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县水资源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8-12-15严亚尼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抗旱对策

严亚尼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在多水的南县,却出现了“水荒”。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南县旱灾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层分析,水乡缺水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试图从水资源现状,揭开水乡缺水的真实“面纱”。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抗旱;对策

近年来,旱灾在南县这个湖区平原县,已经呈现出了高发趋势,并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研究并解决南县的抗旱问题,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也是南县水利工作的当务之急。

南县位于洞庭湖腹部,总面积161.27万亩。藕池河系和淞澧洪道等6条河流穿境而过,把全县分割为6大堤垸,其中重点垸两个,蓄洪垸四个,全赖以333公里一线防洪大堤保安。南县可谓“水中之县”。但随着江湖水系的不断变化和垸内无序垦植的逐年加剧,使“水中之县”水源紧张。

一、水资源现状

目前,南县主要用水量为五大部分,即:城镇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年用水量77007万立方米由于身处水乡,生活在湖区的南县人民对水资源日益趋紧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总认为在南县这块地域水少了并不可怕,怕就怕涨大水,至于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更不重视。现实情况到底怎样呢?根据我们的调查,南县目前供水设施(包括地表水、浅地下水)年供水量只有68857.91万立方米。

上述统计还不包括流失的水源和水质污染不能用于生活用水的水源,仅从调查的实际数据来看,全县年缺水量达8149.09万m3。

二、缺水的主要原因

南县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一般为25.5~32.00米之间,河湖纵横,沟渠密布,水量充沛,按常理并不是亏水之县,而是一个盈水之县。水乡缺水结症何在呢?

1.季节性缺水。长江藕池河系及淞澧洪道纵贯全县。但因区间降雨及江河涨水的时间差异,使得有的年份江河水源丰盈,有的年份江河水源枯竭。一遇大水年份,南(四水)北(长江水)两水顶托,泥河大量淤积,河床逐年抬高,全县过境河流成为季节性河流,且断流时间逐年延长。据资料表明,从1956年至2016年60年中,有39年出现旱灾,机率为65%。特别在春季,因灌溉水源严重不足,致使农田无水耕种。如1988年4月,正值农田翻耕需水量大的季节,全县6条河流除淞澧洪道外,其余全部断流,全县受旱农田面积达51.4万亩。浪拔湖乡2000多亩水田无水翻耕,只好改种其他作物。

2.地域性缺水。南县系洞庭湖冲积型平原地貌,地势依河流走向,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微倾,中间约有起伏,坡降为三千分之一。所以,全县的地域虽不大,但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遇干旱之年,易形成地域性缺水。造成地域性缺水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首先是自然地貌形成的。由于全县地域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形状,根据河流分布及水源丰盈时段。南县抗旱水源困难的主要乡镇有牧鹿湖镇、乌咀乡、华阁镇、青树嘴镇、北河口镇北部、武圣宫镇东部区域。

其次是人为的地域性缺水。主要是盲目围湖造田,无序开垦开发,致使垸内湖泊面积萎缩严重,湖蓄能力逐年减少,导致灌溉水源十分困难。

据查,南县从1969年湖泊面积13.5万亩锐减至2016年3.11万亩,60年中减少湖泊面积10.48万亩,湖泊率也由9.84%减至2.05%,离省定10%的湖泊率的标准相差甚远。垸外江河为季节河流,垸内湖泊又不能蓄水保水,南县水源日益趋紧就是其必然的结果。

