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2018-12-16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39期
关键词:营商优化环境

■ 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说过:“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细节。”营造公平高效、诚实守信、民主法治、稳定有序并且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辽宁忠旺集团考察时强调,“我们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进度的措施,为企业减负、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的估算,开办企业时间每下降10天,会使一国的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优化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到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进一步扩大开放,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不断出台。新时代新征程,当“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营商环境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各地要坚持刀刃向内,坚持自我革命,坚持对标国际,打造营商环境建设的升级版。

【本文重要信源】

1.罗培新:如何正确理解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2. 人民日报: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3.瞭望:优化营商环境,剑指隐性难题

扫二维码下载本栏目增值服务《领导智库文选》1

对标先进: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启示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发展要素的聚集,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进而提升整个经济质量。世界银行于2002年成立营商环境工作组,建立企业营商环境评估的指标体系,收集和分析定量数据,对各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和比较。世行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涵盖了10个领域的指标和40多项分指标,包含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取电力、财产登记、获得信贷、中小投资者保护、纳税、跨国贸易、合同执行和办理破产等方面,为了解各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度量的基准指标和可比较的客观数据,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创造就业》显示,从2013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前移了18位。而在世界经济论坛等其他国际组织机构的排名中,中国的上升幅度更大。统计显示,我国吸引外资已连续2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也显示,目前中国在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中排名第二。这背后,除了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当承认,当前我国营商环境仍有不少短板。例如,一些地方手续繁琐、效率低下、遇事“推绕拖”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门不依法行政,随意执法;有的市场准入门槛高,搞地方保护,各种隐性壁垒不同程度存在;有些监管理念和模式已然滞后,无法适应新经济发展特点,事中事后监管不够完善,政府服务不够完善。在世界银行的上述报告中,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评价,中国仅仅排在第78位,不但落后于韩国、新加坡,还落后于毛里求斯等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

“中等收入陷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营商环境停滞陷阱”。有关专家考察了各国营商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等收入国家的营商环境升级速度较慢,根据世行营商环境报告,2017年中等收入国家营商环境平均得分为59.7分,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的73.1分。在数据可得的样本国家里,从2005年到2017年,有36个经济体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其营商环境排名在12年间平均下降11.2个位次。可以说,正是营商环境的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阻碍了中等收入国家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增大了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虽然我国开办企业所需时间从2008年的35天缩短到2017年的22.9天,但仍比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多2.3天,只能排在全球第93位。办理施工许可证所需时间从10年前的336天缩短到247天,但依然排在第172位。十年来,虽然企业纳税所耗时间从872小时缩短到207小时,企业税收和各项缴款占利润比重从73.9%下降到67.3%,但纳税指标仍只排名在第130位。近五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得分仅提高4.36分,且评测选取的样本是北京和上海,倘若选取欠发达地区做评测样本,结果又当如何?

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政策红利”也逐渐弱化,未来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红利”“人才红利”“制度红利”来驱动。在此背景下,不仅需要持续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需要在“软环境”上实现新的突破。只有塑造高效、公平、透明和有序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才能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喷薄而出,从而释放创新、创业和创意的生产力。

【决策看点】

●今年3月,北京市2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并集中出台“9+N”系列政策,聚焦办理施工许可、开办企业、纳税等10个重点环节,最大程度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松绑减负。下一步,北京市还将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到2020年,100%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2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诸多举措,各地营商环境显著优化,“营商环境”牌逐渐取代“优惠政策”牌,成了各地吸引投资的亮点。8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28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进行了通报。其中,福建厦门、海南“多规合一”,浙江“标准地”改革,浙江、江西宜春不动产登记改革等多项自然资源部门改革举措和经验入选。

在“多规合一”方面,福建厦门以“多规合一”为抓手,搭建建设涵盖市、区两级108个部门、957个审批服务事项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出台“多规合一”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生态控制线、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等220余项规章制度。

