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该不该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

2018-12-19

遵义 2018年23期
关键词:单间公交公交车

几年前,就有城市将公交车驾驶部位隔离成一个透明单间,司机与乘客互不干扰。 有人认为这样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和车辆行驶安全,但也有人认为这样无形之中拉大了驾驶员和乘客之间的距离。重庆公江坠江事故原因批露后,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的呼声加大。

正方 公交驾驶室设置独立驾驶舱势在必行

呵护公交安全应成全民共识

文丨■ 王学明

刚刚过去的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坠江事件,相信给人们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因为乘客与司机互殴导致一车人陪葬,惨痛后果也把“车闹”问题推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持续发酵。

“车闹”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社会各界对公交安全问题的关注,如何提升公交安全,也成了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众所周知,公交司机身上肩负着全车人的安全,保障公交安全关键要给司机提供一个安全的驾驶环境。基于此,11月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完善公交车驾驶区域的安全防护隔离措施,同时新规公交应配隔离设施,这也意味着设置“单间”将成为公交司机的标配。此举值得点赞,既可以让公交司机专心致志驾驶车辆,更能有效防范乘客突然攻击司机的现象发生。试想,假如在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上如果也有这样的隔离措施的话,那么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我们无法预知何时会出现“车闹者”,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祸患发生。因此,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很有必要。

当然,除了加强公交车硬件防护设施建设、在公交车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之外,对“车闹者”加大法律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是治本之策。其实,对“车闹者”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有加大对“车闹者”的惩处力度,才能形成有效震慑,让人们在思想上“尊法”、行为上“遵法”。

呵护公交安全,人人都是参与者。对于我们每一位市民来说,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公共安全意识,做到安全乘车、文明出行。如果在乘车时遇到“车闹者”骚扰公交司机时,要敢于挺身而出、及时制止,不做旁观者也是对我们自身生命安全的保护。

公交驾驶室设置独立驾驶舱势在必行

文丨■ 王恩奎

近年来公交司机被乘客辱骂殴打侵犯事件时有所闻,结果导致车辆失控而发生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成为危害公众安全的一大事故隐患。

如今的不少公交车和大客车大都是敞开的,没有独立驾驶舱的单独空间,这样车内噪声大,不仅严重干扰司机安全驾驶,影响到行车安全,而且经常和碰到那些任性、不讲理等乘客的动辄或不高兴,或者自己不小心坐过了站等等,便拿司机出气,或拉扯或打骂,给司机安全驾驶带来一定的危害,成为公交车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

公交出行安全关系到每一位行人的切身利益。假如,公交车或者大客车有了独立驾驶舱,将驾驶室与乘客隔开,形成一种防止被乘客侵害的“隔离带”,利用透明强化玻璃门将公交车驾驶员与乘客做安全分割,更加利于行车安全。那么就会减少乘客与司机的身体接触摩擦,给了司机一定的安全保护,给以减少乘客对司机的伤害,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这样可以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和车辆行驶安全。

近年来公交公司和客车公司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诸如,济南公交司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演,济南公交有五六辆公交车试点安装透明隔离板,将驾驶室隔离成“刀枪不入”的安全舱。在实际运营成功后,这种隔离驾驶室将大规模推广;据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最新统计,目前西安市公交总公司总共有7000多辆公交在运营,其中有4550辆公交带有独立的驾驶室,也就是说,西安约7成公交司机有独立驾驶室;目前,武汉市内已经有超过2000辆公交车设置有独立驾驶舱,利用透明强化玻璃门将公交车驾驶员与乘客做安全分割,更加利于行车安全。

保护公交司机人身安全,事关乘客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职业道德要求,公交司机必须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委曲求全”,绝不允许和对无理乘客还击动手,只能口头劝说,这样难免规则束缚手脚,时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司机被打,伤害的不仅是司机的身体和精神伤害,更重要的是严重刺激司机的神经末梢,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公交驾驶室设置独立驾驶舱,让司机有了自己的安全空间,不受外界干扰,也能通过技术手段保证驾驶员与乘客的必要沟通交流。这样可以减少许多摩擦,给司机提供有效安全保护,“距离产生安全”,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公交司机人身安全,是大势所趋。公交驾驶室设置独立驾驶舱势在必行,应在全国全面推广。

