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加液在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检测上的应用

2018-12-14吴小孟

中国纤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氯乙烯纺织品溶剂

文/吴小孟

(作者单位: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衣物的干洗与水洗相比,能很好保存质地、衣型等优点,但是也可能对纺织品服装的色泽有所影响,尤其是含毛类织物。因此,国家制修订了很多产品标准如FZ/T 73018—2012《毛针织品》[1]、FZ/T 73005—2012《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2]等对耐干洗色牢度提出了相应的限制要求,耐干洗色牢度也成为纺织服装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没有实现过程的自动化,人工添加有机溶剂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有机溶剂挥发的几率增大,污染环境,同时人工加液稳定度难以保证。为了保证检测方法的正确执行,准确无误量取一定体积的四氯乙烯溶剂,减少试验人员接触四氯乙烯的时间,以及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现采用机械自动加液的方式取代人工加液,以提高加液稳定性,减少试验人员接触四氯乙烯出现身体损害的几率同时降低溶剂挥发污染环境的几率。

1 耐干洗色牢度检测方法

1.1 过程与溶剂特征

目前国内产品标准中引用耐干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主要是GB/T 5711—199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干洗色牢度》[3]与GB/T 5711—2015《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四氯乙烯干洗色牢度》[4],检测量最大的也是此两个标准。GB/T 5711—1997测试过程是将纺织品试样和不锈钢片一起放入棉布袋内。置于四氯乙烯内搅动,然后将试样挤压或离心脱液。在热空气中烘燥,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试验结束,用透射光将过滤后的溶剂与空白溶剂对照。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溶剂的着色。而GB/T 5711—2015是将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贴合在仪器,和不锈钢片一起放入棉布袋内,置于四氯乙烯内搅动,然后将试样与贴衬织物挤压或离心脱液,干燥。以原样作为参照样,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耐干洗色牢度测试方法中使用的溶剂主要是四氯乙烯。四氯乙烯,又称全氯乙烯,为乙烯中全部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其对人体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因此,在开展耐干洗色牢度这项测试时应进行安全操作,测试方法中建议该试验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并且溶剂应在通风橱内打开,同时应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目镜和口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溶剂和吸入溶剂气体,同时应严格按照规定安全处理使用后的溶剂。

1.2 测试参数分析

耐干洗色牢度试验影响主要因素有溶剂量、样品尺寸、测试时间、温度、钢片数、干燥方式等。根据黄松、陈明(GB/T 5711—1997测试方法中主要影响因素的量化关系解析)[5]采用正交试验以及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耐干洗色牢度检测方法中的主、次要影响因素,认为溶剂量是检测结果的最大影响因子。

1.3 测试自动加液装置

本次选用的自动移液器配备耐有机溶剂的精密泵及进口特氟隆内衬溶液管,泵体内无金属机械部件,具有自吸功能与热保护,无磨损,运转平稳,适用于长时间连续工作;自主开发程控软件,大尺寸触摸液晶屏控制,速度快、效率高,省力省时。该仪器最大工位数12,3×4排列,仪器默认值为每次移液量200mL。

2 采用自动加液装置后检测结果分析

2.1 加液精度

加液精度是衡量两种取液方式的重要评价依据。标准要求加液量为200mL,表1为用自动加液和人工加液两种方式加液量及其偏差范围。从表中可以看出,自动加液产生的偏差范围比人工加液小,可见自动加液有较高的精度以及稳定度。人工加液精度以及稳定度会受人为因素影响,自动加液全程由系统控制取液量与速度,准确度高,速度可控。溶剂量控制在(200±2)mL(即±1%)以内。

表1 采用自动加液和人工加液两种方式加液量及其偏差范围

2.2 采用GB/T 5711—1997方法测试耐干洗色牢度结果分析

采用自动加液与人工加液的方式按GB/T 5711—1997方法测试耐干洗色牢度,最终评定试样变色与溶剂沾色,最终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两种加液方式所测得的耐干洗色牢度试样变色和溶剂沾色结果完全一致。自动加液方式对耐干洗色牢度结果没有影响。

表2 自动加液与人工加液耐干洗色牢度级别

2.3 采用GB/T 5711—2015测试耐干洗色牢度结果分析

采用自动加液与人工加液的方式按GB/T 5711—2015方法测试耐干洗色牢度,最终评定试样变色与多纤维贴衬(醋纤、棉、锦纶、涤纶、腈纶、羊毛)沾色,最终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两种加液方式所测得的耐干洗色牢度试样变色和贴衬沾色结果完全一致。自动加液方式对耐干洗色牢度结果没有影响。

表3 自动加液与人工加液耐干洗色牢度级别

3 结论

实验室在对纺织品进行耐干洗色牢度检测时,加液过程直接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是试验的重要步骤。现行的溶液加取方式多采用人工添加,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对劳动者保护极差及效率比较低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设计一套符合检测需求的自动加液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可以保护试验人员安全,节省劳动力,对检测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产品的检出速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动加液装置在检测中应用后,检验员只需要设定好机器,仪器可自动加液至每一个干洗杯,检验员只需要在加完液后盖上杯盖即可放入机器继续下一步试验,非常方便,减少了检验员与有机溶剂四氯乙烯的接触时间,减小了接触带来的健康隐患,同时也提高了检测速度与检测稳定性。目前该装置已经在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验室实现了生产应用,反映良好。

猜你喜欢

氯乙烯纺织品溶剂
硝呋太尔中残留溶剂测定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氯乙烯生产中变温吸附脱水工艺的使用及改进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豆干与腐竹中溶剂黄2及溶剂黄56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溶剂热法可控合成纳米氯化亚铜
偏氯乙烯生产精馏过程仿真和优化
非溶剂对浇铸SPEEK 膜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