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载人登月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8-12-17王霄,吴润生

国际太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射场登月载人

月球作为地球的近邻,是开展深空探索的首选目标。俄罗斯一直将月球探测作为其下一步发展重点,并将载人登月作为其空间探索的中长期目标。基于重塑大国形象和重振航天强国雄风的战略需要,俄罗斯强调要全面提高载人航天技术的竞争力,以取得在深空探索领域的领先地位。为顺应全球航天发展形势,巩固载人航天领先地位,俄罗斯在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航天发展规划中,明确将载人登月作为发展重点,同时不断推进相关的重大系统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强载人登月核心能力建设。此外,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确保航天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于俄罗斯来说,制定载人登月目标不仅能够实现其发展航天、带动大国地位提升的目的,而且有利于保障航天领域的持续性发展,确保其航天整体能力占据优势地位。

虽然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目标明确、规划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但在具体执行上还存在不确定性。当前,俄罗斯航天面临经济困难、国际政治环境影响等多重挑战,载人登月项目将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俄罗斯独立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的可能性很小,未来或将会以国际合作形式实现载人登月目标。

1 战略规划层面

俄罗斯高度重视航天战略的制定,出重拳改革航天工业,强调要全面提高载人航天技术的竞争力,以取得在空间探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发展自有空间站、开展载人登月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并在前期利用“月球”(Luna)系列探测器开展无人月球探测。虽然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目标明确、规划清晰的发展战略,但因经济、政治等因素,在具体执行上仍存在较大问题。

俄罗斯一直将月球视为其航天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近年来出台的政府文件中,将月球探测列为发展重点,并明确了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016年3月23日,俄罗斯政府正式出台第230号决议《2016-2025年联邦航天规划》。这是俄罗斯政府最新推出的航天发展规划,规划详细地制定和部署了未来10年俄罗斯航天活动发展的阶段性任务,旨在为俄罗斯航天发展指明方向,是国家顶层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指出,月球计划第二阶段将于2021年开始,2021年进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无人飞行试验,2023年飞船将首次飞往“国际空间站”,并为2025年后2030年前载人登月做好准备,完成必要的技术储备。2017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深空之门”(DSG,后更名为“门户”)月球轨道站建造计划。2017年9月,美、俄两国就“深空之门”计划签署合作意向声明。

总而言之,无论是独立实施载人登月还是通过国际合作开展登月计划,俄罗斯月球探测这一目标一直非常明确,从未动摇。俄罗斯政府出台的各个航天发展战略和规划都体现了国家发展航天的意志,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民众百姓,都认为月球应该是俄罗斯航天的下一个进军目标。

俄罗斯月球探测思路一直很明确:前期利用“月球”系列探测器开展无人月球探测,为后续的载人登月奠定技术基础。但就目前俄罗斯经济发展形势判断,“月球”系列探测器任务执行大幅延期,先无人后载人登月的计划执行可行性极低。因此,在美国提出建造地月轨道站的想法后,俄罗斯积极回应,并瞄准地月空间,广泛寻求国际合作伙伴一同发展地月空间站。俄罗斯加入国际地月空间站建设的经济压力远远小于独立实施载人登月计划。国际合作不仅分担了风险,还能有效降低经费投入,这对于经济形势不利的俄罗斯来说是目前较好的选择。目前,俄罗斯侧重以国际合作形式开展载人登月计划,同时按原计划稳步推进本国无人月球探测相关研制工作。

2 系统技术层面

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航天基础能力建设,希望通过载人航天领域,尤其是载人登月,带动航天工业复兴。因此,虽然俄罗斯近年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但一直持续推进重大系统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

俄罗斯升级了现有载人及货物运输系统联盟-MS(Soyuz-MS)和进步-MS(Progress-MS),并推进新一代载人飞船联邦号(Federation)的研制工作,联邦号是既可用于执行低地球轨道任务、又可执行登月及更远的深空任务的多用途飞船。大力研发安加拉-A5(Angara-A5)系列重型运载火箭,并持续推进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Vostochny)于2016年完成首次发射并开启二期工程建设。政府大力推进飞船、运载火箭和发射场等系统的建设和升级,为后续执行载人登月计划提供坚实保障。

重启超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

目前,俄罗斯用于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运载火箭是“联盟”火箭,正在研制安加拉-A5V运载火箭。“联盟”火箭是世界上发射次数最多、服役时间最长的多用途运载火箭,自1960年开始研制,该型号火箭于1963年11月完成首飞,1964年进行首次载人发射。50多年来,“联盟”火箭进行了多次改型,至今仍在使用。俄罗斯目前主要利用“联盟”火箭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联盟”载人飞船和“进步”货运飞船。

