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艺术团,传承民族文化乐融融

2018-12-20广西黎淑贞

金秋 2018年18期
关键词:唱山歌同乐艺术团

◎文/广西·黎淑贞

80岁的年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老态龙钟这样的字眼。但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沙井街道同乐新村的80岁村民刘锦义老人,依然是神采奕奕。他自豪地说,自己精神好,得益于对文艺活动的热爱。

近年来,刘锦义领头组建了以同乐新村为核心的南宁市江南民间新泉平话艺术联团。联团下面有一支平话山歌队、一支师公戏团、三支舞蹈队、一支合唱队,固定成员达80多人,而流动参与的艺术爱好者不计其数。

刘锦义老人说,江南区是平话人聚居地。传统平话根基牢固,他从小就喜欢平话山歌并跟着长辈一起唱诵,还经常创作平话山歌和诗词。组建艺术联团,就是村民们强烈要求的。艺术团成员除了他们同乐新村,还有周边的三津村、仁义村等地村民。村民们说,“现在衣食无忧,就要追求精神生活,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享受”。

他成为村中文化领头人

“草鞋踏破觅歌仙,四海歌朋一线牵。肯信山歌酬壮志,雾能驱散海能填。”这是刘锦义老人早期创作的平话诗词,字里行间都透出他对山歌的喜爱和推崇。

刘锦义是土生土长的同乐新村人,读过不少书,后来又进修大专班,是村里人口中“肚子里满是墨水”的人。同乐新村人日常以平话交流,村民在劳作中喜欢对唱平话山歌,这让他从小对平话山歌产生浓厚兴趣,并从长辈那里口耳相传学会许多平话山歌。随着知识渐增,他开始根据当地民风民俗创作平话山歌、平话诗词、平话小品等,不仅自己唱,也教给村民们唱。他创作的山歌小品很接地气且朗朗上口,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

刘锦义1999年退休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平话文化传统创作和表演上。“2006年在南宁朝阳广场的平话歌圩,就是我们这帮爱唱山歌的人搞起来的,每到周末,好几百人来唱山歌。”刘锦义说,当时凡是喜欢唱平话山歌的人,都知道朝阳广场平话歌圩。到2012年,朝阳广场进行树木移栽和广场修缮,他们又把歌圩转移到南宁新秀公园,每周日开歌圩,每次都是几百人参加。“2018年大年初一,来参加歌圩的有3000多人。”

同乐新村有1600多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听过、唱过平话山歌,平话山歌群众基础深厚。刘锦义说,最近这几年,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生活有很大转变,很多村民建议他领头组建一个民间艺术团。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他四处奔波,跑街道办、民政部门、文体部门寻求帮助和备案,艺术团终于组建完成。

村民热衷传唱平话山歌

今年2月25日,刘锦义组织艺术团在江南区沙井富乐小区旁举行了专场演出,演出内容有平话山歌合唱、平话山歌男女对唱、唱师公戏、平话山歌诗朗诵,以及现代歌舞等,持续三个多小时,上千名群众前来观看。

刘锦义说:“演出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演的,但水平也不差。因为村民平时都喜欢唱平话山歌,艺术团成员每周日都到新秀公园即兴表演,平时空闲也喜欢聚在一起唱,有表演功底,也有很多节目随时可以拿得出手。他们平时是村民,上台表演就是演员了。”

刘锦义虽然年已八旬,但依然拥有年轻的心态和体魄。“你看我们的村民,平时都喜欢唱山歌,精神面貌好,关系和谐,这就是文化生活带来的文化自信。”老人骄傲地说,他身体好的秘诀就是爱唱山歌。

将传统平话传承好

刘锦义告诉笔者,目前艺术团的主要演员都是中老年人。他希望通过艺术团的带动和影响,让一些年轻人热爱上传统的平话文化,参与到乡村文化的建设中。

现在,刘锦义每天上午6时起床听广播,了解时事政治,“平话山歌创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更吸引人。”刘锦义说,他继续坚持创作,因为创作的山歌贴近国家大事和身边人身边事,渐渐地,也有一些年轻人参与其中。

在今年2月25日的专场演出中,村民黄燕芬、刘世裕夫妇一家三代人都来参与。刘世裕和爱人都是艺术团的成员,爱人黄燕芬是民族舞蹈队的,他是现代舞蹈队的,同时也唱山歌。这次演出,他儿子做后勤,儿媳是报幕员。他和爱人表演了舞蹈和山歌,孙子表演平话诗词朗诵,引得观众满场喝彩,他非常自豪。刘世裕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喜欢传统平话文化,让乡村盛开文明之花。

江南区2013年被评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后,村民自豪感更强了,对平话山歌的喜爱也更深。村民们决心通过艺术团的力量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丰富业余生活,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平话文化的魅力。

文化领头人刘锦义

猜你喜欢

唱山歌同乐艺术团
小河弯弯唱山歌
运河非遗正青春——2021“同乐江苏”大运河非遗分享荟在宁举办
无愧于时代的少儿文艺创作——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创作实践为例
小河弯弯唱山歌
老少同乐
同欢同乐
阿妹唱山歌
映像畜牧业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土家山歌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