3.水质性缺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南县各河流、湖泊的水质基本都在Ⅰ至Ⅲ类之间,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用水可以保证。但进入二十一世纪至今,各地麻纤厂、造纸厂等严重污染水源的工厂竟相当上马,加之农业耕作中有毒农药的大量使用,特别是血吸虫钉螺的重新扩散,致使全县的水源水质急速变差,尽管该县近年来多管齐下进行了一系列环境整治,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要恢復到天蓝、水洁的良好生态,任重道远。据检测,全县目前没有ⅠⅡ类水质,大都在Ⅲ类以上。特别是农村生活用水,大多是浅层地下水,含铁严重超标,对人体伤害极大。据不完全统计,南县现有农村摇把井22325个,98%都是在抽取浅层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尽管采取了一些过滤措施,但还远远不能达标。如中鱼口游港太平村八组,由于靠摇把井抽取地下水作生活用水,该村村民犯病率居高不下。尽管至2016底,南县已新建或改扩建各类集中式供水厂49处,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建千吨万人水厂20处,全县58.2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基本上得到解决。但这些丝毫没有改变水荒正在向我们逼近,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的窘境。重视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改造水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应对措施

1.退田还潮,加强渠系管理,减少泥沙淤积。首先,对水利条件差,产量不稳定又系湖泊围挽的低田,要因地制宜退田还湖,或规划逐年退田还湖计划,分期实施,扩大蓄水保水面积,使湖泊率由现在的2.05%逐步提高到省定10%的湖泊率。其次是完善渠系配套。根据各地实际高程,采取分灌区、分渠系进行抗旱,进一步调查和完善水利建筑物的最佳配套,把灌溉效益发挥到最佳状态。再次是开展水土保持,减少渠道淤积。采取行政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2.优化水源调度。一是在水源困难的乡镇,要适当的堵河截流蓄水补水,解决部分水源;二是遇有特大旱情,在藕池中支的北河口集镇及麻河口沈家洲电排的下首拦河堵坝两处(土坝面宽2米,坝顶高程32.0米),利用育新电排提水入中支解决沿河两岸水源问题;三是开启茅草街船闸,引淞澧洪道水源(最枯年份1988年赤山低水位为28.5米)解决以下几个区域的问题:

第一,在青树嘴镇大吉祥建节制闸,通过均和倒虹吸引水解决红卫电灌站区域的水源;

第二,加强沱江调蓄水量的控制,使之成为沱江沿岸供水的人工水库,解决好沿岸的农田需水问题。沱江控水调度应执行统一调蓄、调度方案,经常控制蓄水高程在31.5米左右。但在特别时段,乌咀乡西北方向的供水在必要时还是要在白沫电排站下首堵坝,通过南洲镇白马圻电排提灌入沱江解决;

第三,开启南洲泄水闸,引水入藕池东支解决乌咀、明山、华阁沿岸电排水源问题;

第四,利用下钟家咀电排提南茅运河(由于南茅运河淤积严重,河床抬高1米有余,必须规划组织统一疏洗)水源通过钟家咀电排提水入浪拔湖哑河,解决浪拔湖哑河沿线的荣伏垸、两太垸及沙湾电排的水源问题,或利用白合洲、雀尾港电排提浪拔湖哑河水源入藕池中支。

通过优化水源的调度,使水源能充分得到利用,也能保证农业增产丰收。

3.加大水资源治理力度。首先加大人畜饮水设施建设力度。人畜饮水历来是南县人民的一块心病。目前,南县人民饮用水还不能全面达标,特别是农村,人畜饮水矛盾十分突出。根据国家目前对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重视,对乡镇以居民集中的街道,村组为单位建设自来水厂,取用地下深层水作饮用水,解决这一直接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的水源问题。其次,加大消灭血吸虫钉螺的力度。南县南汉垸、育乐垸、同兴垸、大通湖垸目前存在血吸虫病疫情,特别是淞澧洪道和沱江尾闾,血吸虫钉螺又有曼延趋势,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必须下大力气采取药物、工程、环改等措施予以消灭。再次是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规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河渠环境的综合治理。进行河渠监管网络,按规定发布监测成果,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机制,追溯污染来源,严格落实整治责任和限期整改措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渠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只有这样,南县人民才能真正饮上干净水、放心水。

猜你喜欢

抗旱对策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诊错因 知对策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西藏青稞抗旱研究进展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