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国老年人打造爱的世界
——访湖北情系中华老年福利基金会会长 邓世雄

2018-12-22程石江

健康之友 2018年1期
关键词:九龙山养护中心世雄

⊙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

为中国老年人打造爱的世界
——访湖北情系中华老年福利基金会会长 邓世雄

⊙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

“爱与宽恕,让你海阔天空。”

“爱与服务,让你快乐一生。”

这两句话是湖北情系中华老年福利基金会会长邓世雄的座右铭,终生奉行不渝,让他有愉快、积极的人生。

身为天主教徒,又是医生,有更多的机会服务有需要服务的人,邓世雄奉行耶稣基督博爱的精神,曾在湖北武汉司门口医院服务近10年,后创办湖北情系中华老年福利基金会并担任会长,又于2005年成立武汉九龙山老年公寓并担任董事长,长年全力为照顾老人关怀弱势而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德蕾莎修女说:“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邓世雄在长者与弱者的身上,看见自己的责任,并且勇敢地担起了这个责任。

进入湖北中医药大医

多年前,高中成绩不错的邓世雄,本想考北京的人民大学,那时几位身边的好友兼同学吆喝一起报考湖北医学院。邓世雄以试试看的心情陪着同学应试,没想到却考上了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当时对于邓世雄所处的湖北小县城,能考上湖北中医药大学,以后可以在武汉当医生是件不得了的事,结果他带着父母的期望来到了武汉,并且一生与武汉结缘。

从小在大家庭成长,邓世雄最感谢的就是影响自己最深的父母。他承传了父亲的活泼开朗与急公好义的性情,因此让他在学生时代就培养了很多不同的兴趣,也交了许多好朋友。

邓世雄在中学时期就进入天主教进行学习,接受五育并重,全人的教育。宗教信仰对邓世雄来说不只是单纯的教育,更是人生信仰的托付。到人生地不熟的武汉后,邓世雄也继续参与教会活动,在宗教信仰的陪伴之下,不但在学校的生活得到充实,更在心灵上赋予了很大的寄托。

捡别人不做的做

1995年邓世雄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毕业后,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医护人员,进入武汉司门口医院工作,彼此分享工作与生活。当时他们立下誓言,要不断激励自己要在医疗工作上以“爱”服务他人。为了落实理想,扮演好“生命卫士”工作的角色。

在武汉司门口医院工作的十年,是邓世雄茁壮成长的十年,邓世雄于2005年离开了武汉司门口医院并成立湖北情系中华老年福利基金会,并担任会长,是有感于医疗社会教育需求的迫切,为我国老年人服务。于是到全国各地开办老年健康讲座;成立老年心肺复苏训练营等活动。他们自己画海报、印讲义,为民众灌输医学常识。后来也不断针对社会需要,修正自己服务的宗旨。今则将老年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服务以及老年临终关怀、老年失智服务等项目当做基金会目前的工作重点。他们的触角在每一领域中几乎都领先,一旦社会脚步跟上来了,做的人多了、不再匮乏了,他们便转向另一目标,再捡拾别人不做的来做。

该基金会成立时,邓世雄就担任创会会长。他说,这是一个爱心的团体,有理想也有活力,坚持“捡人家不要做的、不愿做的、做不来的做。”把持着老年健康医疗的拓荒精神,深入发现并弥补现有医疗服务的缺失的地方,及时提供必要的医疗教育服务。在此期间除了推动别人不愿做的服务外,还要负责找钱筹经费。该会于2007年荣获“中国第7届医疗奉献团体贡献”,在默默的奉献与服务10多年后,获得了社会的肯定,令身为会长的邓世雄感到荣耀。

邓世雄说,心怀大爱,固然可喜,但是,做为一名关怀生命志业的工作者,更要甘于做小事。当初那群胸怀天下的伙伴们,从未放弃对社会、对自己的承诺,以做小事的成绩,见证对社会的大爱。如今他们在医学、医疗上都有很大的成就。

2005年成立湖北情系中华老年福利基金会的同时,邓世雄也创办了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并担任董事长,开始了研究发展老人医疗照护领域。于2007年就早早提出了医养结合的老年养护模式,两年后又成立了日间照护中心,逐渐建构起老人照护医疗体制。在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医护人员爱心的经营下,这两项业务绩效卓著。

邓世雄与老年公寓的老年人在一起

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专业

随后,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在全国老年养护的领域,逐步扩展,并进一步照顾一般健康的老人,陆续承办了“武汉老人自费安养中心”“武汉老年人心理咨询中心”,以及武汉市政府公办的“至善老人安养护中心”等。随着居家照顾、为独居老人送餐、社区老人关怀据点等照顾范围的扩大,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建构出全武汉第一个全方位的老人与身心障碍者长期照顾服务机构。

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建立起一套长期照顾服务专业服务模式,并成为标竿,邓世雄很感到欣慰,认为是这是一种荣誉。如今的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成为外国专家学者来京交流时,必定观摩之处。

