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系列之五16世纪战争武器

2018-12-19陈传生张翼

轻兵器 2018年12期
关键词:火枪长矛盔甲

陈传生 张翼

16世纪步兵长矛,长5846mm,这样的长兵器在这里垂直展示。居中位置为16世纪重骑兵

16世纪,欧洲最大的军事冲突是意大利战争。意大利战争是发生在1494~1559年间一系列战争的总称,也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与法国瓦卢瓦王朝为争夺欧洲霸权而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意大利成为欧洲的大战场,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米兰等意大利城邦国均被卷入其中,参与战争的还有众多欧洲列强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意大利战争结束后,不同规模的局部战争依然时有发生,其中对英国影响最大的是16世纪中后期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冲突,在1588年的海战中,英国海军一举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些战争,都促成了军事策略的变化和武器装备的飞跃式提升。

在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这一展区可以看到16世纪战争的几个显著特征:火枪兵的突起改变了传统的长矛步兵的作战方式;新的战术阵形“西班牙方阵”在实战中显示了强大威力;重骑兵逐渐被中型骑兵和轻骑兵取代;冷热兵器混合使用及各兵种协同作战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

长矛兵

16世纪早期,人数众多、排列成紧密方阵的长矛步兵依然是欧洲大陆战场上的主力。其中最著名的长矛步兵来自瑞士和德国,他们装备精良、骁勇善战,并作为雇佣兵出现在不同的阵营中。

这一时期步兵的防护装备明显提高,一种被称为“corslet式”的半身盔甲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这种盔甲主要产自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和布雷西亚,这两座城市从中世纪开始就成为了欧洲盔甲的制造中心。在16世纪,这里的盔甲工匠设计制造了许多相同风格、不同款式的盔甲配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成步兵使用的半身盔甲。这种被称为“corslet式”的半身盔甲被大量出口到除德国之外的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16世纪长矛步兵,其身着的“corslet式”半身盔甲产自意大利北部,约1570~1580年,这种半身盔甲被大量出口到除德国之外的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16世纪长矛步兵的盔甲武器步兵盔甲组件:分别来自勃艮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弗兰德等地长柄兵器:意大利剑刃戟(1)、(2)、东欧月牙战斧(3)、德国戟(4)、(5)、矛尖锤(6)、英国长矛(7);英国都铎王室庆典战戟(8)、意大利长矛(9)、意大利钩镰枪(10)、英国钩镰枪(11)、德国戟(12)、瑞士戟(13)、德国步兵剑(14)、德国步兵短剑(15)、德国步兵匕首(16)、英国圆盾(17)、意大利/西班牙圆盾(18)、威尔士圆盾(19)

西班牙风格梳子型高顶头盔, 约1520~1530年

半身盔甲的各个部件,更加侧重于要害部位的防护和实战需要。步兵佩戴的头盔均为轻型头盔,一种西班牙风格的梳子型高顶轻盔,得到广泛认可,成为十分流行的款式。由德国工匠发明的颈圈护甲不仅提供了有效的颈部防护,而且可以使胸甲和背甲穿着更为舒适,这种设计自1500年起传入意大利后便被广泛采用。

盔甲制作益发精益求精,一个展柜里展出的7组不完整的盔甲部件,大部分都带有时髦的蚀刻、浮雕等装饰元素。其中,一组勃艮第盔甲组件,上面带有“勃艮第十字”和金羊毛骑士团的火石标志以及制作者标记“AG”,表明它出自德国慕尼黑最著名的蚀刻工匠安布罗希奥斯·金里奇之手;一组产于1500~1510年的德国盔甲部件,上面带有纽伦堡产品质量管理标记,表明产品通过了严格的质量检验;一个产于北意大利的胸甲,铭刻了所有者的标志,表明它是盔甲工匠为客户量身定制的。

展品中有3个16世纪早期的圆盾,分别来自于英国、意大利和威尔士。圆盾是步兵的防御装备,使用铁、木、帆布、皮革制作,通常配备给没穿盔甲的步兵使用。展品中有一件带有凸浮雕和蚀刻装饰的圆盾(18),制作于意大利,约1520年,表现了当时西班牙流行的装饰风格,它属于一套相同装饰风格的步兵盔甲的套件,与之匹配的那套步兵盔甲现存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巴杰罗博物馆。不难看出,这种高度装饰的盔甲和盾牌主要是用来展示的,很少会出现在战场上。

