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工程中的“长大”力量
——记长安大学创新智慧支撑港珠澳大桥建设

2018-12-20策划王虹执行张瑞芬郑飞

陕西画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航道长安大桥

策划/王虹 执行/张瑞芬 郑飞

烟波浩淼的伶仃洋海域,矗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大桥——港珠澳大桥,这座史上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凝聚了千万建设者14年的心血。如今大桥通车,参与大桥建设的长安大学师生和校友们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大桥建设过程中,长安大学科研团队及校友全面参与了包括前期论证、设计、科研、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为大桥建设运营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建世纪工程,我们非常自豪!

长安大学校园

东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6沉管浮运安装取得圆满成功

凝聚优势力量攻克大桥建设科技难关

长安大学共有6个科研团队,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他们充分发挥公路桥梁隧道专业优势,根据工程建设需求开展多项技术难题攻关,助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港珠澳大桥采取桥、岛、隧结合的建设方案,其中海底沉管隧道长达6.7公里,并采用海平面以下45米的深埋方案,无论是建设长度还是水下施工难度,都面临巨大挑战。长安大学沙爱民、陈华鑫教授团队承担了“节段式沉管隧道路面关键技术”研究,针对节段式沉管隧道管节之间变形大的突出问题,设计提出了合理的路面结构和沉管接头的路面材料设计方案;设计了阻燃路面材料,阻燃效果十分明显;提出使用抗滑、高亮度的海底长隧道路面沥青混合材料,满足设计要求、路面施工工艺要求以及组织方案。

出生于陕西岐山的苏权科1985年考入西安公路学院(长安大学前身),攻读桥梁与隧道专业研究生。几十年间,苏权科以桥梁为伴,主持了汕头海湾大桥、厦门海沧大桥等多个重大桥梁建设工程。2004年起,他担任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组织管理工作,并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成立后任总工程师。与港珠澳大桥建设历程相伴的14年里,苏权科始终记得当初踏足伶仃洋时的心愿:在这里造一座桥。

经过研究论证,他们为这座桥制定了3个建设标准:世界一流的跨海大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为此研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港珠澳大桥专用技术标准体系,确定了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的“四化”建设原则,有力确保了大桥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他们的努力下,基于港珠澳大桥建设所形成的技术标准、设备研发、施工工艺等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将“中国标准”有力地推向了世界。

景强,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任副总工程师。2009年1月起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2012年获得了广东省海员工会授予的“金锚奖”荣誉称号。

为了成功建成港珠澳大桥这个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超级工程,国家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景强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多项科研工作,其中的“采用新型钢圆筒围埝进行外海桥梁墩柱预制干法施工成套技术”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得中国水运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兼计划合同部部长高星林,1999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前身)桥梁工程专业,2008年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整个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他和同事建立了一个工作方法思维模型,首先确定目标,再根据目标寻求最佳模式,并从制度、资源、合同机制、招标队伍等方面提供保障。参建港珠澳大桥的经历让高星林感触颇多:“如今走在大桥上,看到耸立的桥塔、优美的桥梁线型、顺利施工的沉管隧道,常常会想起参建大桥的这些年。这个项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有了工程管理和施工的国际视野,也给了我们奉献祖国、实现理想的机会。能够参建这项伟大的世纪工程,我们非常自豪!”

3位校友的故事,是为实现“一桥飞架港珠澳”梦想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千千万万建设者的缩影。港珠澳大桥施工历经9年时间、3000多个日夜,他们用夜以继日的坚守与突破,创造了 400多项新专利、 7项世界之最,填补了诸多 “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

整平船(卢志华 摄)

谢永利教授团队承担了“外海厚软基大回淤超长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项目部分课题研究,解决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在多工况条件下的基底回弹、沉降、纵向刚度变化情况的准确评估问题,以及沉管隧道剪力键的优化设计问题。

杨志强教授团队承担了岛隧工程深水深槽长距离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测控技术研究,借助长安大学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磁悬浮陀螺及受限空间定向技术,攻克了港珠澳大桥长距离海底沉管隧道的精准对接难题。

从海面上遥望港珠澳大桥,长龙卧波,优美壮观,主体工程的3座通航孔桥——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颇引人注目。长安大学贺拴海教授团队承担了青州航道桥主桥施工过程精细化分析及控制研究,进行了世界首座斜拉桥主塔“中国结”造型横向支撑体系的预制、拼装、吊装、安装、焊接过程的精细化分析及控制,为青州航道桥的钢结构结型撑与混凝土桥塔的完美连接提供了技术支持;采用无应力控制法完成了钢箱梁下料、初拼、组拼、运输、安装全过程分析,为青州航道桥的顺利合龙及线形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海洋气候条件下的复杂结构体系施工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了保障措施,确保青州航道桥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进行了青州航道桥合理成桥状态及索力优化分析,确保桥梁建成后达到理想工作状态。

青州航道桥索塔中国结吊装全部完成

刘健新、李加武教授团队承担了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的结构抗风性能试验研究,团队研究提出的主梁涡振抑制措施,大大降低了主梁风致振动减振费用,实现了台风期间桥塔施工的安全,确保了主桥工期。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通风技术研究中,曾承担“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的谢永利教授团队给予了重要技术支撑。在大桥建设管理方面,长安大学王元庆教授团队承担了大桥建设中的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实践评价专题研究,评估大桥应用的HSE管理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合理性、有效性及适用性,为大桥建设过程中实现职工健康、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

优秀校友云集 为大桥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随处可见长安大学优秀校友的身影。从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到港珠澳大桥前期规划设计论证专家、沉管隧道项目技术专家徐国平;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高星林,到“海豚塔”设计负责人文锋;从桥面铺装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杨东来,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三地联合办公室负责人门小雄…… 无论是总体规划、前期施工方案制定,还是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环保等各个环节,都有长安大学优秀校友参与其中,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凝聚了他们的创新智慧。

钢箱梁吊装 卢志华 摄

徐国平,大桥前期规划论证专家(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段国钦,HSE总监兼安全环保部部长

江晓霞,营运部部长

孔雷军,交通工程部副部长

杨东来,桥面铺装施工CB07标项目部项目经理(广东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门小雄,原三地委办主管

文锋,桥梁工程DB01标设计分项负责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许彦峰,桥面铺装施工监理SB05标总监办总监(西安方舟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邢长利,岛隧工程总监办副总监(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联合体)

张永财,计划合同部主办

王芳, 计划合同部副主管

十年大桥梦,今朝方始成。参建世纪工程的宝贵经历让长安大学人在磨练中获得成长。在今后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长安大学人,以拼搏奋斗践行长安大学精神,以无私奉献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世纪工程背后的长大力量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

一航津泰4000吨起重船完成墩台吊装 卢志华摄

(资源来源:长安大学党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航道长安大桥
我们长安
水VS火
相关论
壮哉雪龙号
致敬!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江苏民企力量
数鸭子
2019年广东省航道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西游新记 2
长江九江段海轮航线于4月1日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