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精准扶贫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解读

2018-12-22陈天雁刘晓

新商务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文/陈天雁 刘晓

旅游精准扶贫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解读

文/陈天雁 刘晓

云南大学

伴随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及贫困人口脱贫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世界反贫困的重要形式之一。为进一步深挖旅游在反贫困中的潜力,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业界和学界一直致力于探索旅游与反贫困有效结合的途径。旅游精准扶贫的归宿点在于实现对各方参与者的统筹,以期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用。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尝试对旅游精准扶贫的政治经济学内涵作出初步的解读,以期为今后发展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理论支撑。

旅游经济;精准扶贫;政治经济学理论

1 旅游与精准扶贫的理论文献梳理

贫困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一直阻碍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的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已成为世界反贫困的重要力量。但是,长期以来中国都存在着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相对于国内以往粗放型扶贫的概念,精准扶贫表现为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的概念最初起源于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这表明中国将从以前的粗放式扶贫转变为精准化扶贫,从以前的“漫灌”式扶贫转变为“滴灌”式扶贫。而对于精准扶贫的定义解读,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总结起来都表现为对扶贫地区识别门户、分类管理、因地制宜的诉求。

民族地区一直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王晴(2013)指出民族地区往往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的特点,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来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黎筱筱(2006)指出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东部44个,占7.4%,中部173个,占29.2%,西部375个,占63.3%。进一步,基于对贫困地区资源的识别与判断,陈秋华(2016)认为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广大乡村地区,且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与贫困乡村地区存在着很大的重合性,这就使得发展旅游业与扶贫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由此,旅游扶贫的概念应运而生——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2 旅游精准扶贫理论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2.1精准扶贫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

我国扶贫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依照扶贫目标、扶贫政策的不同,可将扶贫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其方针政策体现出了不断深入细化、不断资本下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直以来,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与细化都是基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贫困区域特征与扶贫进展困境等现状所提出的。在过去的30年扶贫进展中,我国已经累计有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要求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同时,扶贫开发也面临着新的困境: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截至2006年底,全国农村绝对和低收入贫困人口总数为5700万)、扶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亟待加大。为解决这些困境,精准扶贫的概念应运而生,它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体现了对以往扶贫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也符合历史衔接、适宜我国当前国情,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全新的阶段。

2.2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科学开发贫困地区生产资料的体现

习近平在精准扶贫思想阐述中强调产业扶贫思想,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相较于以往的“输血式”扶贫,产业扶贫体现出以产业发展为杠杆、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具有“造血式”的扶贫功效。然而对于贫困地区来说,由于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原有产业结构不完整、有效劳动力不足等情况,科技创新的植入与大面积的产业升级是较难实现的,贫困地区要通过产业发展扶贫就需要寻找产业创新途径来实现。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得以新的开发利用。

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所统计的2016年我国贫困开发重点县分布情况,当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全部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省份如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等,也均属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贫困地区往往与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山区相重合,较难发展出具备竞争实力的支柱型第一、第二产业,但却拥有较优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旅游资源。

随着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精准化的攻坚阶段,旅游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为贫困地区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于适宜发展旅游业的贫困地区来说是不可忽视的机遇与新趋势。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当地支柱型产业,区域内的贫困群众不仅是劳动生产者也能成为利益共享者,真正改以往的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成为一种典型的“造血式”产业扶贫模式。可见,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特定贫困地区生产资料的体现。

2.3旅游精准扶贫有助于推进贫困地区生产关系的重构

旅游精准扶贫的提出为贫困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在贫困地区对旅游产业的构建,统筹区域内生产资料向新产业聚集,劳动力由分散走向联系与协作,贫困群体逐步实现从小农到旅游从业者的身份转变,进而组建起符合现代化生产的生产关系与管理层结构。在整个产业体系内,经济资源的开发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中“为民所有、为公所用”的原则,产出的经济利益要体现出“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通过社会化生产的构建使得开发者与被开发地区拥有相同的利益诉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分配方式,被开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得以共享产业扶贫带来的经济红利。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马克思“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正义逻辑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