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在《移动App UI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8-12-20蒋安纳章春芳薛联凤

现代计算机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二维码考核作业

蒋安纳,章春芳,薛联凤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南京 210037)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深入应用,智能移动端(如手机、Pad等)作为一种媒介,其中多样化的App应用也开始备受关注。在使用App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界面视觉是否具有冲击力、吸引力,界面操作是否友好、舒适。视觉品味的提升致使界面设计工作逐步受到重视,“UI设计师”应运而生。国内外众多大型企业如百度、腾讯、淘宝、盛大等均已成立专业的UI设计部门,但专业人才稀缺,人才资源竞争激烈。

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培养综合型复合人才,我校于2017年春季开设了全新课程《移动App UI设计》,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包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1 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

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大家日常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也成为常态。笔者认为,上课时不允许学生看手机,一味地进行“拦追堵截”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既然无法阻止,那么就进行正确引导。将手机引入课堂,从原先的偷偷摸摸看手机转变成光明正大学习,能促使学生学习心态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基于课程的特殊性质,将手机引入课堂,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将电脑显示器端模拟出来的App界面,转为在学生自己手机上显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手机辅助教学,扫描二维码直接查看例题,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建立QQ群,从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到课后答疑解惑,形成实时交流、示范、帮扶的学习机制。课程教学中合理利用手机,开发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课程教学方案和考核实施方案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2.1 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案

(1)更新教学内容。在“互联网+”时代,App开发人员和App开发公司每天在苹果应用程序商店提交的App应用程序数量每天平均1000个左右。各类App层出不穷,教学内容需不断更新、补充、丰富,紧跟最新趋势。

(2)扫描二维码查看例题。本课程的内容即为移动端的UI设计,将课堂上的案例上传至网站,并将地址转换成为二维码,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浏览原型设计,能够有更具有感官的认识和体验。

(3)利用QQ延伸学习空间。组建一个QQ群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平台。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学生第一时间在QQ群中作答,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学生随时可以通过QQ群分享自己手机端的App截图,分析App的UI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课后,学生也可以通过QQ群提问交流,教师通过QQ群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利用QQ空间上传自己设计的作业、作品,通过点赞获取。逐步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竞争、有帮扶的学习机制。

(4)编写实验指导书。本课程涉及人机交互原理、信息设计原理、视觉传达设计原理、用户心理学和美学等学科内容,学生在较短的课时内掌握界面设计中的各种视觉要素,就需要编写配套的实验指导书,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方便学生学习、实践。

2.2 考核方式的实施方案

考核方式采取作品式考核,要求学生原创或模仿一个App的UI设计,并提交一份相关的课程论文。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最终能做出一幅作品,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所做的作品。作品也不能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品考核包括作品和课程论文两部分,其中作品占60%,课程论文占40%,作品将从交互意图(15%)、布局(15%)、信噪比(5%)、风格(5%)、色彩运用(10%)、字体设计(10%)等6个方面来考量。平时表现主要为平时点名、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来考量。作品考核(作品+课程论文)占最终成绩的70%-80%,平时表现占最终成绩的20%-30%。

3 课程教改创新

内容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充分与现实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补充、丰富,紧跟最新趋势。

教学手段丰富。在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引入手机辅助教学。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浏览课堂上展现的原型设计案例,能够有更加感官的认识和体验。通过QQ群、QQ空间提问答疑、展示作品,逐步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竞争、有帮扶的学习机制。

视角新颖独到。不简单重复理论课上讲授的知识,而是一种补充和延伸,更添加了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实践者的普遍经验,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操作性强。实验有清晰的步骤提示,易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实验难度由浅入深,可按实际需要进行选做和调整,实验课时合理,符合一般教学安排。

实践趣味性强。实验设计提供基本技法的提示,为学生实践提供了自主空间,使学生易于实践,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灵感。实验成果可以上传并在手机中预览。

4 学生反馈

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尝试,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放开限制后,课堂上反而没有学生抱着手机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了。当教师提出通过QQ群点名,还需要提醒学生暂时放下鼠标,拿出手机。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教师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要求每个人推荐一款App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荐理由,作业以图片形式发送到QQ群内,这样所有人都能看到。结果是所有人都提前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作业,且全班没有一个人推荐相同的App。从这些作业中能够看出,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争前恐后的学习态度。

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和尝试。采取作品式考核,要求学生原创或模仿一个App的UI设计,并提交一份相关的课程论文。有个明显的感觉是,参加教改的这个班级提交的作品水平较没有参加教改的班级有大幅度的提高。几乎没有学生不动脑筋,完全照搬常见的App设计,或多或少融入了自己的想法,甚至能将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时常制造一些小意外,小惊喜!有些学生设计了原创的App,有些学生的设计高度仿真,足以以假乱真,不少学生巧妙的将自己的手机号设置成用户名和密码,教师们还真想为他们喝彩。

在日常教学、评教和大作业总结中,也有学生反馈,教师在QQ群里以提问形式点名,答案不唯一,花式课后作业都好有趣,学习认真态度甚至超过某些专业课,上课不再无聊,希望能增加些课时能多学点东西。

5 结语

尝试着将手机引入课堂,学生从原先的偷偷摸摸看手机转变成光明正大学习。简单点说,大致从这几方面着手教改:①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最新趋势;②扫描二维码查看原型设计,提高感官认识和体验;③充分利用QQ群延伸学习空间;④编写实验指导书;⑤作品式考核方式。

将手机引入小规模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已然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竞争、有帮扶的学习机制。

猜你喜欢

二维码考核作业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作业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家庭年终考核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