常具有启示作用。我们经常认为阅读是优秀学生的专利,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让学生,尤其是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阅读产生对学科的兴趣,通过阅读去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这是一个重要的观点,也是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

中国教育学会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冉乃彦: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他在自我教育领域内阐发的思想,常常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因为它涉及了人的根本、人发展的根本、教育的根本。什么是人发展的根本呢?人是通过自主活动获得的主动发展。如果孩子的教育发展过程完全是外在的东西,他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就不是在肯定自己,而是在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只有主动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而主动发展必然建立在一个自我教育过程上。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当前有许多论述,我认为比较准确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佑清:当一个学生不能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活动中取得成就,确立自己的地位和宣告自己的存在,没有感觉到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尊感和自豪感的时候,所谓个性就是不可思议的。反之,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发挥和表现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体会到自尊、自豪和自信的时候,就会在他身上体现出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出个性。所以,个性形成的最有力的条件就是充分地表现人的全部素质、能力、禀赋和天才。由于学生表现具有上述重要的意义,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并将之摆在重要的位置。他强调,普通中学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地显示个人的天赋、才能和倾向,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河南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史道祥: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真正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在1955年10月,教育部派了一个高级别的代表团到苏联访问,团长是教育部副部长陈曾固,团员全部是中小学老师和教研员,共有23人。他们在苏联待了两个月,到过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第比利斯和新西伯利亚。他们回国以后,《人民教育》在1956年连续作专题报道,教育部还专门组织了一次访苏代表团的汇报,然后这23个同志到全国各地作演讲。当时的河南《教育半月刊》报道了他们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作的那场报告,听众有800多人,报告内容涉及各个学科。这次代表团访问苏联在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它甚至直接影响了我国上世纪50年代教育方针的制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被介绍到中国来。当时他的教育思想能够引起教师共鸣,主要是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作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政府政策上的推动。大家一直认为,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的影响来自于民间力量的推进,其实不是的。最初他是在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开始影响中国教师的。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镇西:教师面对学生必须彼此相融。这时候,学生既是他的研究对象,又是他欣赏的对象、爱的对象。情感对情感的熏陶,思想对思想的启迪,灵魂对灵魂的唤醒,这就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师生彼此相融,彼此听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脈搏时,教育才能真正发生。读苏霍姆林斯基,我的感受就是互相点亮。什么意思?我们读他的著作,我们体会人生,就会觉得我们用丰富的实践把他的某一句话点亮了——它不是冷冰冰的一句话,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经历证明这句话是真理。我们把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点亮,同样,苏霍姆林斯基的语言把我们的心点亮:“哎呀,我做的是对的呀,我就是这样做的呀!”隔着这本书,我们和半个世纪前的苏霍姆林斯基共鸣,一起喜怒哀乐。点亮嘛,世界也是彼此点亮的,因为人是最高价值。

(本栏责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困难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给尊敬的中国教师们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遇到困难,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