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扇骨传拓记

2018-12-18王映晖

收藏·拍卖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扇骨徐家姑苏

文人雅玩,是中國的一个传统时尚。兴于宋,流传至今,尚有东坡玩砚,米芾痴石的佳话,成为后来墨客画家经久不息的题材。明代文震亨有《长物志》一书,更是将雅玩推向极致,影响至今,成为文人雅玩的圭泉。

现代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已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极大丰富,而是通过各种收藏来实现精神层面的愉悦。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收藏群体,而文人雅玩,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而且充满了人文内涵,故而成为高层次的藏玩方式之一。

前几年,亦是机缘巧合,我结识了一群扇友,来自天南地北,共同的爱好让彼此走到了一起。其实这一群藏友是玩表的,沛纳海、百达翡丽……限量版,应有尽有,如数家珍。后来,其中的一位又迷上了中国传统折扇,大家又开始玩藏竹扇,尤喜姑苏徐义林、徐家东父子所制折扇。在此基础上,又对扇骨镌刻非常倾心。

玩扇之余,大家总想玩出新的意境。这个小群体,当时十几个人,慢慢想出制一套成扇,相互关联,而又独立。内容就以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为题材,共十二柄,刻金陵十二钗,背面以大观园通景刻就。这种通景,其实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经典形式,合则表现大的场景,分开又是各个细节的描述,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如屏风、套墨等上多有运用,深得国人喜爱。题材既定,大家商量,请徐家东兄精制竹扇十二柄。复请姑苏竹刻大师设计镌刻。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为什么后来成扇是十三柄呢?原来定好以后,还有一位非常想要,可是,金陵只有十二钗啊,怎么办,大家一商量,把宝玉加上吧,于是后来这套精品扇就有了十三柄。

这套《红楼梦》成扇,历时三载方成。特别是竹刻大师李宗贤先生,年岁已高,以传统留青工稳方式镌此套扇,刻画入微,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竹刻技艺,亦是竭尽全力,终成经典。李先生制此完毕,叹日:以后不会再做了。

苏扇协会吕会长,于此扇完工之际,携来成都,嘱我制为通景扇拓。经过大半年的设计调整,终于定稿。上面大观园和金陵十二钗通景用乌金拓方法完成,以表现中国金石传拓的浑穆厚重,而下面的单拓,以所有者的扇骨拓成,采用蝉翼拓方式,以表现留青法的细微精妙。

我的扇拓也快完成了,把这段故事记叙下来,是我的心愿,也是中国文人雅玩的一段佳话。(《红楼梦》大观园金陵十二权通景全屏扇骨拓本制作者:制扇,姑苏,徐家东;刻扇,姑苏,李宗贤;拓扇,蜀郡,星汉斋;题跋,蜀郡,王映晖。以上作者均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红楼梦》扇骨传拓题跋

晋崔豹《古今注·典服》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扇。春秋繁露云:“以龙致雨,以扇逐暑。”折扇自宋始有,东坡先生有: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之记。

自明清以降,文人参与扇骨书画镌刻。名家辈出。材质不乏象牙玳瑁之珍。然终以竹为上品。姑苏徐家东兄精制玉竹扇十三柄,李宗贤先生以留青法镌金陵十二钗宝玉及大观园全图于其上,减地退晕,不类刻画,妙造自然,仪态万方。近至寒斋,观之,独为一画,合而成卷。清雅袭人,惊为妙品。抚玩摩挲,不忍释手,确乎扇中尤物。余以箧中珍藏之旧楮陈墨,施乌金蝉翼之法明晦浓淡,因形而定,制为通景合屏。以存书卷金石之气。

古之扇拓多见,然通景集于一帧之拓者,极罕矣。天下之物,聚散无常,此十三扇,惟以是帧可全也。幸甚。故拟小文记此艺林佳事。戊戌新春映晖于蜀郡星汉斋。

猜你喜欢

扇骨徐家姑苏
一城一心,原创歌曲《姑苏同行》致敬苏州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非遗视角下山东徐家拳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竹刻扇骨,方寸间的素雅精工
仙湖湿地
“转正”遭拒痛下杀手:谁让你动了我的青春
姑苏情
“多多益善”的政协主席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
折扇收藏:扇骨渐成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