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书票的跨文化交流与创新

2018-12-14黄显功

月读 2018年12期
关键词:藏书票藏书跨文化

黄显功

从藏书票文化发展史来看,藏书票不是一种单纯的版画艺术表现形式,而是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它尽管画面较小,却可以在方寸之间令人从中感悟东西文化的缤纷映影,品藻古今书趣逸情,追寻神话与历史的缩影,观察人物爱书的心迹和图书馆藏书的源流,体验人文与艺术融合的升华……

藏书票作为一种载体,源自西方的藏书文化传统,是依附于图书而衍生出的艺术作品,是寄托了图书收藏者主观愿望的表现物。票主不仅将此作为图书收藏的拥有标志,而且也把自己的文化趣味贯穿其中,将人与书的互动以独特的媒介形式予以描绘,既丰富了藏书活动的内涵,还为人们认识藏书者和藏书的嬗递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视角。因此,作为藏书的纪念,藏书票与东方的藏书印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在表现形式上,前者以图像造形为主,后者以文字造形为主;一种是绘画的艺术,另一种是书法的艺术,两者均以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藏书者的一种托物寄情的书香之恋。所以,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历史延续中,东西方的爱书人都通过一种微型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对图书的珍视。透过这种文化现象,我们从藏书票的题材图案和藏书印的印文中,可以领略到藏书者坦诚的内心独白与隐喻的心灵咏叹。

藏书票的历史在西方也不过六百年左右,但它的产生与欧洲的文化和技术背景密切相关。当时正是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铅活字机器印刷术时期,这项改变人类文化传播效率与范围的重大创造,使西方的图书出版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图书从手抄传播变为机器印刷,扩大了图书的发行和收藏。此时的王室、贵族、教会对图书的收藏,既是文化权力的表现,也是财富的象征。当早期的藏书票从权势的藩篱走向社会各界读书人的书斋之后,藏书票的文化内涵变得日益丰富起来,并逐渐在欧美各国流行,被人们所认知。对中国人来说,实现藏书票在传统的藏书印基础上的文化延续和不同形式的藏书所有者标志的对接与融合,正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创新过程。

这个过程源自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外交商贸人员将图书与藏书票同携至中国,继之留学国外的中国学生使用藏书票,并将此引进中国,同时,中国的学校等机构和个人逐渐接受和使用藏书票,少数人主动开始了藏书票的创作。总之,藏书票的被动型输入在较长时期里并未对中国的读书人产生影响,当中国人主动使用藏书票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仍然只是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种缓慢的过程和使用范围的有限性并不能说明中国人以固有的藏书印传统排斥藏书票,这正是两种文化环境的产物在跨文化交流中演进的自然表现。只有当异质文化被“拿来”并主动“再造”时,它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和在文化的互动中融入本体的文化元素。

中国内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版画家们的积极参与下,藏书票的创作悄然兴起。1984年成立了中国版画藏书票协会,随之在1987年正式加入世界藏书票组织—国际藏书票联盟(FISAE),从此,中外藏书票的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此时期里,不仅一批批中国的藏书票艺术家和研究者走出国门,参加世界藏书票大会,大量的中国藏书票作品赴外参展,同时,数量众多的国外藏书票原作在国内各地展览,而且以藏书为己任的图书馆也发挥了宣传推广藏书票的作用。如上海图书馆在1989年曾举办中外藏书票启蒙展,率先将尘封半个多世纪至数百年的珍贵馆藏图书连同贴在书上的藏书票实物公开展示,主动揭示数百年前无意识的跨文化交流的实用藏书票,使之成为积极介绍、深入研究的对象,并连续不断地组织策划藏书票的创作、发行、展示与出版。在众人的倡导下,藏书票逐渐在读书界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是众多的版画艺术家们纷纷投入到藏书票的创作中,产生了大量藏书票作品,培育了一批藏书票的爱好者。但是,在如何正确认识西方藏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作藏书票,如何在实现东西方藏书文化对接的探索中规范藏书票的设计,如何在藏书票的创作与使用中融合中国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识与艺术特色,如何将藏书票创作内容的民族文化题材与世界文化主题相结合,并被国际收藏界喜爱,人们往往重视不足。毋庸讳言,我们的部分藏书票创作者仅仅是在“形式上”仿制藏书票,其作品虽是“版画”,但不是有意识的“藏书票”。因为藏书票的创作和使用都有其专指性,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中国藏书印的“图像版”。跨文化交流的实践告诉我们:“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差异。”我们要遵循藏书票的文化特征和設计规范,认真地吸收西方藏书文化中的实践经验,努力创作真正受人欢迎的中国藏书票。

倪建明先生创作的藏书票

近年来,国内藏书票研究与创作者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讨论,出现了一些受人瞩目的艺术家和作品。在藏书票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倪建明先生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其作品在文化内涵、题材选择、艺术语言等方面均作出了有益的创新,较成功地将中国的文化元素与西方的藏书票形式结合起来。他在与西方藏书票艺术家和收藏家的交流中,在与票主的深入沟通中,不是简单地创作“微型版画”,而是不断地进行中外文化的对比、思考,研究票主的特征。我们从《文化印象:倪建明藏书票珍藏本》一书的文字和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精益求精的艰辛努力。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为何会成为中国接受中外机构与个人委托定制专用藏书票最多的艺术家之一了。我脑海中常常浮现出倪建明先生在构思创作藏书票时的执着追求和一个个藏书票背后的故事。我曾一次次被他的作品所打动,也因他的作品而更加喜爱藏书票文化。

(选自《纸色斑斓》,中华书局出版)

猜你喜欢

藏书票藏书跨文化
藏书票欣赏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小毛驴藏书
藏书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版画珍珠,纸上宝石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藏书票收藏投资浮出水面(上)
藏书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