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生活 诗意栖居

2018-12-21执行金凌霞苗卫钟杨亚文

河北画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丽建设

执行 / 萧 山 金凌霞 苗卫钟 杨亚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省城镇化进程迅速。从成片的低矮平房到林立的高楼大厦;从狭窄的街巷到四通八达的高架快速路;从污水肆流的臭水沟到景色怡人的风景线;从单一购物的百货商场到购物游玩一体化的商业综合体;从夜色中单调昏黄的路灯到炫彩霓虹的城市夜景……改革开放为城镇面貌带来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迁。

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重大利好就是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善。

城市生活更美好

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重大利好就是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使全省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改善城镇面貌全面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迅速提高。

住房改革改善居住条件

1995年11月30日,第三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有二条:一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二是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继而,河北省召开了全省第三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全省的房改工作。

早在1980年4月,邓小平就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设想。十多年的时间,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房改的政策规定。具体到河北省,从1993到1995两年多的时间,房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房改大气候初步形成,全省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善。197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3.2平方米,到1993年底达到了7.3平方米,14年中住宅建设竣工面积6800万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近三倍。

推进城镇化提升城市品位

城镇化率较低一直是制约河北发展的重大问题。2007年12月,河北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全力提速城镇化活动正式启动。至此,河北城镇化发展实现了从积极推进到主体战略定位再到加速发展的转变。

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全省各地以改善水环境和大气质量为核心,倾力为百姓创造高质量的宜居环境。搬迁重污染企业,推行清洁能源,整治城区水系、推进城镇化工作一开始,改善环境质量、让城市更加宜居就成为各市不约而同的一致选择。整治河道、去污还清、添绿造景,石家庄市的滹沱河、张家口市的清水河、承德市的武烈河、邢台市的七里河、秦皇岛市的大小汤河、邯郸市的滏阳河这些与城市长期共生的河流,都焕发了新的光彩。

2009年,全省11个设区市市区二级及以上好天数平均达到334天,同比增加10天,比2005年增加39天。石家庄市的二级及以上好天数达到317天,同比增加16天。各设区市取缔改造燃煤锅炉1697台,完成中心区44家重污染企业改造搬迁和278项污染减排项目建设。

“路畅心更畅”。无论是城市的主次干道,还是小街巷,路更宽更通畅了,配套设施更完善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捷,更是“做城市就是做民生”理念的深化。2009年之前,石家庄市连一条城市快速路都没有,就在一年内,不仅完成了石环公路、裕华路迎宾大道等重点交通工程的建设,还一口气完成了和平路、槐安路和二环路3条快速路的改造建设,使城市路网体系日趋完善。不止石家庄,张家口改造打通了清水河两岸的滨河路、钻石路等多条断头路、卡脖子路;秦皇岛完成了建设大街、民族路北延等新改建工程;唐山全线改造了建设路、北新道等主干道一项项道路工程的完工,让城市的道路变得更加顺畅、让百姓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主次干道事关城市形象,而小街巷更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各市彰显“做城市就是做民生”的理念,把整修小街巷放在了与主次干道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

住房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建、老旧小区改善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更多城镇低收入群体感受到了城镇面貌提升给自身带来的实惠。

近几年来,无论是石家庄的市民,还是外来的宾客,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石家庄变得秀气了,变得整洁雅致了,变得明媚亮丽了。驱车行驶在槐安、和平高架路上,蓝天下栋栋高楼尽收眼底;穿桥而过的民心河,如一条绿色丝带环绕在石家庄市区;公园、绿地,像颗颗串起的珍珠,绿意盎然,熠熠生辉……

城镇化的扎实推进,不仅带来了城镇面貌的明显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能力素质、体制机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车辆川流不息,商圈人流如织,市民三五成群走进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和文化场所。

夜间休闲消费已成潮流和时尚

车辆川流不息,商圈人流如织,市民三五成群走进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和文化场所……4月15日晚,2018年石家庄市夜经济如约启动。自2011年开始,今年已是石家庄市启动夜经济的第8个年头。商业企业营业时间普遍延长,消费业态调整优化,从单纯购物到“食、购、游、娱、文、体”多元化推进,省会新的经济模式逐渐形成,夜间休闲消费也成为越来越多省会市民新的消费习惯。

数据显示,80后90后担当了夜间消费的主力,占60%以上。这些核心消费者的特点是年轻、收入高、消费多样化,单纯依靠打折促销、购物优惠的吸引力正在减弱,特色美食、潮范购物、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正在增加。从被动到主导,省会的商业企业开始围绕消费需求变化,调整经营业态,改进管理模式。