步兵使用的武器仍以长兵器为主:步兵长矛,全长5846mm,从15世纪中期一直流行至16世纪并延续使用到17世纪初,主要用于大规模的步兵方阵,以对抗骑兵和试图近战的步兵,博物館将这种超长的长柄武器放置在中央大厅与人物模型一起展示;意大利剑刃戟,一种“劈砍型”单刃兵器,刀身很长,弯成凸型,上面有一个小的钩状,起防御作用,这种兵器最早记载于13世纪;德国戟(12)、瑞士戟(13),从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广泛使用,同时也更多地用于皇室卫队和皇家部队的庆典仪式;钩镰枪,最早发源于英国,它的“孪生兄弟”是意大利钩镰枪,15世纪,意大利制造的钩镰枪在武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进入16世纪后英国开始大批量生产英式钩镰枪,并出口到整个欧洲,英式钩镰枪也与德国/瑞士戟一样,被各国的皇室卫队采用;“月牙战斧”(Haiberd)(3),据介绍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主要流行于俄国、波兰等东欧国家;一种带有矛尖、形似“羊角锤”的兵器(6)较为罕见,博物馆对这件展品未做具体介绍,据说仍在考证之中。展出的步兵武器中还有阔剑、长剑、短剑、匕首,这些通常为骑兵使用的武器是德国雇佣兵的装备,当时德国雇佣兵会同时配备一把双手重剑和一把相同款式的短剑或匕首。

早期手炮和火绳枪铁质手炮(20),产于低地国家,15世纪末,全长1305mm,枪管长720mm铜质手炮(21)(木质枪托为复制品),产于德国,16世纪早期,全长1565mm,枪管长975mm铁质手炮(22)(木质枪托为复制品),产于德国,16世纪中期,全长1575mm,枪管长990mm火绳枪(23),产于德国,约1510年,全长1055mm,枪管长750mm

火枪兵

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步兵配备火枪逐渐成为欧洲战场常见的现象。火枪作为一种新型武器,与弩相比造价更低,可以大规模配置;与长弓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的优点,无须经年累月地训练。因此到了16世纪以后,火枪的应用愈加广泛,火枪兵的突起改变了单一的长矛步兵作战方式。博物馆的一个展柜展出了4件具有代表性的早期火枪实物样本。

第一件展品英文名称“handgun”,中文通常译为“手炮”(20),制作于15世纪末,产于低地国家(指佛兰德地区,位于现今的荷兰、卢森堡、比利时)。这是一种结构极其简单的最早期的手持火器,它只有一根铁质的枪管和枪管后面延伸出来的一段铁条,全长1305mm,枪管长720mm,枪管下面有一个钩子,用来抵住架杆以吸收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射击前须从枪口处装填弹丸和火药,另外还要在枪管上端的一个传火孔处撒上一些火药,射击时由射手或其他人使用火绳将其点燃,对准目标的大致方向发射。这种火器最先出现在低地国家,并被大批制造。

第二件展品是一支铜管“手炮”(21),产地德国,16世纪早期,全枪长1565mm,枪管长975mm,与前一支手炮相比体积增大,枪管下面的钩子增大,钩子前方呈波浪形,枪管后面延伸的金属长条被木质枪托取代。

第三件展品是一支铁质枪管的大型手炮(22),产于德国,16世纪中期,枪托为复制品,全枪长1575mm,枪管长990ram,口径0.90英寸(约22.9mm),非常笨重,总质量约为23kg,开火时需要倚靠墙或托架支撑。

绘画《西班牙方阵》,佚名,16世纪。这幅绘画可以看出,火枪兵没有佩戴任何防护装备,表明火器的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大

第四件展品英文名称为“Matchlock”(火绳枪)(23),产于德国,约1510年,这种型号的火绳枪出现在16世纪早期,轻型枪管配有木质全托,全枪长1055mm,枪管长750mm,口径0.595英寸(约15.1mm),带有枪机(已遗失),并设有照门和准星,看起来颇具现代感,它是在手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一种带有枪机系统的轻型火器。

3种不同样式、图案的西班牙步兵军官头盔,产于意大利北部,16世纪后半期

西班牙方阵

在16世纪的欧洲大陆,最职业化的军队当属西班牙军队,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们的经验、训练以及在金钱上的巨大投入。他们在战术上的一大创新便是将长矛兵和火枪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火枪的巨大威力和长矛兵的近战肉搏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种合成作战的战术阵型被称为“西班牙方阵”(tercios)。

