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愁景观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20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8年24期
关键词:乡愁景观特色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密集型摩天大楼随处可见,拓宽的马路、修建的高架桥使人们失去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导致人们情绪浮躁,由追求物质生活转为注重精神品质的需求,因此“慢生活”“都市农业”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由于农民审美程度较低,导致其在村落改造中盲目模仿城市,出现各种风格拼凑起来的新村,乡村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人们对于乡村越来越陌生。现今,乡村产业变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对乡村环境设计进行同步优化,文章提出“乡愁景观设计推动乡村振兴”的观点。建设乡愁景观不仅能实现“千村千面”帮助村民更好的适应生活,又对城市居民具有很深的吸引力,起到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一、乡村建设出现的误区

(一)城乡认知误区

首先,中国城乡二元体系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们往往重点关注前者,忽视了后者的统一。乡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的共同体。从发展的长远利益看,我们应该把城市和乡村看作一个整体,利用城市的先进技术、资本帮助乡村建设,同时挖掘乡村文化特色缓解、抚慰城市的压力。其次,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城乡原本一体化的文明组织分裂为二元对立,农村沦为城市发展的附庸,而乡村变成了文化低下、封建迷信、基础设施脏乱差的代名词。即社会各界人士常常把乡村看作是帮扶对象,把建设城市的方法套用在乡村建设中,虽然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但却使乡村变为比城市差一点的城市,破坏了乡村最宝贵的文化特色。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乡村文化源远流长,乡村建设不是短时间的“救济乡村”而是应立足于乡村“文化复兴”这一艰巨的使命。

(二)乡村产业变革误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乡村最核心的产业是农业,与工业生产的无生命物相比,农业生产是由生命活动的,其周边的环境决定其农业形态。其次,乡村产业发展急于求成,发展“大跃进”式的旅游产业,将重点聚焦到具有明显历史文化特色的村落中使其出现许多“模范村”,忽视了普通村庄才是广大农村的主体。这样虽然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之后许多弊端就会暴露出来。所以对待乡村建设我们要寻找一种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生长方式。

(三)乡村村民认知误区

在乡村建设中,农民群众在乡村文化保护中的主体作用被忽视, 甚至导致农民群众普遍认为乡村文化保护只是政府的职责。所以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中,为解决温饱,乡村青年大量流入城市,造成乡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农民迫切想要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以城市为范本,把传统民居变成“洋楼”。如将欧式的罗马柱与中式的龙等传统元素混合在一起,把建筑的色彩随意的粉刷,使得村庄变成“四不像”的怪物。所以我们应该明确了解发展乡村建设的主人,不是国家政府、也不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而是村民本身。

二、乡愁景观设计的价值

(一)乡愁景观概念与内涵

“乡愁”是什么?习书记说:“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具体解释为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家乡、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记忆、怀念与向往。故此“乡”指代家乡。“愁”指代文化特色,是积极的一面。乡愁景观是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体现地域特色,富含文化,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生态景观。

(二)乡愁景观设计的价值

乡愁景观是乡村人代代相传延续历史文脉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所以不同的乡村具有不同的的乡愁文化,其乡愁景观也不同。注重对乡愁景观的建设避免在乡村建设中出现千篇一律的景观。所以在乡村建设中发展乡愁景观,可以确保乡村可持续发展。

对于乡村居民而言,伴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居民逐渐对乡村失去了认同感。在古代中国一直是乡村经济占主导地位,许多乡村居民逐渐从家乡外出经商谋生,但其往往是一个人,家眷和乡村还留在乡村,甚至今天还有此现象的缩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乡愁景观更能吸引人员回流,帮助村民重拾自信。对于城市居民而言,高效快节奏的生活引发巨大压力,人们迫切寻求内心及精神享受,开始关注心灵的平静、环境的舒适及对传统文化的玩味,“慢”变成一种流行。在乡村建设乡愁景观即把乡村的景物之美、生态之美、人文淳朴之美融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体验健康理性的原生态生活方式。

