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蔡和森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贡献

2018-12-21彭璐

世纪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蔡和森

彭璐

【摘 要】蔡和森是中國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对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斗争时期,他一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敢于指出党内错误言行的同时,更善于改正自身错误,坚持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实际价值,为党内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培育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蔡和森;党的作风建设;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10-0018-02

蔡和森(1895-1931),湖南双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活动家,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于广州军政监狱。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蔡和森入选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邓小平同志曾题词“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1]蔡和森不仅为党的创建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贡献,本文以蔡和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其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贡献加以探究。

优良作风一贯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最大特征,同时也是保证党的领导永葆生命力的根本保证。蔡和森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视在党的早期建设时便有所体现,他注重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注重加强和群众的紧密联系,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形成和培育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蔡和森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形成的奠基者之一

1919年12月,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到法后,他对 “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世界对症之方”[2](P. 56),很快成为一名忠实的极端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对一系列马克思主义著作 “猛看猛译” [2](P. 56),不断向国内传输更加系统全面的马列主义建党思想和原则,成为国内首个呼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2](P. 75)的人。蔡和森还在把马列主义的党建学说与中国当时的具体现实相结合后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思想:中国共产党应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学习俄国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过程,将施行阶级战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作为革命手段,将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终目标。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领悟方面非常深刻,他认为,中国革命既不可完全将马列主义生搬硬套,也不可照抄照搬他国共产党经验,必须在立足中国当下国情的基础上,结合马列主义党建学说进行自我探索和发展,必须防止马列主义教条化。1926年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明确指出:“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武器”[2](P. 807),成为中国第一个清晰地提出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以形成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武器的人。蔡和森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中国革命必定会爆发的原因除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有利条件以外,中国国内本身革命条件的成熟也是推动革命进程的关键。

蔡和森在探索分析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融入其中并灵活运用,系统地阐述了一系列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蔡和森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探索具有首创之功,他最早给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定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2年5月他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最早提出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而在党内陈独秀直至1926年才接受并使用“半封建”的说法。同年9月,蔡和森又在《中国国际地位与承认苏维埃俄罗斯》一文中指出,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一针见血地将当时的中国革命性质进行阐释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以及与之沆瀣一气的买办阶级和国民党右派;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对内是打倒军阀,对外是打倒侵略中国、扶植中国军阀的外国帝国主义”[2](P. 260)。还第一个明确划分了新旧两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界限:以“五四”运动为时间界限,此前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视为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认为中共领导的民权革命可以走与苏联不同的道路,做出会经历两个阶段的预判,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是社会主义革命。说明了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要充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共同参与反帝反封建抗争。蔡和森关于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对正确认识和推进中国革命发展并获得最终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蔡和森是中共党史上最早立足中国国情结合马列主义党建学说进行党的自我理论发展的领导人,这一党建思想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理论联系实际”在蔡和森身上得到充分的彰显,他是“理论联系实际”优良作风形成的奠基者。

二、蔡和森是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蔡和森在开展党的早期创建及活动时,系统运用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群众史观,高度强调了人民群众对推进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1920年8月,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初期,蔡和森向毛泽东寄信谈及中国共产党应去全国各工厂、农场、职业机关和议会机关等处去组织发展党员[2](P. 75),指明群众是发展中国共产党成员的来源,明确要求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蔡和森不只是在建党活动中坚持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在革命实践中更是强调群众的关键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革命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参与革命斗争,方能最终获得革命胜利。1922年,蔡和森谈论中国统一问题时提出要发动伟大的革命群众尤其是工人阶级的势力来实现统一,真正的统一则要建立在实现最广大贫苦群众的幸福和全国被压迫民族对外独立的目的上才能实现。[2](P.114)蔡和森于革命实践中身体力行,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1925年5月,蔡和森通过运用正确的战略、“三罢”策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努力,成功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他同刘少奇等同志,不仅亲自组织领导群众进行罢工活动,而且还积极联系各界援助,使此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壮大,进而发展成规模空前的席卷全国的反帝革命高潮,蔡和森为五卅运动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蔡和森还特别强调党的领导机关尤其要密切联系群众,防止脱离群众的作风。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时,蔡和森一语中的,直指党的机关内“养成了一种轻视工人同志能力和不相信群众的习惯”[2](P.913)的问题。同时指出陈独秀领导的党的指导机关“怕群众、抛弃群众”[2](P.913-914),存在脱离群众的家长制作风,蔡和森对陈独秀这种脱离群众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猛烈抨击。蔡和森还就党的改造进一步提出意见:党的机关不要怕群众讨论或批评……指导机关要广开门户接受群众监督。[2](P.916)蔡和森认为,只有和群众紧密联系的领导机关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这对铲除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机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蔡和森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以此作为革命实践的指导,认可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尤其强调党的领导机关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抵制一切与群众脱离的官僚主义和机会主义。蔡和森的这些群众思想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他用毕生诠释了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引导者与实践者。

三、蔡和森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笃行者和表率

在中共早期领导人当中,蔡和森是属于比较敢于也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的人。他认为,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引导我党正确决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关键。他提倡“尽可能发展党内讨论”“不要怕讨论或批评”,相信只有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使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无论是对党还是对个人的错误,蔡和森总是敢于直言不讳,勇于找错、勇于认错、勇于改错,不论对他人还是对自身,他都秉持相同的理念严格要求,以此促进了党内勇于自我检讨并及时改正错误的良好作风的形成,可以说,蔡和森是践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先驱。

蔡和森不惧权势,将党和革命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有错误就批评。1926年,时任中共中央书记的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引起蔡和森的猛烈抨击,他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报告中,指出陈独秀“看轻和抹杀工人阶级势力,把资产阶级看作领导者,共产党没有不要紧” 的右倾错误观点有“成为少数派的危险”。[2](P.831)蔡和森的每次批评都以纠错和清除错误思想作为目的,通过批评来认识和改正错误改以推进大局发展。即便陈独秀、张国焘是重要领导人,但对于他们的错误蔡和森仍不惧权势、直言不讳。

除了批评他人,蔡和森更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面对错误他勇于主动担责,以自身行动作为党内典范,使全党形成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如虽然他曾在多个方面批评过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但蔡和森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公开指出自己身为政治局委员,也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责任。[2](P.874) 1928年在关于顺直改组问题给中央的两次报告中,蔡和森也对自己的错误毫不掩饰和辩解,坦诚自己犯了盲动主义与极端民主化的错误,要求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任何处罚。蔡和森还在1930年12月立三路线的讨论会议上既指出了李立三的错误也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过去对党也用过两面派手段,还做过无原则斗争,更承诺自己不会只局限于口头认错,还会在以后的实际斗争中杜绝无原则的小团体斗争。 [2](P.875)蔡和森通过坦然自我认错的行为,一方面消除了同李立三之间的思想分歧,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增强了党内团结,使斗争成为了加强党内团结并达成思想统一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蔡和森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的创始人之一,他用毕生的言行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这也对今天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深刻启示。

参考文献:

[1]中共双峰县委员会编.蔡和森传[M].长沙:湖南人民 出版社,1980.

[2]蔡和森文集(上、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王继平,李永春,王美华.蔡和森思想论稿[M].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4]王美华.论蔡和森对我党作风建设的贡献[J].湘潭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5]凌军.蔡和森在中共党史上的“七个”第一[J].档案时 空,2013,(9).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蔡和森
光甲堂:蔡和森在这里下定决心改造社会
一封信发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先声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蔡和森:“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蔡和森: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人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