西班牙方阵最早出现于1530年代,一个方阵由1500~3000人组成,长矛兵和火枪兵各半,经严格训练后形成稳固的战术阵型。方阵中的长矛兵佩戴轻盔和紧身型半身铠甲,这些盔甲制作精良,带有鲜明的西班牙风格,多是在意大利著名的盔甲制造工坊定制的。方阵中还常常根据需要配备具有高速机动能力的巴尔干骑兵(stradiots)雇佣军。方阵中的火枪兵佩戴简易防护装备。在1560年代新型火绳枪出现后,长矛步兵数量相对减少,火枪兵的数量明显增加。在一幅描繪16世纪西班牙军队的历史绘画上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火枪兵没有佩戴任何防护装备,表明火器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大。

西班牙方阵很快成为欧洲其他国家军队模仿的样本。1540年代,亨利八世在位时英国军队的革新开始缓慢推进,1558年左右,爱尔兰步兵连队组建了包括由50名长弓手、50名火枪兵及50名长矛兵组成的步兵连队方阵。1584年左右,莱斯特郡步兵连队组建了包含80名长矛兵、40名长铊(钩镰枪)兵、80名火枪兵、40名长弓手组成的步兵连队方阵。从中可以看出,英军步兵方阵依旧保留了他们的传统特色,即长弓的应用。当时的许多英国军事专家,例如约翰·史密斯爵士一直都在提倡大规模使用弓箭手,他们认为作为投射武器,长弓的作用是火枪无法替代的,当时的火绳枪精确度很差,一般只能在近战中使用,而长弓具有更远的射程、更快的射速和更高的精准度,而且英国有许许多多训练有素的长弓手,这种优势他们没有轻易放弃。

骑兵

15世纪末16世纪初,依靠骑马作战的重骑兵(heavy cavalry)又兴盛起来。与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相比,重骑兵虽然数量较少但是装备精良,如果战术对头指挥得当,其威力是致命的。为应对步兵战术的变化,重骑兵全套盔甲(包括人盔和马盔)的设计和实用性都达到了顶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骑兵盔甲是“马克西米连式”盔甲。15世纪后期,因斯布鲁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的主要居住地,他资助了数位德国顶尖工匠在此建立了皇家军械坊,为皇室和皇家军队制造盔甲。当时马克西米连个人更欣赏勃艮第盔甲,于是他派遣德国工匠前往勃艮第学习,这一举措促成了德国和意大利两种盔甲风格的融合,催生出“后哥特式”盔甲,并逐渐发展成有凹槽线、圆润、不对称的“马克西米连式”盔甲。重骑兵佩戴的头盔多为闭合式活动面罩头盔,使用的主要兵器是重型长矛,辅助兵器有剑、狼牙棒、骑兵斧、骑兵锤等。

全套骑兵盔甲,包括人盔和马盔,产于意大利北部,约1570年,装饰为文艺复兴风格

最具代表性的“马克西米连式”重骑兵盔甲,产自德国纽伦堡,约1540年

“马克西米连式”马面甲,产于德国南部,1520~1530年

1530年代以后,重骑兵开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型骑兵(medium cavalry)和轻骑兵(light cavalry)。中型骑兵佩戴与重骑兵相似的闭合式头盔及四分之三身板甲,轻骑兵佩戴轻型头盔、四分之三身或半身板甲,也有的身着甲片戎衣(将铁甲片缝制在戎衣夹层里),之前重骑兵使用的重型长矛也被轻型短矛取代。

16世纪晚期英国骑兵的武器装备

黑白相间、以黑色调为主的德国“黑衫骑士”盔甲,产于德国南部,约1580年

16世纪晚期英国骑兵武器装备的加强盔甲

1530年代后,中型騎兵和轻骑兵逐渐取代重骑兵,图为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收藏的中型骑兵盔甲,产自英国格林威治,约1555年

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收藏的轻骑兵盔甲,产自意大利北部和英国格林威治,约1550~1555年

促使骑兵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是簧轮枪的问世。簧轮作为一种新型枪械发火装置发明于1518年,在1530年以后开发出了功能稳定的簧轮枪成型产品。最早的簧轮枪为短枪管、单手握持型式,骑兵可以在马背上一手持枪一手握住缰绳冲锋陷阵,而之前的火绳枪则不能这样。在两军对垒时,骑兵依赖快速的机动性和强大火力使对方阵型出现松动,然后再使用剑和短矛发起冲锋。当时采用这种战术的典范是德国骑兵,德国骑兵不仅英勇善战,还因盔甲装饰的流行色为黑白相间、以黑色调为主,而获得了“黑衫骑士”的雅号。在博物馆展出的盔甲展品中,可以看到很多这种装饰风格的骑兵盔甲,包括战马盔甲部件。“黑衫骑士”在1530年以后被欧洲很多国家雇佣,因此也成为德国骑兵雇佣兵的代名词。

