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污染的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的相关研究

2018-12-15钱小陶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8期

钱小陶

摘要:在环境科学界内,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可切实解决农药污染问题,更好地治理生态环境,有利于对各类资源的保护。本文首先分析了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接着阐述了农药污染的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最后总结了全文,旨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意见,最大程度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界的损害。

关键词:农药污染;生物降解;生物修复

从客观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农药使用范围不断增加,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加之随着可利用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对我国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药污染对我国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会产生较大的损坏,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提升。在今后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强化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分析,依据实际情况,找寻最佳的修复降解技术与方式,选取全新的农藥污染治理道路,以此推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影响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效果的因素

就实际情况而言,在农药生物降解与修复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些农药污染。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要求生物降解与修复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明确其中的各类影响因素。

(一)农药浓度

农药本身属于一项特殊物质,随着农业发展中,各类化学肥料、农药的应用,土壤内的有害物质也不断增加,难以保障其降解效率,加剧农业污染,增加修复难度。需要注意的是,农药本身的浓度对微生物降解农药影响较大。一旦农药浓度增加且超出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范围,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污染。

(二)使用方式

在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联合应用各类方式,最大程度避免反复污染现象的存在。在反复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实验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微生物,可以降解所有的农药有害物质残留。这就意味着相关学者与专家应当开展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

(三)生物活性

从理论层面出发,生物降解与修复能够全面化学农药内的污染物质,为环境治理提供更多的帮助,不断清理自然界的土地与水源。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很多的差距,理论条件仅仅只是假设,实际条件也无法轻易改变。就当前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工作而言,微生物群体的活性成为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社会对各项技术要求的提升,应当配备针对性的农药污染处理手段,基于农药化学物质的复杂性,借助特定的维生素开展降解工作。

(四)空气湿度

与此同时,在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过程中,需要强化温度、酸碱度、湿度的控制,全面降低外界因素对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工作的影响,确保各个环节操作的合理性,以此保障修复工作的科学性。

总而言之,在可持续发展时代下,农药污染化解与处理过程中,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成为主要技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在实际工作中,现阶段很多地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部分地区甚至未开展过农药污染,缺乏各项数据与资料。就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明确其中的各类因素,确保应用质量与应用效率。

二、农药污染的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及发展分析

在各类生物降解中,微生物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生物降解也被称之为微生物降解。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全新技术。综合考虑我国当前国情,开展合理的农药污染治理工作,农药污染的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分析主要如下。

(一)技术分析

生物修复技术通常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将有毒污染物降解为无毒物质的处理过程,概括为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两种。生物降解指的是生物体内酶解、溶解、吞噬等,促使相关物质在组织生长过程中不断排出。

(二)应用分析

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应当依据当地优势与农业发展需求,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农药在自然界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会主动开展降解,但由于速度较为缓慢,难以满足其应用需求。生物修复技术本身具备降解快、质量高的特点,应用效果显著。2.安全使用,大部分情况下,生物修复本身属于不断强化自然流程的阶段,将农药降解修复成二氧化碳、水等,避免二次污染、减少污染物转移的速度,找寻永久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例如:建筑物周围、公路下农药污染的处理,若使用其他修复技术,将会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因此,只可使用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减少土壤与水质污染。

(二)发展方向

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利也有弊,利处在于能够很好地开展农药污染化解。弊处在于难以满足农药污染治理要求,主要是因为其使用范围与应用效果也非常有限。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包括:1.最大程度减少负面影响。现阶段,随着农药污染的不断加剧,在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利用过程中,就需要尽力消除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避免出现大范围污染,从客观层面找寻最佳的污染治理效果。2.逐步扩展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使用范围。随着农药配方的复杂性、农药浓度的增加,当前的农药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通过深入研究“一对多”技术,逐步扩展其应用范围,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农药污染问题,快速恢复当地的土地环境与自然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分析阐述中,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社会上也获得了认同,在很多方面能够减少污染导致的问题。未来相关学者与专家还需要深入研究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健全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强化各项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最大程度解决我国农药污染问题,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新,姚梦琴,祝虹钰,曹宇,鲍佳,张惠文.土壤农药污染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 (31):67-71.

[2]黄红艳,刘九成.土壤农药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5,10 (22):9-10.

[3]李威.农药污染的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9 (08):171-172.

[4]陈莉,李超,马海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35 (07):39-42.

[5]尤民生,刘新.农药污染的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J].生态学杂志,2014,11 (0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