“联盟”火箭

“联盟”运载火箭由4个捆绑助推器、一子级、桁架式级间结构、二子级、整流罩和救生塔组成。早期的“上升”(Voskhod)载人火箭状态无救生塔,全长约43m。在不计整流罩和救生塔时,“联盟”火箭全长为39.3m。计入整流罩和救生塔后,载人型“联盟”火箭全长49.52m。

“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与生产中心(KSRPSC)研制,设计用于取代现有的“第聂伯”(Dnepr)、“隆声”(ROCKOT)、“天顶”(Zenit)和“质子”(Proton)等火箭,提高俄罗斯运载火箭的独立性及竞争力。该系列火箭采用“模块化”设计及“渐进式”分阶段研制思路,共分为小型安加拉-1.2、中型安加拉-A3、大型安加拉-A5(包括安加拉-A5P载人型和安加拉-A5非载人型)和重型安加拉-A7(包括安加拉-A7.2、A7.2B和A7.2P载人型3种型号)4种构型,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可覆盖3.8~50t,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可覆盖2.4~19t。2014年年底,由于经济衰退,俄罗斯政府大幅削减航天预算,并开始慎重权衡新型重型运载火箭的经济性问题。2015年3月,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kosmos,现改为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评估多项方案后,决定无限期推迟重型火箭及安加拉-7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并提出研制新型安加拉-A5V火箭,以执行新一代载人飞船入轨任务。

“联盟”火箭主要技术性能

安加拉-5A

新型安加拉-A5V大型火箭的最初方案将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与生产中心和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RKK Energia)共同制订,火箭基本保持了安加拉-A5火箭的构型:助推器(由4个通用芯级组成)+通用芯级+直径3.6m的通用二子级+微风-M(Briz-M)上面级/KVTK上面级。安加拉-A5V仅将微风-M上面级替换为液氢/液氧上面级,运载能力由24.5t提升至35t,可执行载货、载人飞船及其他有效载荷进入近月空间及月球表面的任务。

在运载火箭方面,目前俄罗斯计划逐步过渡到使用新型“联盟”和“安加拉”火箭,并开展超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制推迟至2025年以后。俄罗斯非常重视运载火箭和飞船的建设工作,在保持高频次商业发射的基础上,对“质子”(Proton)运载火箭进行升级改进,以此为基础发展中型和轻型火箭的研制,以应对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Falcon-9)火箭为代表的低成本商业火箭的竞争压力。同时,重视发展小型空射运载火箭和部分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提高进入太空的机动性、快速响应能力和费效比。启动水平返回式可重复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计划在“安加拉”火箭上采用涡轮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组合的水平返回式第一级“贝加尔”(Baikal)。

俄罗斯不仅重视中型运载火箭,以抢占国际发射市场,同时关注重型运载火箭发展,以实现未来深空探索目标。俄罗斯联盟-5中型运载火箭研制进展顺利,其一子级RD-171MV发动机已完成设计工作。联盟-5火箭的非载人试飞预计于2022年进行,载人飞行试验计划在2024年进行,该型火箭将代替安加拉-A5V火箭用于发射未来的联邦号飞船。此外,根据总统普京指令,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计划重启超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目前,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已经拟定计划书,根据计划书,该型火箭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160t,计划于2028年首飞,其目标是进行月球、火星等目的地的深空探索。

持续推进联邦号飞船研制工作

俄罗斯新一代载人飞船联邦号主要用于登月任务,并能够完成低地球轨道空间站的技术维护,能够自主开展空间实验和研究。飞船的发射质量为20t,在短期向月飞行时,飞船可重复使用10次;在与近月轨道站对接进行长期飞行时,飞船可重复使用不少于3次。

2017年3月,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载人航天领域总设计师叶甫盖尼·米克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联邦号飞船计划于2021年进行首次自主无人飞行试验,届时将搭载“费奥尔多”(Feodor)机器人,联邦号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计划于2023年实现。

联邦号载人飞船样机目前被送往茹科夫斯基中央流体力学研究所(TSAGI)进行风洞模拟试验,用以研究在超声速及高超声速气流中,飞船表面的压力及热量分部情况。与“联盟”飞船不同,联邦号飞船的头部将以暴露的形式安装在运载火箭顶部,承担整流罩的功能。未来,联邦号飞船计划使用联盟-5运载火箭发射,最多可携带4人,可在轨自主飞行近30天,也可停靠在空间站上在轨驻留近1年的时间。新一代载人飞船还有以下特点。