12年前,邓世雄走入老人养护领域,且越走越广越深,当时正值国内医院蓬勃发展之际,医院多走综合性、急性医疗之路,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却将焦点放在冷门、不赚钱的业务上,而引起一些人的质疑。但是邓世雄眼光独具,他认为台湾渐渐走入老人社会,随着老人的增加,老人医疗与照护的需求必然扩大,全方位的老人照护服务将是未来趋势。

目前我国患有老年失智症者逐渐增多

社交和语言能力等训练与医疗,来服务失智老人们

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

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在早期就开始推进武汉地区的社区医疗服务,其200个床位的规模,最适合定位为专攻老人照护的养老机构。邓世雄因此坚持应以结合老人医疗与老人照护为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的发展重点。虽然起歩困难重重,但是这个“别人不愿做”的领域,不正是自己多年来的责任吗?多年来,邓世雄整合各专业领域的资源,建立全方位老人医疗养护体制,极大地促进了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的公益形象。

在打太极拳邓世雄

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对老人与残障弱势医疗照护的付出,邓世雄表示,乃基于基督“尊重生命”之实践,不因人之老化或残缺而离弃。欧、美、日等国政府早已展开对于老人的照顾与关怀,成效卓著,值得我们学习;世界卫生组织也将照顾老人列为关注的重点,并订有照顾老人的的五大纲领,即:尊严、自主、社会参与、关怀与自我实践。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综合东西方观念,则订有六大目标:老有所养、所医、所乐、所学、所用、所终。为达到此一目标,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即以其四全理念:全人、全家、全程、全队,来照顾老人的身心,既要照顾病人,也要照顾家属和照顾者,并且鼓励病人家属全程的参与,从预防保健、急慢性病、长期照护直至善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根据调查,超过50%的老人希望在家或附近熟悉的环境安度晚年,邓世雄表示,让老人留在最熟悉的地方,过最熟悉的生活,所谓的“在地老化”,是照顾老人的最好方式,也是趋势。除安养照护中心的经营外,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提供社区型态的日间照护、居家服务、送餐服务及老人公寓等服务都在增加中。该院也逐步拓展老人关怀据点,现在已与三所天主教堂合作,由教堂提供场地、午餐及宣传,医院提供社工与护士,安排日间照护课程,在教堂办理健康讲座等活动,让教堂成为关怀、服务老人的新据点。由于举办的成效显著,该院也将结合基金会的力量,推广至各地庙宇,作为据点服务当地老人,办活动让老人走出来,一起来跳舞、唱歌、上课,过着快乐的生活。此外,针对轻度失能及失智老人,未来计划开办家庭化、在地化的“群体家老”模式,意在营造温馨的社区生活环境,照顾老人晚年生活。

基于“医疗传爱”的使命,邓世雄广纳专科医师、复健师、营养师、护士、社工师等专才,组成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医疗团队,付出爱心,为老人做长期的照护服务。照顾病人是件相当辛苦的工作,照顾老人更必须有长期牺牲奉献的精神,邓世雄说,专业固然重要,但是心中没有爱,专业是没有用的,他订定好员工的标准是要有爱心、耐心、用心、劳心、恒心、开心,要求服务人员“用大爱的心,做好每一件事”。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团队的爱心与用心,照顾了每个病人与老人,获得社会的认同,也得到武汉区政府的奖励。

为老人做长期的照护服务

专门照顾失智老人

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经营老人照护几年后,在照顾的老人中,陆续发现有特别状况,即病人会有失忆健忘、重复做同一件事……等症状,原来这就是一般人所称的老人痴呆症──“失智症”。美国前总统里根于83岁时就是患了这种病,叫做“阿兹海默症”,为失智老人症的一种。这种现象引起邓世雄的注意,同时家属中有人要求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给予医治,于是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医疗团队的服务再延伸至失智老人的照顾。

2007年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鉴于失智老人的逐渐增加,有需要给予照顾,因而决定建置一所门收容失智老人的养护中心,并派人至欧洲、日本等地考察。2008年9月21日,也就是国际阿兹海默症日,由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共同发起成立“失智老人社会福利基金会”,并附设“武汉市私立失智老人养护中心”在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正式成立,专业服务于我国失智老人。基金会与养护中心挑起照护失智长者的责任。当时广邀各界人士共同签署21世纪失智症照顾宣言,期盼达到“认识他、找到他、关怀他、照顾他”的目标。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失智老人养护中心的设立,荣获“最有意义的100个计划之一”,列入区政府年度大事,可见其所受重视程度。

