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又是奇瑞?解读五粮液和宝能们的造车逻辑

2018-12-19

中国汽车市场 2018年3期
关键词:刘强宝能五粮液

主持人:怎幺看奇瑞汽车与五粮液集团和宝能集团的合作?

贾翔对奇瑞而言,这算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是种输血。对五粮液集团而言是获得了难得的造车资质。但我并不看好这种合作。除了资金上的意义,对双方而言今后该怎么走下去走向什么方向,需要认真研究。

刘强:各取所需,五粮液和宝能获得了进入整车制造行业的机会,奇瑞能够进一步瘦身,集中精力做好“个奇瑞”。

王鑫:汽车发展至今过去的发展模式出现两种新思路:一种是将产业拉长,比如目前些自主品牌布局技术:另种是将资本拉长。两种模式交叉进行,例如宝能八股观致,就是希望通过八股获得汽车资质,从而将旗下业务串联,同时为资金落地找到实体,五粮液也是如此。很多人说他们是野蛮人进入汽车行业主要依据就是这两点。

主持人:作为汽车行业的“外来汉”,这两家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贾翔:从产业层面上来说,目前还没看到他们有什么优势。不过,资金雄厚,可能算是最大的优势吧。

有人说宝能会运用新思维,共享经济的模式,例如融资租赁等形式打开局面。我认为,这确实是种值得期待的动作。但是,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刺刀见血地在市场上面对面竞争,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才是根本。共享经济作为重要补充值得称道,但要作为发展的主体形态,就能被不看好了。

共享单车中,自行车厂家的遭遇,值得汽车厂警醒。

刘强:第个优势肯定是资金优势。五粮液和宝能手里有着资金,自然想着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而资金正式筹谋复兴中的奇瑞比较欠缺的,此时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另个优势可能就是协同效应了。这种协同是多个方面的。比如宝能旗下有汽车租赁公司就为观致提供了至少1万辆车以上的订单。另外宝能在金融领域的优势也能弥补奇瑞的不足。此外,如今的五粮液也已经是个多样化发展的集团,并且早有进入汽车行业的野心,这次也算得上是得偿所愿。而其在地方政府方面的关系也能为凯翼在宜宾的发展提供功力。

王鑫:资金优势是基础,但我认为他们更多的是整体布局,而不纠结于汽车企业本身的发展,这是与汽车创业根本的不同。他们希望营造的是个商业生态,车企是环而不是全部,因此汽车企业的大投入、慢产出是他们不接受的。当然他们的商业生态会马上为企业找到产品与资金周转,因此,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快速运转起来在这些门外汉手里是可以实现的。

主持人:为什幺这两家企业都盯上了奇瑞?

贾翔:与其说是五粮液集团和宝能盯上了奇瑞,倒不如说是双万你情我愿互相吸引。观致和凯翼,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在经营上遇到不小的压力,寻找资金或者引入合作伙伴、投资者,对于奇瑞来说是很现实的事。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资本的造车冲动直存在。造汽车是项拉动GDP,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不仅是资本界,很多地方政府也都异常热心。前阶段,发改委,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资质审批松了点点口子,我们就看到数十家企业蜂拥而起。说是为了新能源汽车,本质上还是冲着造车去的。

对于宝能收购观致,五粮液收购凯翼的这个案例来说,巧的是,宝能代表了资本市场的造车冲动,而五粮液除了自身的造车梦之外,很难说没有地方政府的影子。

主持人有人把这两次合作与奇瑞近两年市场表现不佳联系在了一起,大家怎幺看?

贾翔:这是方面原因。可能也是主要原因要是经营得风生水起谁会愿意出售股权呢?但另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除了经营的因素,更重要的恐怕还有奇瑞战略上的考虑,那就是全面收缩集中力量发展奇瑞品牌。

从奇瑞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他们似乎是日子好了,多生娃:日子差了,就丢娃。当年风云、旗云qq卖得火爆的时候,搞了瑞麒和威麟品牌,希望独立于奇瑞品牌之外全新做高端品牌。后来,销售惨淡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后来,瑞虎卖得火了之后,搞了观致,也是想向高端冲但是车不错销售没跟上,又次惨淡收场。

今天看来奇瑞其实是有实力的。只要集中力量,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技术和品牌,一定会再次做出令人刮目的成绩。在这之前,其他分支,该卖的卖无疑是种集中精力的表现。