展品中有一些高度装饰或制造精良的骑兵盔甲,大多来自于皇室贵族。一套带有蚀刻镀金装饰的轻骑兵盔甲,属于约翰·斯迈斯爵士(Sir John Smythe1534~1607年),他既是战士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军事作家,他的这套盔甲是格林威治皇家工坊盔甲制作大师雅克布·海尔德为他专门设计的,包括盔甲加强件、半马面甲及一对马鞍,制作年代大约在1555~1590年,一同展出的还有一支相同装饰风格的簧轮枪。

一套中型骑兵盔甲和一套轻骑兵铠甲,均来自于彭布罗克伯爵一世威廉·赫伯特(william Herbert)的个人收藏。其中第一件盔甲是1556年威廉·赫伯特担任英军总指挥官带领英军出征法国前,由格林威治皇家工坊为其量身打造的。第二件铠甲制作于1550~1555年,铠甲的细节显示出该铠甲部件最初是在意大利北部制造的,之后由格林威治皇家工坊进行了重新组装,并添加了护臂板等部件,原配的金属手套在1558年的时候就没有了。

帕维亚战役

在16世纪战争中,各种冷热兵器包括各类长枪、长矛、刀剑、弓弩及火枪、火炮等是混合使用的,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往往是各种专业部队的协同配合和战略战术的合理应用。在16世纪的欧洲战争史上,充分发挥火枪威力、多兵种合成作战的经典战例当属意大利战争中的帕维亚战役。博物馆精心设置的一个大型场景模型,展现了帕维亚战役中西班牙火枪兵和长矛兵对阵法国骑兵的生动画面,同时展出了油画《帕维亚之战》和多幅历史图片资料,介绍了这次战役的经过和结局。

大型場景模型,展现了帕维亚战役中西班牙火枪兵和长矛兵对阵法国骑兵的生动画面

油画《帕维亚之战》,画幅2076mm×1181mm,佚名,绘制于1525年,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帕维亚战役的历史原貌

帕维亚战役发生在1525年2月24日,交战双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帝国军队和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率领的法国军队,交战地点在米兰公国要塞帕维亚城。此前,自1524年10月开始,法国出动重兵进攻帕维亚城,久攻不下便实施围困战术,待守城军队给养断绝时迫其投降,或伺机发起猛烈的攻城战。1525年2月3日,查理五世出动约2万人的帝国军队前往救援,但法军防线十分坚固难以突破,援军只能在外围排兵布阵。到了2月23日,被围困数日之久的帕维亚城已是危在旦夕,随时可能被法军攻陷,帝国援军决定采用迂回夜袭战术,攻其不备。当晚22:00时左右,他们只留下火炮和少量兵力对法军进行袭扰,而将其余大部兵力向北转移。法军北部防线因地处河流、沼泽地和树林,地形复杂,法军此前在这里修筑围墙阻断了全部通道,因此只部署了少量兵力。2月24日清晨5:00时,帝国援军的先头部队终于艰难地突破了围墙。6:30左右,帝国援军借着晨雾和复杂地形,将法军分隔在多个区域内与之展开混战。8:30左右,法军在经过若干次抵抗后终于被彻底击败。此役法军死伤、被俘人数多达15000人,法王弗兰西斯一世也身负重伤被俘,大获全胜的帝国军队损失不到1000人。帕维亚之战成为意大利战争中的关键一役,它使帕维亚城继续控制在神圣罗马帝国手中,也使法国攻占帕维亚、进而争夺米兰公国的企图落空。

由于帕维亚战役影响巨大,有关这次战役的描述出现在16世纪许多艺术作品中。博物馆收藏并展出的油画《帕维亚之战》绘制于1525年,画幅2076mm×1181mm,它出自法国或佛兰德一位佚名画家之手。这幅绘画描绘了帕维亚城所处位置、法军营地、攻城火炮,以及双方军队中的骑兵、长矛兵、火枪兵激战的场面,同时还用许多文字(法文)标签标示了各个交战区域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双方所属部队的构成及其领军人物,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帕维亚战役的历史原貌。据介绍,相同题材的绘画作品在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也有收藏,意大利卡博特蒙特美术馆还藏有多件16世纪根据绘画编织的挂毯。

编辑/刘兰芳

[下期预告]

下期将呈现17世纪三十年战争和英国内战中使用的盔甲与武器。

猜你喜欢

火枪长矛盔甲
身体的盔甲——皮肤
自相矛盾
奥拉夫的盔甲
穿盔甲的大蟀哥
千万别当火枪兵
自相矛盾
长距离爆震式点火枪设计
原始部落火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岜沙苗族人类学田野调查
地精商店的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