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失智老人养护中心内部

认识他、找到他 关怀他、照顾他

早期社会对失智者的认识不深,以为是得了怪病,认为家有失智老人是丢脸的事,甚至把他偷偷藏起来,不敢让他出门。邓世雄说,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失智老人养护中心成立后,进行社会倡导教育,首先就是倡导大众认识失智症,让失智症去污名化,不再视失智者为异类。接着邓世雄邀请各界学者专家及同仁们办理国际研讨会,与国外交流,并出版《失智症家属照顾手册》《失智症问与答》《忆不容迟》等刊物免费赠阅,去年又出版《记忆减法和爱的加法》失智照护随身书,还带领专业团队到全国各地养老院开设“失智老人的照顾”相关课程。邓世雄表示,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失智老人养护中心会花如此心力,即在唤醒社会大众认识失智老人症,重视失智老人的问题,让失智老人享有尊严与妥善照顾的权利。

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失智老人养护中心

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失智老人养护中心广泛倡导失智症,以期找到隐藏在各角落的失智老人,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标。目前我国患有老年失智症者逐渐增多,健康情况得不到保障,可见社会上还有许多失智者未走出来,邓世雄希望透过基金会的倡导与努力,让更多社会大众“认识他、找到他、关怀他、照顾他”。

邓世雄近年来集合了神经内科、精神科和内科的专业医师,以及护理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营养师和牧灵人员也组成服务团队,以“四全”理念,提供:自我认识、感官刺激、怀旧治疗、手工美术创作、社交和语言能力等训练与医疗,来服务失智老人们。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失智老人养护中心赢得家属的认同和参与, 自发地成立了“家属联谊和志工服务”的支持团体,让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并纾解压力,改善了许多家庭的观念和生活。让老夫老妻重享恩爱,子女齐心孝顺,把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失智老人养护中心当作他们快乐的第二个家。该养护中心的建筑与专业设备具有五星级水平,是全市唯一的失智专业养护俱乐部,同时也是快乐的老人幼儿园。这些成果,让邓世雄成为失智医护服务的典范。

邓世雄常说,爱就是在长者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为负担这个责任,他在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承办了7所老人与残障养护中心。

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失智老人养护中心成立10年来,已为失智老人打造了一个爱的世界。邓世雄说,我们欣见家属不再视家有失智长者为羞耻的事,更高兴他们懂得如何彼此相处照顾,让他们活得有质量与尊严。最近网络调查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对失智症都有一定程度认识;相关专业团体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积极投入失智症研究、教育训练和服务行列。10年有成,邓世雄乐见失智老人养护中心的努力得以开花结果。

拒绝被癌症打败

2015年2月,邓世雄被诊断出患直肠癌第二期,看到大肠镜影像的那一刹那,他的内心没太大波澜,只祈求上主:“是否祢还有事情未完成,若还有,就请让我好起来。”面对疾病的打击,他没有“为何是我”的怨言,反而轻松地坚信“我相信我会好”。经过两个月的放射线与化学治疗,治疗过程中他竟没有吐,饮食未受影响,也没有出现太大副作用。同年5月进行内视镜手术开刀,剪掉20公分的直肠,一星期后就出院。他先做电疗、化疗后才开刀,从剪掉的部位切片检查发现,癌细胞都不见了,代表治疗很成功。邓世雄说,“这是上主对我的特别照顾”。

从医生身份转换到病人角色,放鼻管、导尿、包尿布等都是照护老人要做的事情,而今他亲身经历到被服务者生病时的痛苦和不方便,更加体验照护是因人而异的,须提供个别化服务。邓世雄也因此感受医师的用心对医病关系的重要,医术精湛固然为医师所必备,但是对病人的关怀与用心更为重要,他常以此勉励年轻的医师们。

拒绝被癌症打败的邓世雄,手术出院后的第一天就开3个小时的会议,他说“生病虽然不舒服,但与其躺在家里,不如做点工作让自己开心。”很多朋友劝他不要为别人做太多,也该为自己做些事情。但是他认为上主还有未完成之事,要他来完成。例如他一手推动的老人照护工作,他就认为尚有很大的改善与发展的空间。

终身传爱 不言退休

邓世雄经营武汉九龙山养老公寓有成,在推动医学教育方面也展现其积极与用心的一面,将医疗传爱的精神发扬光大。他提议医学系学生必修要“服务课程”,规定学生要到老人之家去学习去服务,培养学生服务病人的观念,有学生在上了课之后,有感而发:“为何不陪陪自己的爷爷呢?”这正是“四全”理念的实践。

两年前邓世雄拒绝被癌症打败,康复后继续工作,并未想到要退休,因为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退休”这两个字,就算卸下基金会会 长、董事长之职,也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会让自己一直在人群里,感受自己仍然充分的被社会所需要。

邓世雄表示,人生哲学其实很简单,因为服务就是种享受,当被服务的人很高兴很快乐,自己就会感到快乐,人生不但是为自己而活也是为社会而活;看到老人家的身体康复从悲伤转变到喜悦,都让我感到快乐!

猜你喜欢

九龙山养护中心世雄
喜迎国庆 为祖国喝彩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舞楼
自况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及其舞楼、碑刻考
厦门老年大学与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合作共建“象屿慈爱学院”
周世雄书法艺术佳作选登
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设备标准化配置研究
天水九龙山禽业养殖有限公司
准正 平实
甲午随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