设置司机“单间”,为公共安全加把锁

文丨■ 李兆清

公交司机身上肩负着全车人的安全。正常情况下,一辆公交车装载二十多人。公交司机是否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牵涉到整辆车乘客的人身安全。相关方面在选聘公交司机时会加强审核,确保选聘的公交司机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说,绝大多数公交司机能够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然而,极少数乘客招惹司机,致使司机无法正常驾驶,就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敲响了警钟。

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公交司机全身心驾驶。个别乘客招惹司机,会分散公交司机的精力。本来,公交司机正在专心驾驶,如果突然有个乘客发疯般地朝着司机脱口大骂甚至对司机拳脚相向,就会影响到公交司机,这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重庆公交坠江事件造成十余人死亡,教训非常惨痛。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让公交司机安心驾驶,可以有效防范乘客突然攻击司机的现象发生。

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相关方面要重视起来。事实上,飞机就为驾驶人员设立了“单间”,这确保了驾驶人员专心致志地驾驶,不至于被乘客打扰。公交车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大力推动公共交通,就要全力确保公共交通的安全性。公交车安全了,人们才能放心乘坐公交车。确保公共交通安全,就要尽可能排除安全隐患。将司机与乘客隔开,让司机专心致志地驾驶,可以排除乘客干扰司机驾驶的行为。相关方面要重视这一点。

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要加大技改投入。政府部门要引导公交车设计方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可能的情况下,要加大科研投入,让相关企业、科研人员寻找到高效、省钱的方案。对于寻找到高效、省钱方案的相关企业、科研人员,要给予相应奖励。公交车生产企业也要从保障公共安全的高度认识到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研发相关产品,早日投向市场,为促进公共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硬件上有了保障,公交司机才能安心驾驶。

推进公共交通,保障公共安全,要确保公交司机处在全神贯注的状态。相关方面要积极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保障全体乘客的安全,为公共安全加把锁!

司机设“单间”,乘客安全有保障

文丨■ 龙继辉

其实,为公交司机设“单间”,是个皆大欢喜的事。不仅事关公交司机的人身安危和家庭幸福,也关乎乘客的人身安危和家庭幸福。

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并非多此一举、画蛇添足,而是确有必要。当公交司机遭遇乘客无理取闹,喋喋不休时,“单间”可以让公交司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开公交。当乘客由“君子”动口升级为大打出手时,公交司机的“单间”就成为易守难攻的“安全堡垒”。紧急情况下,“单间”为司机安全停靠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赢得充足时间紧急刹车,避免车毁人亡。

事实胜于雄辩,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利大于弊。因此,付诸实践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南京、北京、重庆、西安、武汉、长沙等多城市已经推出或计划为公交车司机装上防护栏,以保障司机的安全,进而保障乘客的安全。可以说,这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司机和乘客都会举双手赞成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单间”的设置,让司机和乘客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是公交车秩序井然有序的根本保障。建立文明和谐的司乘关系,不是说司机和乘客就要“亲密无间”,更不是要“打成一片”,而是要守规矩,知进退,“单间”是司机和乘客最好的“分界线”。

“单间”的设置不会成为构建文明和谐司乘关系的障碍。一是不会造成司机与乘客语言交流的障碍。“单间”不是酒店意义上的单间,没有隔音的烦恼,有内外交流的绿色通道——“窗口”,畅聊无障碍。二是“单间”不是“孤岛”。司机与乘客沟通的门随时都可以打开,这比银行的“单间”要亲民很多。既然我们能够适应银行“单间”的冷冰冰,为啥不能接纳可以常打开的司机“单间”呢?

当然,不可否认,在语言交流沟通上,没有“单间”的阻隔,肯定要流畅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这算是设置公交司机“单间”的瑕疵所在,也是最让人诟病之处。不过,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利大于弊,瑕不掩瑜。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设置公交司机“单间”很有必要,而非作秀。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是广大司机和乘客的共同福音。

反方 公交司机设置“单间”治标不治本

公交司机设置“单间”治标不治本

文丨■ 马全和

给公交车司机设置“单间”,只能治事故之标,不能治事故之本。设想,我们给公交车司机设置了“单间”,打造成了“真空地带”。乘客是轻易打扰不到司机了,但是司机患了心脏、脑血栓等突发疾病,乘客同样也帮助不到司机,公交车仍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或者,公交车司机健健康康啥毛病没有,隔离开来也无法保证公交车的安全。