夜间休闲消费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新习惯

如今,夜经济正从单纯地促进消费增长的手段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模式,直接拉动了购物、餐饮、文化、体育、旅游休闲、交通等服务业的增长,成为城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夜经济、夜文化、夜生活的城市休闲消费格局日趋成熟。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看电视、睡觉,周末突击购物的单调简单生活方式已成为过往;晚上走出家门,陪同家人或约上好友购物、品尝美食、健身娱乐、欣赏演出,周末出城休闲游玩,正在成为时尚和潮流。

近两年,石家庄市以智慧消费为目标,鼓励商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进购物、餐饮、停车等移动支付全覆盖,推动数据获取、休闲消费、交通引导、公共服务、协调管理等方面的智慧化,建立智慧高效的服务体系。同时,不断完善夜经济配套服务,让省会的夜晚越来越漂亮,市民夜间出行越来越便利。

体育场馆、公交线路分别延长夜间开放和营运时间;园林部门延长公园、广场照明时间;针对夜经济集中区域,公安部门加大巡逻频次,共同护航夜经济……市民享受着夜经济常态化带来的实惠和舒适。

今年,石家庄市还将以中山路沿线大型商贸服务企业为主,鼓励企业在冬、春季开展延时服务等夜经济活动,让市民享受“永不落幕的夜经济”。同时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重点支持建设1至2条特色突出、运营规范、设施先进的商业街区,力争打造本地人经常去、外地人慕名来的城市名片。

河北省夜经济的发展以石家庄为重点逐步向秦皇岛、邯郸,唐山、保定、承德等城市发展,目前夜间消费已经在全省各大城市形成一种潮流和时尚,符合现代市民的消费特点,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乡村家园更美丽

40年改革开放的另一巨大成果就是乡村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农民生活的巨大改善。改革开放以来,一项项利好政策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初,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又增加了新的助力器。

通过集中连片打造整体提升建设水平,河北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美五改”推动乡村巨变

民居改造、安全饮水、街道硬化、特色富民产业……河北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以“四美五改·美丽乡村”(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厨,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行动为载体,实施12个专项行动。2015年,河北省在总结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集中连片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路径,让美丽“盆景”变成广阔“风景”。全省确定了3006个重点村分成近200个片区,省级重点打造白洋淀、西柏坡、北戴河等9个省重点片区。2016年,我省又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设100个高水准美丽乡村片区、新建200个中心村、打造300个旅游专业村、建成4000多个省级重点村。其中,着力打造石家庄抱犊寨、保定太行山、邯郸涉县“太行红河谷”等12个省级重点片区。

河北省强化规划引领,勇于创新、重点突破,初步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在内的规划体系。同时,为破解技术难题,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样式;为破解资金瓶颈,省、市、县三级共搭建融资平台189个,农发行、农行已对各市审批贷款共276.9亿元。

难关一个个被攻克,美丽乡村集中连片建设顺利推进。白洋淀片区聚合了51个村,完成了改造提升全部任务,建成后被誉为天蓝水清、苇绿荷红的“北国水乡”;平山西柏坡片区,定位“革命圣地、红色乡村、城市品位”,具有太行山区特色的14个村展露新颜;抱犊寨片区涉及29个村,联合打造“绕着山转、跟着水走、寻得到美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集群。

“突出特色”打造靓丽民居环境

美丽乡村不是千村一面,而是要各有特色。在燕赵大地上,不同地区有不同地理风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惯和风俗。建设富有河北特色的美丽乡村,就要让不同区域的乡村能够各具特色、各美其美。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真正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以这一思路为指导,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以“突出特色”为风格,坚持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在规划设计、文化内涵、民居建设、景观打造上充分突出特色。

河北省通过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推动美丽乡村实现由内而外的蝶变式跃升。特色小镇融合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新平台,既加快了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进程,也大大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

馆陶县王桃园教育小镇

在磁县尧王庄村,成片环村绿化带错落有致,一排排新民居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我省对山区村,提倡多用石头建房、依山建房,打造错落有致的景观;在平原,多建白墙红顶房屋,多种树种花,打造绿树掩映的景观;在湖泊及水库周边,突出水乡特色,打造水乡景观。

在邱县新鲜庄村,有一处老房子曾是冀南银行第三印钞所的所在地。该村对房屋进行了修缮,成为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建设中,很多地方将老祠堂、古槐、抗战地道遗址等完好地保存下来,并精心打造成了民俗馆、纪念馆,传承了历史文脉,丰富了村庄人文资源。

如今,河北省1.3万个重点村,村村建起了村史馆、文化书屋、休闲健身广场、街边小公园。美丽乡村建设,带给老百姓的不仅是生活的便利和舒适,还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馆陶县粮画小镇

河北省还通过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推动美丽乡村实现由内而外的蝶变式跃升。特色小镇融合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新平台,既加快了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进程,也大大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惠及更多的河北农民。根据规划,河北省每年将就地改造4000个左右的保留村、启动建设200个左右中心村,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村庄全部建成“四美乡村”。

猜你喜欢

美丽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美丽的夜晚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