在“标准地”改革方面,浙江探索在土地出让前,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展区域评估,研究制定投资、能耗等标准,向社会公告出让。企业通过对标竞价,按照约定条件取得出让土地,并可选择常规审批或承诺制审批。对选择常规审批的项目,实行“一窗服务”;对选择承诺制审批的项目,由相关部门制定项目具体标准和条件,企业书面承诺并经公示后,审批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许可决定,企业可以开工建设。

在不动产登记改革方面,江西宜春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改革,将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及档案馆整体合并到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全面整合不动产登记与房产交易事项,设立综合窗口统一办理,实现房产交易备案、税费缴纳和不动产登记等事项“一站式”办理。

此外,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北京建立全市统一的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江苏在开发区统一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区域性评估报告节约了项目落地时间减轻了企业负担等内容,也被列入通报内容。

国务院通报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

【决策看点】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上海市出台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对创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出具体要求。7月12日,上海市检察院公布《上海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意见》包括5个方面20项具体工作举措,为上海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检察保障。

营商环境的改善巩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还要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力度,有针对性地治理营商环境中出现的新问题。各地区要主动对标先进,相互学习借鉴,从自身实际出发,锐意探索创新,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创造更多管用可行的创新举措。要突出问题导向,自上而下补短板,打出改善营商环境“组合拳”。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审视“放管服”改革中是否有该放的权还没有放,该取消的审批还没有取消,有些下放的权力不配套、不到位、不衔接等;着力推进简政减税减费,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禁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等。二是摸清、摸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要多走访企业,多去倾听企业呼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市场主体真正有获得感。搭建服务平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不断健全问题的发现、梳理、化解、突破机制。三是运用新技术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开展互联网+政务,提升政府专业化服务能力。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开通网上登记系统,以企业办理登记“零见面”、电子营业执照“无介质”为目标,优化“线上”服务,促进企业办事不再“跨栏”。

【决策看点】

●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首个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显示,衢州在22个试评价城市中列北京、厦门、上海之后,总排名第四。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衢州市委、市政府今年5月制定了实施意见,排出3年攻坚任务;6月印发2018年度工作方案,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相关工作要求,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布置了16类重点任务、30个攻坚项目,目标是今年实现所有营商环境指标高于国内中等水平、部分指标实现国内一流。

3 以评促改: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评价体系构建是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关键和前提。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致力于改进营商环境,一些地区借鉴世界银行的评估方法,但实践中反映出该方法的不适用性。世行也表示,的确不存在完美适用于各经济体的一套指标(one size fits all)。我国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许多自身的特殊情况和焦点问题,地区之间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差异较大,需要出台融入中国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地方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8月27日举行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透露:我国已初步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下一步将逐步在全国开展营商环境评价,通过“以评促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我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保留和丰富国际同行的评价指标基础上,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三维立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世行评价指标主要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城市投资吸引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两个维度的指标。

“以评促改”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法可以概括为4个“标”,即建标、对标、达标和创标。作为一项开创性工作,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其意义不仅在于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高地提供目标引领;同样在于,以评促改、以评创标,通过检验营商环境是否有所优化、群众办事是否更加便利、发展环境是否改善,倒逼各地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选取22个城市分两批进行了试评价。厦门优化政务服务推进“一趟不用跑”,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浙江衢州力推“一网通办”,着力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无证明办事之城”;广州推动开办企业全面提速,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上,22个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纷纷亮出改革举措。其他地区也要对照营商环境评价各指标的最优值,参考借鉴相关做法,结合实际推进改革,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破解营商环境改革“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巨大落差。虽然各地都意识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但优化营商环境涉及地方政府放权、减税和减费等,都是伤筋动骨的改革,存在着改革方案落地难的问题。专家建议,不妨借鉴印度“营商环境竞赛”的经验,重塑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改革动力机制。各地要以科学考核评估为基础,引导地方政府开展“营商环境竞赛”,推动各地由过去争资金、争项目,向争创优质营商环境转变。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将营商环境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地方发展和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公开营商环境评估的过程和结果,让地方政府接受社会公众和国内外投资者的监督,在地方政府之间形成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正向激励。

猜你喜欢

营商优化环境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环境清洁工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