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症筛查不能一刀切

2018-12-15艾理

爱你 2018年35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筛查肺癌

◎ 艾理

随着防癌理念深入人心,各种公立、私立的体检机构纷纷推出癌症筛查套餐。有学者对癌症筛查的价值提出异议。食管癌等进展极快型的癌症,即使发现也来不及了;结肠癌、宫颈癌等渐进型癌症,筛查效果要好一些;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停滞发展型癌症发展较慢,可能到生命终结时也没造成实质性的危害。患者能否从当前筛查的手段中获益,还需进一步思考。

癌症筛查就是防微杜渐

美国疾控中心将癌症筛查定义为:在尚无症状时,检查身体是否有癌症存在。无症状不代表无癌症,因为癌症不像食物中毒那么猛烈,除了一小部分急性肿瘤会迅猛生长之外,大多数肿瘤都是不动声色的。而等到患者有强烈的不适感,要去看医生的时候,肿瘤常常已经大到影响生理机能了。

癌症筛查就是在“肿瘤萌芽”和“肿瘤搞事”之间这段窗口期的检查。检查后发现没肿瘤最好;如果发现有肿瘤,也可以采取一些医疗手段争取把它消灭干净——早期癌症和晚期癌症的治疗难易度以及相应的生存率大不一样。癌症筛查就是防微杜渐,将肿瘤截杀在早期,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现在主要采用的癌症筛查手段有常规体格检查(比如用手触摸去寻找乳腺癌和睾丸癌的肿块)、实验室取样化验(检查血液、粪便或者其他体液,寻找肿瘤标记物)以及对组织做仪器成像,如CT、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等。

到底要不要做癌症筛查?得分情况

美国疾控中心给出的建议是:乳腺癌、宫颈癌、肺癌以及大肠癌,某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以及高风险人群可以进行筛查;而对于卵巢癌和前列腺癌,建议不要筛查。

为什么对不同的癌症,美国疾控中心给出的筛查建议迥异?主要是基于现有的筛查和治疗手段的特点以及不同癌症的特点决定的。值得筛查的四种癌症,在早期发现时进行治疗,都有较好的效果。

目前不推荐的癌症筛查,有的是针对某种癌症的某种检测技术,比如筛查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或者筛查卵巢癌的CA12-5检查;有的是针对特定人群,比如21~65岁的女性适合做宫颈癌筛查,21岁以下以及65岁以上的女性则没必要做。

有些癌症不推荐筛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使用的肿瘤标记物特异性不够,如果在分辨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时候,用来确认肿瘤存在与否的标记物的精确度达不到可接受的级别,那么检查结果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二是有的筛查手段可能造成假阴性(有癌症没查到)或者假阳性(没癌症查到假的癌症),弊大于利;三是某些肿瘤生长缓慢,而且通常发生在高龄人群中,查到后若采用侵入性治疗,给患者造成的负担或许会超过放任不管的潜在危害;四是就算查出来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那么查出来也没意义。

名称 适应人群 筛查方法乳腺癌 50~70岁女性 X线摄影或磁共振成像(MRI)宫颈癌 21~65岁女性 宫颈刮片和HPV检测肺癌 55~80岁人群或有重度吸烟史人群 低剂量螺旋CT大肠癌 50岁开始筛查,高危人群在50岁之前就要做筛查 肠镜,约每十年做一次

不恰当的癌症筛查“三宗罪”

来自河南的王洋在一次单位的体检中被检测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医生建议他做进一步的前列腺穿刺,但是做穿刺会使前列腺受到创伤。他很担心,生怕自己得了前列腺癌,心理压力增大,每天都无心工作。于是,他去了医院做穿刺活检,结果发现并不是癌症,是他多虑了。

专家指出,不恰当的癌症筛查可能带来以下三个弊端。

一、过度检查。初筛阳性的患者往往会进一步做穿刺活检,以确诊是否为恶性肿瘤,但可能带来身心的双重负担。以肿瘤标记物为例,虽能提供一些线索,但往往造成过度检查。研究表明,许多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男性可能在次年死于心脏病或自杀。前列腺癌是一种发展相对较慢的肿瘤,本身可能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过度检查反而带来伤害。

二、过度治疗。《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刊文指出,40岁女性中,每368例女性通过乳腺钼靶筛查减少一例乳腺癌死亡,需付出七个人因筛查而接受不必要手术的代价。太早接受癌症筛查可能不会获益,反而有被过度治疗的风险。除非有乳腺包块等高危因素存在,否则不建议50岁以下的女性常规接受钼靶检查。而50岁以上的女性通过乳腺钼靶筛查,确实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至于如何处理检查出来的肺结节也是乱象丛生,不少医生难以将少数肺癌结节与占比极高的非肺癌结节进行区分。这会让病人惊恐万分,到处求医,反复做CT或组织活检,相当于不需要治疗的良性肺结节患者白挨许多刀。

三、心理压力。《英国医学杂志》2016年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癌症筛查的假阳性结果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由于不了解“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癌”的概念,不少患者在等待复查的过程中,心理抗压能力越来越差,使病情恶化,甚至本来没事却被吓出癌症。

48岁的陈旭预订了海口某医院最贵的体检套餐。他说:“我主要是担心自己得癌症。前几年听说PET-CT能发现早期癌症,虽然价格贵了点,但如果真能发现,那这钱也花得值。”没想到的是,就在做完这高价的体检后,陈旭却被医生告知,针对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其实最需要做的是心脏彩超。陈旭不禁疑惑,体检难道不是越贵越好吗?

其实患癌风险因人而异,选择体检项目应根据个人的年龄、高危程度、家族病史等“量体裁衣”,才能获得更好的体检效果。PET-CT虽然查得比较准,但是辐射大,还要使用一定剂量的同位素,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合做。另外,PET-CT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病变也不敏感,某种程度上还不如做一个胃镜或肠镜。

专家建议,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危险度最高的癌症是什么,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方式,而非盲从。比如,生活条件优越、出门开车、很少运动的人,得肠癌、乳腺癌的风险较高。很少吃肉、从事重体力劳动、常吃霉变食物的人,是胃癌、食道癌的高危人群。如果有癌症家族病史,也是高危人群,做防癌体检的收益较大。公众不要过于相信肿瘤标记物、PET-CT等检查,它们只能带来虚假的安全感,最好咨询专科医生,做有针对性的检查。很多检查不需要每年都进行,比如普通人做肠镜检查没有异状,可以五年后,甚至十年左右再做。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筛查肺癌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又高又壮的男人易患前列腺癌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50岁以上男性应做前列腺癌筛查
你所不知的宫颈癌筛查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