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办学品质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

2018-12-18王长华曾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素养

王长华 曾进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北京市密云區第二小学秉承“幸福教育”办学理念,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下大力气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建成有线与无线网络系统、IP电话系统、高清数字监控和数字广播系统以及网络发布系统、集控录播系统等。学校实现宽带网、无线网全面覆盖,建成核心万兆的有线网络,以及千兆无线网络;每个班级和专用教室、会议室、多功能教室各布置两台无线AP;华韵堂、文体馆的15台无线AP完全可以满足大负载、高密度的访问;近700台iPad移动终端已经运用于课堂学习。这所百年老校正在探索一条教育信息化助力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顶层设计,描绘信息化建设蓝图

树立一个理念。学校百余年的传承,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2007年学校提出“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为完成这一目标,学校几经推敲和论证,确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理念:“设备领先,终端多样,科学管理,创新应用,推进发展,提升素养”。

实现一个目标。我们将学校信息化建设定位为基础性工程,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和师生的实际需求,确定了师生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着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最大功能和价值。

遵循五个结合。以理念为纲领,我们结合学校已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提出学校信息化建设“五结合”:一是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建设步骤角度);二是适度超前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硬件建设角度);三是因需建设与突显特色相结合(软件建设角度);四是制度推动与持续培训相结合(培训、应用角度);五是改进完善与发展提高相结合(使用效果角度),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实施原则。

全面统筹,探索信息化建设路径

1.加强领导,实现信息化管理科学化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从全局出发,系统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规章制度的完善,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同时,吸收各学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教师,组成信息技术骨干队伍,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推广。

2.精于实践,实现信息化应用全覆盖

(1)培训先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将其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体系的重要一环。为推进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我校聘请专业教师做“数字化教学设计”“如何做信息化教学设计”“希沃白板应用”等专题培训;针对信息技术水平更高的教师进行微课培训。经过系统学习,教师们实现了从会操作到会设计、会制作的转变,新技术已渐渐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我们积极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平台,将培训的视频放到网站指定区域,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习、讨论、提交作业,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培训随时发生,大大提高了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2)利用教育云平台,创设教学管理新时空。在信息中心指导下,我校积极推进“密云教育云平台”应用。利用云平台的排课功能,快速、科学排课;全面应用备课系统,实现教师间备课资源共享,促进常规管理数字化、及时化;利用协同备课功能,让教研实现交流、评价与空间的多方升级,绑定师徒关系,利用平台师父指导,徒弟随时学习,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云盘存储功能,实现对存储的音视频和文本的随时随地下载、编辑、分享,为干部教师提供及时服务。云平台的有效运用,为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研究创设了新时空。

(3)搭建展示舞台,推进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只有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学校定期举行“白檀杯”“烛光杯”课堂教学竞赛、微课评比和教师素养展示等,提高教师应用新技术的自觉性,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再提升。

3.科研助力,实现“泛在学习”新突破

我校依托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小学生学习方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对接北京数字学校、歌华有线,开展移动终端与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资源建设、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探索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泛在、翻转、跨时空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指标的评价量规,并依据评价量规,每学期组织五六年级各学科教师开展两轮“云课堂”研究课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躬行杯”信息化建设论文评比活动。通过几年的坚持,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得到快速提高。

4.课程创建,实现学生信息素养新提升

学校自2010年开始筹备将3D打印技术引入校园,并在2013年进入实质培训,2016年开始形成校本教材,面向所有五年级学生开设校本课程。几年来,从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和参观学习三个方面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师生兴趣极高,制作出大量作品,既美观又具有实用价值。其中大型作品“白檀书院”展区,全部由3D打印机打印完成,再现了100多年前“白檀书院”的部分景观,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校被评为密云区首批数字化校园实验校,多次荣获“密云区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称号。我们将不断拓展工作思路,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等文件精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整合和建设各类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和师生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系统应用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创新信息化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从而助力学校信息化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创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全力助推学校品牌化发展,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