刘强:肯定是有关系的。但也要看到对于此时的奇瑞来说,在放弃眼前的些东西,才有可能获得未来更多的东西。

王鑫:我更愿意将此次奇瑞瘦身和之前福特瘦身相比,你会发现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像福特样回归到“个奇瑞”。相信这也是福特出身的陈安宁给奇瑞带来的改革传承。奇瑞近几年的发展直在调整,总体来看尽管没有像吉利,长城一样效果明显,但也有定的效果。此次瘦身,更多的是甩掉包袱,集中精力,这也很像几年前的吉利,战略目标致了才能发力。

主持人:通过与五粮液集团和宝能集团的合作,能给奇瑞汽车带来什幺?

翔:首先是钱。最重要的也是钱。

刘强:对于奇瑞来说,与其被目前发展不善的现致、凯翼绑住手脚,倒不如放手,创造新的机会和新的可能。此外,通过这两个战略合作,奇瑞跟宝能,五粮液也相当于形成了战略合作的关系。这在汽车行业处于大变革时期的当下,也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王鑫:显而易见的是奇瑞投入,更加集中精力了,不用再分散注意力先做好个的基础有了。

主持人: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为什幺有这么多企业愿意加入到汽车行业?是什幺在吸引他们?

贾翔:汽车产业是支柱型产业,是技术,资金、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链之长,影响之广,涵盖面之丰富,都是其他产业很难匹敌的。为什么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汽车项目,这么多企业,这么多资本愿意投入造车行列,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国,造车意味着获得赚大钱的机会,其所获得的地方政策支持,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供应商产业支持等,都很巨大。

因为收益,高因为国家准入管控嚴,所以其稀缺性就特别强烈。物以稀为贵,造车资质就弥足珍贵。

刘强:五粮液等企业很早就想进入汽车行业,但在以前,汽车行业可谓是铁板块,进入难,退出亦难。但在中国整体经济向市场化进步转型在汽车行业迎来“新四化”的风口,进入汽车行业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同时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王鑫: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整体投资行业不景气导致趋向实业,而大宗实业项目为首的房地产已经趋冷因此汽车是不错的选择:第二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政策的松动导致大家看到进入汽车的机会,形成了汽车行业“第三次创业”。

主持人:很多人说,目前车企已经足够多了,汽车产业不要需要新进入者了。您怎幺看?

贾翔: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看中国汽车只要6大家就够了,当年的产业布局就是这样,3大3小等,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汽车厂,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看,中目的乘用车市场也几万,最多几十万辆,满足政府公务,对外接待,军队以及少数商务服务就够了,根本不会有太多的需求。这些看法,今天看了是极为荒谬的。但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就是用这种思维指导汽车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今天,还有人在说车企数量足够多了,不需要新进入者了?是因为在他们心中没有市场,没有竞争,没有优胜劣汰的概念。蛋糕就这么大,进来家就占了个坑,分了杯羹。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

刘强:流水不腐。任何个健康发展合法合规的行业都不会不需要新进入者。至少也不应该设置门槛阻止新进入者。曾经的吉利,奇瑞都是新进入者,正是他們的“鲇鱼效应”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生态。

王鑫:汽车行业任何时间都需要新进入者,这是市场化的选择,不是谁能限制的。

主持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汽车行业给这些“新进入者”们留下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贾翔:江山代有人才出,不同时代都有不同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今天的中国汽车正面临技术创新和转型,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给新进入者们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但同时,今天的汽车已经高度成熟,用步步慢慢积累的发展思路,很可能就真会输在起跑线上。拼汽车本身的技术积累,新进入者,一定是输家。不贪大求新求全,发掘独特性,找到生存空间,可能才是新进入者非常现实的选择。

刘强:新需求正在解构对传统汽车品牌的认知:新技术正在颠覆对传统汽车产品的理解;新思维正在改变旧有的汽车商业模式……而这些变革当中,都充满了机遇。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政策,技术,资金等发展的不确定性了。我们似乎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但路径,模式和时间表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王鑫机遇是新思路与新玩法,困难时汽车行业能否符合这些资金快速轮转者的游戏规则,从目前来看有前途但很艰难。

猜你喜欢

刘强宝能五粮液
姚振华“失而复得”
刘强画廊
观致能否走出“隧道”?
宝能是不是接盘侠
刘强作品
五粮液折戟第三季度
刘强作品
华润与宝能之间发生了什么
五粮液不到一年两次提价
刘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