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摄影做自然笔记

2018-12-20葛斌杰

中学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分类学图鉴拍摄者

葛斌杰

在照相机发明以前,人们要想记录自然界的鳥兽虫鱼、花草树木,必须通过绘画。这首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然后通过不断练习并习得相关动植物分类学的专业知识,才能比较真实地再现所绘动植物的形态特征,达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西方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动植物科学画,一度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图1)。

但能够创作这种作品的人毕竟在少数,光是绘画技巧就已经难住了很多人,这也是目前很多人在进行自然笔记作品创作时遇到的困难。不过和前人不同的是,我们有了照相机,它可以帮助缺乏绘画技术的人们更加轻松地完成动植物形态特征的记录。

一、植物图鉴类摄影的

基本要求

合格的图鉴类植物照片是除植物标本以外,植物分类学家开展植物形态学研究时所用的最直接的辅助资料,也是广大植物爱好者用来进行交流、讨论的最重要的素材。

因此,我们拍摄这类图片时,科学性永远放在第一位。

在图片的科学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再考虑艺术性,可为图片锦上添花。

所谓科学性,即所拍摄的图片能够多角度地反映这种植物最重要的形态特征,比如花、果实、种子、叶片、茎干、根等,最好还能兼顾植物生长的环境。

假如是寄生植物,连同寄主也要拍摄记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翻开一本植物图鉴时,往往会看到一种植物配有多张图片(图2)。

当然,不同的植物种类,用于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并不完全相同。比如野生的树莓家族(蔷薇科悬钩子属),其托叶(叶的一部分)的形态很重要(图3)。

野生的樱花家族(蔷薇科樱属),花萼与苞片的形态很重要(图4)。

红薯的近亲们(旋花科),柱头与苞片的形态很重要(图5)。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植物图鉴摄影师,还需要掌握丰富的植物分类学知识,以做到事半功倍。

二、植物图鉴类摄影的

基本原则

图鉴类摄影的目的性和专业性较强,具体拍摄时,有3个基本原则需要牢记于心。

(1)主体清晰

图鉴类摄影对于清晰的要求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图像不能模糊,野外拍摄时要善于利用周围的地形来稳定相机,并注意安全快门时间(不高于镜头焦距的倒数),避免因机身抖动或快门过慢导致图像模糊;其次,景深足够深,能将展示的结构都处在景深范围内。

如图6展示的是兰科植物斑叶兰的总状花序,该图采用了f/16的光圈来保证花序正面的花部特征从顶端到基部都是清晰的。

(2)背景纯净

尽可能让背景中干扰到主体的其他杂物虚化或不显现。

拍摄者要善于寻找合适的角度,选择纯净的背景以衬托主体。

对直立生长的植物,较容易调整角度。对匍匐生长的植物,拍摄者在确保图片能反映植物生境特点的前提下,将部分大型凋落物清理干净即可。

此时宜选择较大光圈拍摄,可以虚化远景,引导读者的视角落在近处。

如图7中可以看出,五岭龙胆周围落满了竹叶和箨鞘,由此可知这几株植物是生长于竹林下的。

(3)一种多图

鉴别植物时,植株的特征记录得越详细全面,就越容易鉴定。因此拍摄一个物种应尽可能兼顾整体和局部。一般而言,植物的重要特征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根:直根、须根、块根、鳞茎、球茎。茎:块茎、根状茎、皮孔、芽、树皮纹饰、髓部(图8)。叶:叶背腹面、叶缘锯齿、叶脉、叶柄、托叶、小叶、叶轴(图9)。花:花序、花冠正面、花冠侧面、子房、雄蕊、花被片(图10)。果实:果序、果实各面观、胎座类型、附属物(图11)。种子:纹饰、附属物(图12)。

但拍摄者在野外实际工作中,这六类特征往往很难一次就全部看到。研究人员有时为了能准确鉴定一种植物,要先估计它们的花期或果期,然后专程去原产地采集和拍摄。而为了能凑齐一种植物的花和果,等待多年才能如愿也是常事(图13)。

(更多的植物图鉴摄影技巧请关注下期本栏目。)

猜你喜欢

分类学图鉴拍摄者
疫情背景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
查收你的人设图鉴
中国人吃饱吃好图鉴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中国人吃饱吃好图鉴
无巧不成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后现代中国植物志的修订——中国山矾科的分类学修订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植物系统分类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
触摸的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