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个案例看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2018-12-18谢忠新赵旻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指令案例小学生

谢忠新 赵旻

当前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都越来越关注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美国的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CSTA)将计算思维纳入《CSTA K-12标准》,英国的计算在学校工作组(CAS)将计算思维作为“学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项关键内容,我国正式发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地将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養之一。计算思维也必将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那么小学生计算思维到底是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呢?

计算思维涉及一个关键内容:“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包括问题分解、抽象、算法思维。其中将问题分为较小可管理部件的过程称为“分解”,分解是指将复杂的问题或系统分解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件,是一种分层思维,有助于我们解决复杂的问题。“抽象”是指仅关注重要信息,忽略不相关的细节,抽象过程决定我们需要突出的特征以及我们可以忽略的细节,这是计算思维的基础。“算法”是一系列指令或一组规则来完成某些操作,是指开发一个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或解决问题所遵循的规则,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流程建设。

一个国外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案例的描述

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分解、抽象、算法等计算思维呢?我们来看一个国外的案例:《疯狂的角色》。

1.学习目标

(1)学生知道什么是算法,可以说算法是使事情发生或解决问题一组详细步骤。(2)学生可以创建一个精确并且顺序正确的算法,可以调试他们的算法,提高每一步的精度。(3)学生可以精确地执行一个算法。

2.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学生认识算法

课前教师编写要示范的疯狂角色算法的例子。

绘制一个秘密的疯狂角色的算法,图1是为了帮助教师记住说什么。

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要求他们按照一些指令去绘制一个疯狂的角色。

教师说出课前设计的要示范的疯狂角色算法的具体步骤,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画这个角色,注意在这个阶段不要给学生更多的细节。

要求学生向教师展示他们画的是什么。

教师要说它是或不是你所期望的,例如 “哦,我没想到,你们画出来的角色都是不同的,我想要所有的腿像……”

询问学生老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指令(算法),才能使学生画出来的是想要的,如图2所示。

如何思考每一步以及如何添加细节,学生应该开始意识到算法的精确性。

示范添加额外的词,如“微小的、在顶部”等。

提问:什么是算法?

讲解:算法是完成某件事情的一系列指令或规则。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学生一边体验游戏的过程,同时也在思考“算法”的特点。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一步一步画完这个疯狂的角色。然后,老师给出了算法的含义,算法就是一连串指令的精确定义,或者是执行某一特定事项的一组规则。

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创建算法

告诉学生为绘制一个班级疯狂角色创建指令。

教师示范如何想象/思考一个角色并创建一个一步一步的指令(算法)。

学生按照算法在底部的某个框中绘制角色。

教师问“这是我期望的吗”,示范如何思考每一步以及如何添加细节(精确性)。 考虑人们如何理解(解释)我们使用的词。

要求学生使用改进的算法再次在第二个框中绘制角色。

第三个环节:学生创建与调试算法

要求学生想象一个疯狂的角色,并解释说该轮到他们来写指令。提醒他们想想他们的合作伙伴会理解的简单指令。当他们已经写下算法时,他们可以要求一个朋友为他们测试算法。 提醒他们想:“这是我期望的吗?”然后他们可以改进他们的步骤,并让另一个朋友来测试。

教师对班级学生说:现在轮到你了。

想象一个角色。

写下你算法的每一步。

当你完成所有步骤时,请你的一个朋友来测试。

它是你期望的结果吗?

通过改变你的算法来改进它。

请你的另外一个朋友来测试。

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使用工作表来创建他们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设想一个角色,并把创建的步骤写在表格中。学生的同伴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步骤,画出角色。学生设计这个角色的过程,就是在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你的同伴画出来的角色跟你预期的样子像吗?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呢?

通过观看他人的作品,老师引导学生在算法中添加细节描写,帮助他人画出自己预期相同的作品。接下来,学生修改算法,添加细节描述,再换一个人画一遍。如果他人再画一次,也不能让自己满意,那么学生再次总结自己的算法中,哪些细节语言是可以去除,哪些是必须添加的。这是一个不断调试的过程,学生会在一次一次的设计中,领会到精确的算法描述的好处。

第四个环节:师生共同总结算法

要求学生告诉同伴他们的算法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改变。

选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 添加了哪些单词(位置、大小、数字等)?这些单词是帮助改变的? 发生了哪些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了改变他们的算法他们做了什么?它有用吗?