我们接着往下想,乘客有了心脏、脑血栓等突发病,呼叫司机不应,还不得采取非常措施来引起司机的注意吗?或者乘客之中有患前列腺病症的人,他们总不能活人叫尿憋坏吧,也不得采取特别措施,很可能引发公交车安全风险。这不是笔者的主观臆断,而是有据可查的。据《中工网》2016年2月14日报道,男子开始叫嚷,公交车内顿时“炸开了锅”。“车在高速路上怎么开门?太危险了。”“师傅您给他开一下得了”,有人反对,有人求情,乘客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时,有目击乘客拍到这样一幕:这名男子不顾司售人员的劝阻,突然甩下一句“我等不了了!”随后跳下车窗。由此可见,公交车司机设置“单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

有人说,办好一所学校、减少一座监狱,社会和谐的本质在于文化支撑。这话说得颇有道理,但这个“好”不仅数量上的多,我们增加了多少大学;而且要质量,教人文明做人。一方面是培养公民向上向善、助人为乐、理解他人的品格。比方说,乘客乘车过站了,觉得司机停车也有难处,不就下一站返回、或花一点出租车钱吗?不急不躁,情绪稳定。或者,乘客有内急,司机会想方设法,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甚至突发心脏、脑血栓等疾病,司机不用他人申请,就会自作主张,改变公交路线,先把病人送到医院去。即使司机有了疾病意外,人人动手急救,仍能大事化小、遇难成祥;另一方面培养公民“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勇气,如在公交车上,或公共场所,发现有人蛮不讲理、寻衅闹事,大家一起站出来,先礼后兵,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用武力制止,不是重庆公交车的15个鲜活生命,现在依然安然无恙吗?如此,足以肯定没有“单间”的硬件同样保证安全。就客观而言,人的思想意识绝对超过的设备能力。

给司机设“单间”难拯救乘客的粗鲁

文丨■ 何勇海

有网友建议,要防止“一个人害死一车人”的悲剧,可考虑将公交车驾驶室予以改装,将驾驶员隔离,类似于出租车的隔板。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保护司机治标不治本。严格地说,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不是“一个人害死一车人”的悲剧,而是多方导致的共同结果。有网友作出如下精辟总结:两个文明素养、职业素养特别差的人,在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空间、特别的路段,干了一场特别恶劣的架,造成了一场特别大的车祸。笔者深以为然。

这起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由一个粗鲁的乘客、一个鲁莽的驾驶员共同制造,驾驶员为自己的冲动买单,当事乘客为自己的蛮横买单。给公交车驾驶员设置“单间”,遇到比较冷静的驾驶员,则可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驾驶台;遇到脾气同样暴躁的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停和乘客斗嘴,是极可能的,斗嘴免不了回头,免不了分心,乱打方向盘的情况也可能发生,情绪一激动还可能把刹车当油门,公交安全还是会受到威胁。再说,驾驶员的“单间”也不可能完全密封,暴躁的乘客也可能往里面投掷东西,干扰驾驶员安全驾驶。

在这起公交坠江事故中,其他乘客对乘客刘某的干扰行为漠然以待,也是间接帮凶。殴打公交车司机、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等干扰正常安全驾驶的行为,已呈多发之势,对这类威胁公众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很少有其他乘客站出来支持司机、制止违法者。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也是一车人都麻木造成的结果。除了驾驶员与当事乘客,其他逝去的生命也是在为自己的麻木买单。当雪崩来临,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给驾驶员设置“单间”,能拯救人们的麻木吗?

要消除这类悲剧,一方面,对干扰公交车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必须加强打击力度并广泛普法。三亚一名脚踹公交车司机的乘客,虽只是致车辆部分损坏,未有人员伤亡,一审仍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或能以儆效尤。遗憾的是,更多类似行为只被治安处罚。据报道,美国新泽西州的公交车上,在司机座位背后树立的牌子上,书写着州法律对公交司机人身安全保护的规定,“如胆敢袭击司机,将以7000美元罚款并处以5年监禁”,值得借鉴。另一方面,应对驾驶员加强职业素养教育与安全规章制度教育,使之临乱不慌、临危不惧。

