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发展对策

2018-12-18王春明

关键词:培训基地职业资格职业技能

王春明

(阜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体育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提高社会体育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建设高素质的社会体育工作人才队伍,不仅是体育行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通过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探寻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在培训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求解决的途径,对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工作体系,促进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健康开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收集、整理、分析、引用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观点和成果以及相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以了解现阶段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理论研究的整体情况。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与本研究相关的部分省、市体育局的负责人以及参与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以了解他们对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2.3 实地考察法

深入高等院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健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动管理中心等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现场,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分析。

2 影响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因素

2.1 学员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认知度不高

体育认证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刚刚起步不久,人们对其认知、认可和认证还处在逐渐熟知的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图1,人们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公益和职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区别等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知;另外,由于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其培训市场自我监督、自我净化的机制还不健全,因此在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实施过程中也突显出一些问题。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个人受利益驱动,假借权威机构有关部门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随意组织举办职业资格技能培训、考试与认证活动,颁发自制资格证书;一些培训机构和组织推出的认证机构五花八门,认证渠道各种各样,认证部门交叉重复,有些是劳动部门发证,有些是行业协会发证,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证书的可信度很难判断,而且其证书的使用范围也良莠不齐,不仅严重扰乱了职业资格认证市场,增加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员的经济负担,而且还造成培训学员在认知上的混乱,潜移默化地加大了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在组织宣传过程中的工作难度,削弱了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严肃性、权威性及其含金量,最终造成学员缺乏积极主动的参加培训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发展。

图1 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认知情况

2.2 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存在局限性

当前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健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动管理中心等,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学员的培训工作,基本上都统一在各自所属培训基地完成,虽然每个培训机构都有各自对应的培训人群以及各自培训优势,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高校在职业资格培训方面拥有较高的的社会认可度,在高校进行职业资格基地进行培训的学员,可以有效地利用高等院校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等一系列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由于涉及面主要以体育专业的学生为主,宣传培训范围拥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会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在培训生员、宣传力度、培训内容实用性等方面有很大的资源优势,而且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且培训一些自身的优势项目,但存在培训内容虽然多、不够精细,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缺乏重视,培训课程无法保质保量,而且还有少部分的培训基地在实际的培训课程内容安排上由于资金、时间、场地选择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加培训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也影响了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和声誉。

2.3 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形式缺乏多样性

由于目前国家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专项技术与技能的培训,并且每个工种都有明确的培训大纲,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培训的内容与学时,所以各培训基地在培训的过程中也都严格按照培训大纲要求进行培训,在培训形式上依然采用以教师集中指导学员练习、纠错为主的单一的传统课堂培训形式。调查发现,由于参加国家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在校体育专业学生、已经进人体育产业市场的从业者、在职人员、转岗专业人员及退役远动员等,所以他们在理论学识、技能水平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另外,他们参与培训的动机是不一样的,如增强就业竞争力、扩充专业理论知识、获取证书从而取得任职资格、提升专业指导能力等,分别占 66.73%、41.47%、54.62%、43.32%,其中有16.22%的培训人员选择了其它见表1,因此,他们参与培训的需求也是丰富多样的。

如一些参加培训的学员一直在健身俱乐部工作,或者本身就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实际运动技能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所充实,为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有的参加培训的学员是转岗人员,想通过参加培训获得再就业上岗资格;而有一些是高校大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深厚,但是在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经验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参加培训的主要需求是为了增加实践教学能力,增强专业技术水平,为个人将来就业上岗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基础,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目前培训基地采取的这种不能从培训学员的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满足培训对象丰富多样的需求的培训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3 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对策

3.1 扩大宣传,建立全面有效的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保障体系

需要扩大宣传,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刚刚起步不久,人们对其认知、认可和认证还处在逐渐熟知的过程当中,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实用”价值,是大部分学员是否愿意参加培训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与体育领域的其它常规的培训证书如运动员等级证书和裁判员等级证书相比,大部分学员对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知,人们还把它与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的公益、义务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相混淆,从而造成认知上的偏差,面对这种情况,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以及各个培训基地应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开展多种主题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进一步的宣传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提升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从而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体系。

表1 参与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动机(N=487)

3.2 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目前,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有高等院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健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动管理中心等,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学员的培训工作,基本上都统一在各自所属培训基地完成,虽然每个培训机构都有各自对应的培训的人群及各自培训优势,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因此各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应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整合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例如社会健身培训机构可以引进高校优秀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师资进行职业鉴定培训工作,而高等院校培训学员可以走出去到社会健身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实用性方面的培训,有利于学员将培训内容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所学内容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所学内容,直接解决了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充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故而在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中,高等院校和社会健身机构互为主辅,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师资力量、场地设施、教学经验与社会健身培训机构的人员以及宣传方面的各自资源优势,科学设置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课程体系,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系统培训体系,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创新提供保障。

3.3 增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满足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

从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只有满足了参与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有效地驱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社会职业和岗位对人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总体需求,并且随着大学毕业人数的增多,就业形势愈越来越严峻,因此能否能顺利就业,有较好的职业发展,是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把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目标提升到更高层次上,建立以“以就业导向”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培训基地在专业技能培训过程中进一步挖掘他们自身潜在的才能,既注重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注重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既有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术能力,还有良好职业道德及创业精神,为他们奠定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通过参加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获得相关体育项目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后,形成既能从事一般体育职业劳动如去俱乐部工作,也能从事某种开拓性创业活动的职业素养能力的综合性体育人才,从而提高和推动参加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小结

由于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体育认证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政府部门对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和认证市场的监督、规划和管理还不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削弱了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严肃性、权威性及其含金量,最终造成参加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学员对其证书的认知度不高,学员参与培训意愿不强的问题。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依然主要采用以教师集中指导学员练习、纠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另外,虽然每个培训机构都有各自培训人群以及各自培训优势,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最后,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内容体系缺乏多样性,不能根据培训学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无法充分体现学员学习主体地位的培训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培训对象丰富多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影响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因此,通过扩大宣传,建立全面有效的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保障体系;培训基地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满足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等对策,从而促进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职业资格职业技能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与认证一体化实施的思考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