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18-12-18王瑛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信息技术

王瑛红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化教学深受广大教育者的青睐,从最初的多媒体课件到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再到如今的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从微课到翻转课堂再到慕课,理念新颖,形式多样。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能。但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恰到好处。本文主要从中职语文教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剖析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误区及相应对策。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

1.创设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对文化课不感兴趣的中职生而言,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运用课件、音视频、动画和网络平台,创设情境或营造氛围,能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使他们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如在讲解《赤壁怀古》一文时,学生们一上课就会被《三国演义》主题曲深深吸引,随着歌曲结束他们也进入了上课状态,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发挥语言引导作用,就很容易把学生紧紧地抓住并吸引到课文中来。同时展示赤壁实景图片,通过配乐诗经典朗诵,使学生感受专家朗诵时的情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入诗词的原生境界。此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读课文,一步步融入课堂之中。这样的信息化教学不仅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愉快地参与课堂讨论,并体会到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

2.直观呈现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对其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理解其内涵也有一定的困难。信息技术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呈现,便于学生理解、领悟。如教学《窦娥冤》一课时,许多学生对戏剧知识了解甚少,加之文言文基础较差,阅读文本都有些困难,所以紧靠传统说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窦娥冤》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通过画面的直观表现,引导学生观察戏剧中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再对照文字品析,学生就能理解人物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的变化,领悟戏剧的矛盾冲突表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拓展语文课堂,为语文课注入源头活水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中职语文课堂需要立足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世界”。中职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文本,可以联系专业知识展开教学,渗透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积累能量。上课时要以文本为切入点,运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学素材的广度和深度,把宇宙、时空浓缩到课堂上,拓展语文课堂的外延,给语文课注入源头活水。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笔者播放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节选片段,让学生了解了词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豪情壮志,学习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迁移到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语文素养,而且实现了从书本到生活的延伸,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设立网络平台,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课前预习形同虚设,课后巩固敷衍了事,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抄袭、糊弄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组建班级QQ群、微信群等,发布预习、巩固任务,商讨问题。如在教学《我不是个好儿子》时,教师可以把关于母爱的一些资料上传至群共享,如母亲节的来源、生活中的母爱趣闻轶事、感动中国人物视频、汶川大地震中的母亲等,要求学生下载分享查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从互联网上找寻和母爱相关的信息或主题,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促使学生进行预习。课后教师给学生们布置写自己和母亲的细节故事上传,利用网络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互评、送花、点赞,选出优秀的文章一起欣赏、点评,学生们可以畅谈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果有的学生内向,不愿让同学看见自己的文章,也可设置权限只给老师和好友看。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学生紧跟教师步调,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提高了审查效率,效果非常明显。

5.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能

练习和做题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把所学知识点变成闯关游戏,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例如,针对音乐班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教师把诗歌改编成歌曲演唱,然后组织学生大比拼,看看谁唱得好,得到的鲜花多,在无形中完成诗歌背诵任务;对于美术班可以用速写的形式描绘诗歌的畫面,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内容,领略诗歌的美感与魅力,帮助学生进行情感升华。

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误区

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技术促进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在语文信息化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1.信息技术的滥用违背语文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

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有的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时,却无意中固化了教学程式,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思路去演示和操作,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语文课没有了智慧和灵性,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此外,有些课堂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却忘记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去用心体悟和咀嚼语言文字的内涵,影响其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这些对语文教学来说是致命的,是与语文教学规律、课改理念相违背的。

2.生拉硬扯,不顾实际地“拿来主义”

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地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又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高大上”,于是随手拿来别人的课件加以运用,却完全不顾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风格、教学思路,造成课堂的呆板、断层、千篇一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还有一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授课。如有的教师在讲解《归园田居》《山居秋暝》《蜀道难》等古诗词时会运用大量图片,虽然有较强的视觉感,但其表现力并不能与文字所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相比。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插入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动态图片,一味追求课件的“炫酷”效果,学生被插图所吸引,大大分散了注意力,过多的内容也让学生们失去了思考、消化和吸收的时间,效果甚微。在中职语文教学实际中,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这些做法脱离实际,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信息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课堂的全部。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手段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文本,以《语文课程新标准》为指导,合理看待、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思维能力为目的,努力提高教学效能。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遵循中职语文的教学规律

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大容量、快节奏、高效能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得当如虎添翼,但运用过度,就会走进形式化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住使用的度,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认真思考其是否遵循中职语文的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否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是一种顺应时代进步的教学方式,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但在实践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要恰到好处,切忌本末倒置。作为一名中职语文老师,要善于扬长避短,巧妙引用,仔细筛选,借助信息技术这一隐形翅膀,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展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曾洁. 浅谈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方法与技巧[J]. 广东教育. 2011 (10).

许侠. 信息化教学设计让中职语文课堂更精彩[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 (6).

邱恒灵. 语文教学信息化[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 (1).

林亚娟. 信息化建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语文. 2007 (3).

倪文锦.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N]. 成长导报. 2012 (12).

猜你喜欢

中职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信息化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