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只是权宜之计

文丨■ 刘剑飞

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的确是预防和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手段,但是这种技术防范措施却不是治本之效。最根本的还是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从法制角度为公交司机设置一道防护栏。

首先,为司机设置单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司机的作用,但是却无形在空间上拉开了驾驶员和乘客之间的距离,这不仅不利于乘客和司机的交流沟通,反而更容易导致矛盾发生,因此,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其次,即便设置了单间,对一些人来说,也不是障碍,也不能避免对司机造成干扰、影响和伤害。因此,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依靠法制和法治。比如,完善法制,制定严格的公交司机行业规范,对公交司机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行和职业素养等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约束,通过职业约束来减少矛盾和冲突。比如,加强法治力度,在公交车上配备报警装置,甚至可以配备安全员等,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减少危害发生,通过这些来确保安全。

再者,加强市民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素养。即便没有发生抢夺方向盘等危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干扰或者骚扰司机驾驶的行为可谓司空见惯,有些人不顾司机驾驶安全,随意和司机攀谈聊天,分散司机注意力,为安全埋下隐患,这些都给公共安全造成危害,也是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因此,加强公交车环境建设,构建安静车厢,文明车厢,建立乘车文明规则,为司机驾驶操作提供一个安全和安静的文明环境。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为公交司机设置单间,不仅增加经营成本,也并非治本之策,最重要的还是从法制和法治方面加以完善和约束,从文明和道德方面强化教育,这样才是治本之道。

要鼓励乘客形成保护司机的“无形单间”

文丨■ 叶建明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后,有很多人提出要为公交司机搭建透明单间。但说实话,用铁栏栅进行隔离或者搭建透明单间,有利也有弊。弊如隔离了司机和乘客的交流沟通,拉开了司乘之间的距离、司机不好对上车投币进行监督、让司机有压抑感,或者还可能因为单间修得太小妨碍操作等。特别是如果司机突发疾病,还可能不方便其他人去救治或排除险情。如《成都商报》19日报道,约半个月前,一大巴司机李一强开车时突然晕过去,大巴在高速公路上失控,还好乘客侯义惊醒后,第一时间冲过去,稳住方向盘,救了一车20人。这条新闻刊发后,许多网友跟帖感慨还好没有封闭驾驶室。

其实,我们不能忽视车上乘客的保护潜力。如果每当有人和司机争执时,其他乘客都能及时站出劝阻、制止,并将肇事乘客和司机隔离开来,形成对司机的“无形保护间”,这无疑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只是可惜,从媒体已公布的众多司乘争执案例来看,鲜有其他乘客进行劝阻制止的。而其他乘客之所以大多不愿意劝阻制止,笔者分析,原因主要应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很多乘客没有危机意识,没有认识到有人和司机争执会给车辆行驶安全以及自身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如果车上的乘客大多能认识到司乘争执的严重性,有可能形成整车灾难,也事关自己的生命安危,并非事不关己,恐怕就会有很多乘客出来劝阻制止,须知,再怎么冷漠的人,也会关心自身的安危。二是怕劝阻制止中如果伤到了肇事乘客自己要担责,或者要赔医药费。有些旁观乘客也知道司乘争执存在的危险性,知道自己也会处于危险中,但担心出面制止劝阻如果伤到了肇事乘客自己要担责或赔钱,从而抱着侥幸的心理放弃劝阻制止。

因此说,为了让更多的乘客能够在司乘争执中站出来,及时劝阻制止,一方面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乘客都知道行驶中有人和司机争执的极度危险性。让乘客都能意识到,司乘争执关乎整车的安危,是一车人的事。提醒乘客如果碰见这样的事,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要出来劝阻制止;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完善立法,需要把制止袭击司机或抢夺方向盘的行为定性为见义勇为,进行奖励。至少,制止的过程中,如果伤到了肇事乘客要定性为正当防卫,以此鼓励更多的乘客敢于站出来制止,形成保护司机的强大屏障。

总之,倘若能用宣传和完善立法鼓励更多乘客站出来,勇于制止,形成对司机的“无形保护间”,形成“干扰司机,人人喊不”的局面,形成时时刻刻都有乘客保护司机的良性氛围,或许,以后就不必再在公交车上修建弊端颇多的单间了。

公交车改造(小栗子/图)

猜你喜欢

单间公交公交车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你们认识吗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膝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等公交
牛津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公交车上的窃案
牵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