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实施应贯彻的教育理念

2018-12-14陶维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职业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53-02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授的学习方式。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在此之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出现了学徒制这一技能传授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在前面加上“现代”二字,是因其指向的是职业院校学生。这些试点现代学徒制的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跟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在工厂做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概括起来讲,就是既重理论也重实践。德国很早就创设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其实就是“现代学徒制”。这一育人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也是很多行业效仿的模板。如今,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广泛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和培养模式。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德国式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并在很多学校和企业尝试和推广。总体上讲,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还很不成熟,本文试图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探讨一下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应该贯彻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从国家层面讲,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应该注入“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国家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工匠”,然而受限于管理体制与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讲授、知识灌输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些职业技术学院因此遭遇尴尬,以往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车间参观见习,回来试着做几个零件,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是当与企业合作后,发现对方对技艺的要求非常严格,产品误差控制的级别也非常高,经过短期实训,学生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相比传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是校企深度合作,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这也正是工匠精神的根本。有人把“工匠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即: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可见,素质培养与技能传授只是基础,精益求精、严谨耐心才是工匠精神内涵。真正的匠人不惜花费时间精力,精雕细琢,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更加完美。对他们而言,工作不是为了赚钱养家,打造完美产品的过程就是享受,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无论中国古代学徒制或西方行会学徒制,都是靠这种精神代代相传,长盛不衰。我们的教育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整个社会都要树立这种教育理念。

二、从社会层面讲,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应该融入“和谐合作”的教育理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單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一种递进关系。支撑现代学徒制的要素包括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协调好学生、学徒、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多方面关系。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把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试点工作的根本任务,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资源建设与共享等方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实现形式,形成特色。坚持系统设计,重点突破。要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这就要求社会各方协调统筹,和谐合作。

三、从学校层面讲,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应该贯彻“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

无论如何,学校是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关键的一环。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各专业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学校不能按部就班走传统教育的老路,要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育要不断改革创新,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现行学校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工学交替。由于教学空间延伸由校内到校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四、从个体层面讲,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应该贯彻“德技双馨”的教育理念

古代选拔人才就注重德才兼备,现代学徒首先要注重人品。很多领导都很看重员工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学徒中的人事纷争比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中要厉激烈得多,在这种环境下既要做到强悍,更要保证诚实公正。比如说在与上司和同事的交谈中,言论要做到公正和诚实;在和同事有意见分歧的时候,要当

面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背后进行议论;在出现失误时主动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在工作中不搞小圈子,去故意排挤其他人等等。传统的学徒制主要培养初等工匠,出师就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现代学徒制在学历层次应该更高,可以有技术本科、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而且教育过程应该是终身制。这就要求学历层次的高端性。当今世界,日新月异要注重技能培养的超前性。作为一个称职的学徒应当具备以下能力。1.综合能力:这部分基本可以算是选手的简历,也就是给人的第一印象。用传统的话来说这个算是敲门砖,如果你的资历很差,那么别人不可能选择你。包括选手的学历和所受的教育,所从事过的行业和职位,工作的时间和经验阅历等等。2.领导组织能力:如作为领导要要给人一种强者的感觉,不能让别人轻视你的存在;作为领导是否能很好的倾听下属的意见,不会被下面的人认为是独断专行;在进行项目运作时能够合理分配工作、激励下属的士气,使其工作效率达到提高;能够使计划的顺利实施,顺利处理危机的能力;在领导过程中不会使下属产生对待不同的员工有偏向性的观点等等。3.分析判断能力:如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任务的目标都有清晰的认识;能找出各方面的意见的优缺点,在进行分析后制定出合理的策略的能力;能够预见到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提前制定对应计划或能对突发情况做出合理的变化能力;在每次项目完成后,能够正确認识到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的分析总结能力。4.工作能动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你做下属时的表现,作为领导会很看重你是否容易被驾驭,如果你不易被领导,那么你能力再好也会失去很多机会。现在社会中很多人都奉行这点,少做事少出错,其实你的表现领导都会看在眼里。5.沟通表达能力:与人沟通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工作中你必须要让别人明白你要做什么,你在想什么,这也是工作效率最基本的保证。学徒应该具有自信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谈时少说没用的话,表达能切中要害;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可以适时的缓解紧张气氛,例如用一些身体语言;在和别人的观点有分歧时,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并从对方的观点与其沟通从而解决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4-02-26发布

[2]2016年《人民日报》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

[3]邓志辉,王兆奇,赵明威.“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0-01-15发布

[4]梁幸平. “建立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年第4期25-27页

作者简介:

陶维平,男,汉族,1970年6月生,黄冈市骨干教师,麻城市学科带头人,麻城职教集团德育教研组组长。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职业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