问学生算法是什么。算法是完成某件事情的一系列指令或一组规则。

案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1.基于案例的教学再设计与实践

借这个案例,希望尝试一次“不插电”的信息技术课,既能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计算思维的思想,又要把握好内容的难度,同时让小学生愉快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来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算法。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感受算法

老师提出游戏任务:画一个疯狂的角色。画之前,老师就告诉学生,今天有一个魔法单词“Algorithm”(算法)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任务。教学开始,学生一边体验游戏的过程,同时也在思考“Algorithm”的特点。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一步一步画完这个疯狂的角色。学生尝试分享自己对“Algorithm”的体会,他们会给出“步骤、指令、过程”等关键词。然后老师告诉学生,“Algorithm”就是算法。算法就是一连串指令的精确定义,或者是执行某一特定事项的一组规则。

第二环节:设计角色,编写算法

教师鼓励学生先设想一个角色,然后根据游戏过程,把自己创建角色的算法步骤写在表格中。同伴根据这个表格中的算法,画出角色。

第三环节:改进角色,调试算法

通过观看、评价他人的作品,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只有对算法的描述越详细,添加细节描写,才能帮助他人画出与自己预期相同的作品。

2.基于案例再设计与实践后的反思

(1)这个案例之中涉及计算思维的内容

这个案例主要涉及计算思维的“分解”与“算法思维”。小学生为他们疯狂的角色编写算法,学生分解绘制他们疯狂角色的过程。关于“分解”,教学过程中,把算法的概念分为若干小问题,如:感受算法的过程、总结算法的含义;另一方面,教师也在引导学生把问题分解成步骤时,鼓励更多有能力的学生在创建他们的算法时要非常精确,去思考哪些细节是重要的,哪些不是重要的。关于“算法思维”,学生可以说出,算法是一组详细的步骤,让事情发生或工作;学生可以创建一个精确且正确的算法;学生可以调试算法,提高每一步算法的精度。

(2)小学生体会与理解什么是算法

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中,只有到高中学生才会接触算法的相关内容。从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学生依然可以通过恰当的方法体会与理解什么是算法。

在教学第一个环节中,老师不仅要跟学生一起讨论出什么是算法,还要把算法一些特征总结出来,比如:必须一步一步执行,有先后次序;必须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等。在教学第三个环节中,三年级的学生很容易理解如何让算法更加精准的描述,决定他人画出来的角色符合自己的设定。但是,在教学实际中,笔者也发现,小学生很容易走向定式思维,对自己设定的角色缺乏一定想象力。很容易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描述,因此在对算法优化这一環节,并不太容易获得教师希望的结果。这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若干思考

1.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不一定需要编程

目前,Scratch为代表的可视化图块式编程工具也逐渐普及,利用这些编程工具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也成为当今热门话题。很多教育工作者会认为,学习Scratch,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就是在培养他的计算思维。其实,培养计算思维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也可以尝试不利用编程软件与工具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本节课中,首先抛开知识技能的难度,只要求小学生能理解算法,知道算法的含义,能写一个算法。在教学环节中,也抛开了编程的教学思路,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构建对算法的认知。考虑到调试是一个枯燥的环节,教学中又利用另一个人来完成改进后的算法,让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欢乐。小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算法、描述算法与调试算法,将来到了高中,顺理成章地理解算法的概念,总结算法的特征,并用编程语言实现算法。

2.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呈现以及对其进行评估

计算思维培养过程中,重点工作就是对其思维过程的呈现以及进行评估。本节课把握住小学生愿意表达、喜欢画自己感兴趣的角色的心理特征。课堂中,学生画的步骤,就是其算法思维过程的呈现。同伴画得像不像自己预期设想的样子,就是对整个算法的评估。在以往的编程教学中,我们容易看重编程的结果,在后期调试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代码编写逻辑混乱,也很难通过代码看出学生思考的过程。

3.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将是长期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案例的前半段,老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画出“疯狂”的角色,学生也能体会“算法”的核心思想。但是,在后半段的实践中,老师也发现部分学生告诉老师,同伴第一次就能画出跟自己想象一样的作品,不需要优化自己的算法。这是为什么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疯狂”的意义。“疯狂的角色”并不是让学生一定要去画几百只眼睛、或手脚的怪物;而是当算法不精确的情况下,他人根据这个算法画出来随心所欲的角色,这样不受控制的行为才是疯狂的。只要准确的算法描述,让角色按照自己设定的创设,才不会疯狂。有的学生关注的重点偏向一个怪物,有的学生始终认为画出的头、眼睛、手都应该固定身体的周围。定式的思维,让学生在创设时受到局限,教学实践的不完美,才让我们的老师看到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指令案例小学生
听我指令:大催眠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ARINC661显控指令快速验证方法
LED照明产品欧盟ErP指令要求解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我是小学生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坐标系旋转指令数控编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