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

1)性能先进。依靠垂直软着力的起落架系统,保障飞船能够重复使用。使用二级火箭应急抢险系统,保障乘组人员在整个入轨阶段的安全。新型飞船将实用新型结构材料和热防护材料来改善飞船的性能(合金材料的强度将增加1.2~1.5倍,热防护材料的密度比“联盟”飞船减少2/3,使用碳纤维材料和3层设计)。飞船的通信、导航和定位通过卫星实时完成。

2)将装配创新性卫生系统。新一代载人运输飞船将配备舒适的卫生间,并配备了卫生污水装置,飞船上能储备大量的食物和水。

3)飞船空间较大,航天员能全身站立。新一代飞船空间较大,在长期飞行中,航天员可以完全伸直双腿并能在失重下全身站立,飞船舱内还配备了全新的座椅,用复合材料制作,预计每个座椅可以节约15~20kg的质量。

加快东方航天发射场建设进程

东方航天发射场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斯沃博德内市。根据俄罗斯规划,东方航天发射场在已经关闭的斯沃博德内航天发射场的基础上进行建设,通过使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建成一座包括10个技术支持中心的大规模的现代化航天发射中心。根据2007年11月6日签发的总统令,俄罗斯开始建设东方航天发射场。2011年,俄罗斯政府投入247亿卢布(约合8.11亿美元)的资金,发射场正式开工建设,原计划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随后,该发射场将首先执行货运飞船和卫星的发射任务。按原计划,2018年开始执行载人发射任务,并从2020年开始把所有的载人发射改在东方航天发射场进行,计划到2030年将90%的发射任务转移到境内的普列谢茨克和正在建设中的东方航天发射场。

俄罗斯建设东方航天发射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要摆脱对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确保从本土进入太空的能力;二是借机振兴远东的经济发展。

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自2016年实现首飞之后,继续加紧建设,2017年不仅实现了第二次发射,同时还启动了二期工程的建设,将建造“安加拉”运载火箭发射台,为实现载人发射任务奠定基础。2017年9月,普京发表讲话时表示,东方航天发射场将成为俄罗斯国内最大的民用航天发射场,它将确保俄罗斯对外太空的探索,完成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此外,载人登月的地面模拟项目陆续启动,为俄罗斯载人登月后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建设地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为有效开展月球载人飞行的地面模拟,俄罗斯于2014年底着手建造星际飞行生物医学国际研究中心,该中心楼内将安放新型现代化试验研究设备和综合性试验台,可以实现月球、火星地面模拟飞行试验和“人造失重”模拟试验,能够进行各种深空探测飞行模拟,以及在这些星球上模拟建造人类居住地等试验项目。

构建地面月球模拟基地。为加强驻月任务的模拟,俄罗斯准备先在地面建造月球基地的模型。第一阶段月球基地模型将由四部分组成:生活舱、实验舱、动力舱和节点舱。在月球基地模型上将验证研制月球基地的所有建筑方案和技术方案。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计划将月球基地的建设和装备研制划分为不同阶段和部分开展,其测试工作也将在地面上进行,目前该计划已提交政府审批。

选拔新一批航天员

2017年3月14日,俄罗斯开启了第17次航天员的公开选拔工作,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申请结束,俄罗斯航天员中心共收到420份申请书,其中航天领域工作人员80名,军人51名,2018年7月最终确定了13名候选航天员,但其中没有女性。

航天员在轨飞行首要任务是开展科学研究,以帮助人类进一步开发太空。这些科学研究包括:生物学和医学实验,为未来的航天飞行积累知识储备;在太空条件下开展植物栽培;测试新的生命保障系统;应用新的技术。

3 国际合作层面

俄罗斯面临技术升级缓慢、经费预算紧张的局面,想要推进载人登月计划,未来还需借助国际合作的力量来完成。在美国提出地月空间站建造计划之后,按各国约定,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欧洲航天局(ESA)、加拿大航天局(CSA)都可利用地月空间站来支持可重复使用载人登月器以及探月机器人任务。月球轨道平台及站上工作人员可为未来火星运输系统提供服务和支持。在“深空之门”建造计划中,俄罗斯目前提出负责1~3个舱段的研制,提供统一的对接机制,以及提供重型运载火箭。

国际合作是未来发展载人深空探索的重要途径。实现载人登月、载人登火将是俄罗斯深空探索长期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任务组织实施投入更加巨大、技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载人登月不再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是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和商业能力,通过国际合作得到技术和资金等有效支援。

猜你喜欢

发射场登月载人
文昌发射场暮色
人类最后一次登月
长征七号火箭“乘车”通往文昌航天发射场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我有一个“登月梦”
基于远程数据判读的导航多星发射场测试管理
登月50年:何日与君再相见?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