三、构建“乡愁”景观具体方法

构建“乡愁”景观的实质是乡土特色。《辞海》中对“乡土”一词的释义:一为故乡、本乡本土;二泛指地方。“特色”指事物具有独特的风格。乡土特色也存在着诸如地域特色、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等名词,但其更突出人文因素的作用。地域性的民俗构建“乡愁”信仰,乡土特色与自然有关,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导致乡村景观元素有明显的的地带性特征。

(一)人文构筑物

乡村是由无数的家庭组成的,家是乡村的基本单位。构建乡愁景观的第一步就是对“家园”的建设。每一个村庄都经过一定的历史积淀,形成村落的地域景观特色。民居作为“家园”遮风避雨的港湾,无论是北方的土墙茅草房还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竹楼、木屋、土楼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历史美感。我们在改造时应利用现代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缮而不是拆除。从建筑的使用、材料、建构工艺出发,建构与环境相协调的乡土建筑。材料根植本土,如日本合掌村的设计,其保留了原始、生态、古老的茅草屋景观,对于乡愁景观建造具有借鉴意义(图一)。其次,院落空间是外界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的过渡,通常以院墙围合,分为一、二、三、四合院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我们在完善院落空间时要考虑居民的日常需求,保留家禽饲养、农具放置的空间,甚至是园中的菜园等。对于乡村生活中水井、水车、锄犁、石磨等具有年代特征又无具体使用职能的构筑物,可以通过建设农耕博物馆留住“老文化”,实现再教育功能。

图1 日本合掌村

(二)农田、水体

田园风光一直是久住在城市的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农业发展,使我国农业景观类型丰富,其主体是各类型的农田景观如梯田、 圩田、沙田、架田、潮田等。所以无论是北方广阔无垠的农田,江南水乡的稻田,还是西南山区的梯田是乡愁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农田景观设计时应在尊重农民生产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结合乡村自身地理环境和农耕文化、风土人情等进行规划。如可以用色彩景观来体现乡村农田的特有风格,如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等。其次小桥流水是江南乡村的特色,现在大量的乡村小桥和流水的设计已经不是我们记忆中印象。我们应该避免把建造城市水景的硬质驳岸、栈道、观景平台大量的运用到乡村水景设计上。

(三)道路、植物

乡村小路在乡村中起着贯连的作用,无论是阡陌交通还是街头巷尾都已经成为我们对家乡回忆的一部分。乡村小路 的设计应要符合人性,在路面材料上多采用当地的材料,杜绝大面积硬质化路面。而村落的街巷给人一种四通八达、曲径通幽的感觉,在乡村街巷的材质应就地取材。如果其材质选择水泥和柏油路面,虽然给人给人宽、平、直的感觉,但没有了往日的那种乡村特色。对于路旁的植物景观营造应多采用当地的乡野植物,保持乡村特有的自然风貌。而家乡门前的古槐树、池塘边的古柳树以及公共区的古树木见证了乡村的变迁,应保留下来。

(四)建立新型产业景观

乡村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也有助于帮助乡村旅游的发展开辟一条文化创新之路。乡村在保留原有的生态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把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生态观光园,采摘园等既解决了农村就业问题又实现经济的生态化。更对乡土文化商品的制作体验实现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迫切希望到乡村体验宁静安逸的生活。在乡村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业不仅保留原有乡愁,也可以增添新的乡愁。

四、结语

中国建筑大师王澍曾言,“现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使得城市里的建筑文化传承几乎没有希望了,仅剩的一点“种子”就在乡村,我希望它还能生根发芽”。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耕大国,乡村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建设更重要的是担负着“民族再造”的责任。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构建乡愁景观不仅仅是对乡村环境的提升,更是对传统的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实现乡村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乡愁景观特色
乡愁
景观别墅
特色种植促增收
乡愁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九月的乡愁
回头一望是乡愁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