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型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分析

2018-12-15马欢欢

财会学习 2018年26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机制管理

马欢欢

摘要:全球经济局势的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战略推进,给制造型企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企业的生存风险与日俱增。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对象,以制度为平台,以控制为手段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能为制造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试对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为其价值增值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

一、企业开展内控管理的作用概述

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已经得到了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是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重要举措。其中,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等内容,通过内部控制实施过程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并确保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企业经营效率的稳步提升,确保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制造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扶持力量,具有规模大、所需资金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制造企业经营旨在实现盈利的目标,而要想确保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就必须必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设[1],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对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环节的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及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进而予以企业发展强大的保障和动力。

二、制造型企业发展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

现阶段,制造型企业的总体科技水平比较低,诸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自主创新产品并不多,出现了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制造企业要想更加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做到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企业管理效率的稳步提升,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尤为明显。

随着制造企业产销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活动变得更为复杂和繁琐,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需要更具有全面性与严谨性,因此要将内控工作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三、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常见问题

(一)内控环境常见问题

现阶段,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环境存在薄弱点。首先,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股东大会的制度较不完善,其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且缺少完善的董事会机制,不能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审批;独立董事形同虚设,股东利益难以保障,无法与经理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其次,在组织结构方面:缺少规范有序的组织架构,管理控制体系尚未落实到位;部门职责范围比较混淆;关键性岗位与重要岗位难以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再次,在经理层方面:相应的决策机制与流程较不规范,存在着严重“专权”现象,而且在决策中,存在着较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最后,在员工方面:缺少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员工手册也没有进行充分理解,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严重缺失,也没有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的作用也没有得以发挥。

(二)控制活动常见问题

在控制活动中,其漏洞也比较多,也就使有些业务领域的内控制度较不完善,且缺少授权审批制度的构建,审批权限呈现出集中化趨向。相应的岗位牵制制度严重失效,岗位职权的制约作用不明显。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管理难以规范化,处于失控的状态,一定程度上与内控要求不相符。

(三)信息与沟通常见问题

内部信息报告制度较不完善,信息披露质量,也与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要求相悖。员工知情权没有得以落实。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投资者很难对企业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与客户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制度,不能准确的了解客户的消费偏好,售后服务不完善。没有对舞弊行为明确界定,企业内部缺乏制约并揭露舞弊的制度。

四、强化制造型企业内控管理关键环节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在提高制造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效率时,良好的内控环境的构建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所以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董事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出其在管理和指导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设置完善的组织机构,要始终坚持公开、效能等机构设置原则。同时,要注重企业优秀文化的建设,针对企业所处的国内环境来分析,企业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果,要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就要对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予以正确的指导[3]。所以企业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工作人员要树立较高的责任观念,将岗位责任制和轮岗制落实下去,构建配套可行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保持工作人员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制造型企业财务活动的内控有效性

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良好的成效。因此,企业要实现协同运作资金管理、费用管理、成本管理等。并在企业内部构建费用管理机制,积极构建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还要对企业日常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构建严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三)建立、健全制造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

构建内部审计机制对于制造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重要性,赋予其良好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并且将审计重点进行前移,将事后审计转移到全过程审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督。

此外,审计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比如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较高的工作效率。

(四)制定内控结果反馈制度,促进内控不断完善

制造企业要制定出完善的内控结果反馈制度,就要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提供最为真实、准确地财务数据,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设置配套可行的信息系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4],制造企业必须要利用科学技术来做好信息采集与传递工作,及时进行反馈,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使用与传递效率,进而将内控结果予以及时反馈。

(五)加强预算管理建设,构建风险评估机制

制造企业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建设,高度重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核等环节。比如企业要加强现金流的预算分析与控制,编制现金流量表,确保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企业资本情况。并且要妥善处理好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内部控制可以给预算管理带来强大的支撑动力。因此,企业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就要强化预算管理与控制,避免潜在风险借此趁虚而入。

在构建风险评估机制时,企业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着重考虑企业供货渠道、销售渠道以及生产技术等影响要素。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存在着较多风险,必须要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比如财务风险、生产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因此,企业要注重优化主要业务流程,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并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进而确保企业风险应对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设势在必行,可以确保制造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实力的稳步提升,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好内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企业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财务活动内控的有效性,进而彰显内控管理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柯善胜.如何构建和加强制造业企业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16):2.

[2]任水英.对制造企业材料内控管理中ERP的运用探讨[J].管理观察,2015 (25):93-94.

[3]李晓菲.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资金内控优化策略分析[J].新经济,2015 (14):118.

[4]张文.制造业内控管理的关键环节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 (10):21.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机制管理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皮革机制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