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考察

2018-12-13蒋道霞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会民主党借鉴

【摘 要】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在德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政党,也是欧洲社会党的重要成员之一,该党曾多次參政和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度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上进行了调整,总的趋向是由传统强调国家的作用向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转变。考察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对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借鉴

1890年,由德国社会民主主义工人党改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在德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政党,曾多次参政和执政。战后两度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政府在社会经济政策方面都非常重视民众的社会福利,推行了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政策。

一、战后德国①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

1、1969年至1982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

为了缓和德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压力,1883年俾斯麦政府宣布实行社会保险立法,但社会民主主义工人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主张通过社会革命途径解放德国工人阶级,坚决反对与德国资产阶级的任何妥协行为。到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哥德斯堡纲领》中提出以“实现不断增长的社会富裕,使人人都能从国民经济的收益中得到公正的分配,过上一种摆脱了不光彩的依赖关系和没有剥削的自由生活。”[1]作为社会民主党经济政策的目标,该纲领表明了社会民主党扬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改为主张社会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制度”。

1966 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又开始参与执政,并与基督教民主联盟组成联合政府,1969年社会民主党人勃兰特执掌政权。在福利政策方面,勃兰特总理在5年任期内先后共颁布了包括1969 年《联邦教育法》、《劳动促进法》、《职业培训法》和1970 年《联邦教育促进法》等40多个改革法令,使德国工人群众享有的福利权利进一步扩大。20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注重关注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从而为德国民众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1975年社会民主党提出的《八五大纲》中,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

1976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府颁布新的《工人共同决策法》,规定凡是 2000 人以上的大企业,都必须成立最高权力机构监事会,成员由劳资双方各占一半组成,而且双方权力相等。此法令在一定程度上对保障工人阶级合法权益和限制资产阶级滥用权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70年代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德国经济也陷入困境,国内失业人数高达100多万。虽然从1978年起社会民主党政府试图通过继续扩大投资、要求工会降低工资以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但德国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1982年,由于社会民主党没能更有效地解决德国国内经济和就业问题,再加上执政两党在一些政策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联合政府破裂,社会民主党被迫下台。失利的社会民主党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并为重新走上执政地位进行新的探索。

2、1998年至2005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

在1998年德国第十四届联邦大选中,社会民主党与绿党共同组成“红绿联盟”赢得胜利,格哈德·施罗德担任政府总理。在社会政策方面,以施罗德为首的社会民主党逐步形成自己的“第三条道路”主张,强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在养老金制度方面,采用资本化的养老金制度取代现行再分配性的养老金制度。为减轻人口老化带来的问题,施罗德政府对养老金保险进行结构改革,提出了包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障、参资享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四柱模式”改革方案。在养老资金筹集方面,“德国政府还采取征收生态税的办法来平衡养老收支缺口,以此实现养老金负担向能源使用者和全体纳税人转移。”[2]

其次,在儿童社会福利方面,社民党政府提高了对有子女家庭的补助,从 1999年 1 月起,将儿童补助金从原先的每月 220 马克提高到 250 马克,到 2002 年每月再增加 20 马克。

再次,在就业政策方面,为减少当时多达400多万人的失业人口,施罗德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实行广泛的税制改革,力求通过减税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达到解决失业的目的。施罗德政府计划到2002年,分三个阶段将所得税最低税率由25.3%降到1.99%,最高税率则从53%降到48.5%,并将免税年收入的起征线由目前的12360马克逐年提高到2002年的14000马克。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社会民主党政府提出“2010 议程”的改革计划,试图通过就业政策的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降低失业率。但是由于选民的反对,社会民主党改革的效果不理想。

第四,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社会民主党政府纷纷推行以工作为导向的社会福利制度,将福利国家建设成社会投资型国家。施罗德强调:“国家必须主动推动就业,而不应成为那些在经济失调中牺牲品的被动赡养人。”[3]在对待失业的问题上,政府把过去通过对失业者发放失业保险金改为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在“劳动联盟”的名义下,改进现行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对失业者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让失业者自己养活自己。这些举措改变了过去只是给予资助的做法,改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

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调整的原因分析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的形式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继英国艾德礼政府宣布自己建成为福利国家之后,德国也仿效英国建成福利国家。德国传统福利制度更加强调国家的作用,但在社会民主党执政时期对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进行了调整,淡化了社会民主主义传统政策色彩, 增加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因素。新自由主义主张社会福利应该市场化、私营化和多元化,这种执政理念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下。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展,整个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带来劳动方式的变化。过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替代。知识密集型产业又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革命,使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从而产生严重的失业现象。福利国家的顺利运行除了需要以较低的失业率为前提,更需要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因中东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造成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促进了西方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由此带来的失业救济增加,这使得德国福利支出增加。1976年德国失业救济金占非熟练工人收入的比率是68%。从1983年开始,德国成为西方国家中失业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失业人数攀升至200多万,失业率约为9%,有些州甚至更高一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西方国家全球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西方各国政府不得不限制国家支出和干预,纷纷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保持最低社会标准;改革公共服务,使效率最大化。与此同时,德国工人阶级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认同感也在下降,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了在竞选中得到更多支持,不得不调整其社会经济政策主张。

2、人口老龄化,财政支出增加

20世纪末以来,许多欧洲国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即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就意味越来越多的人口将领取养老金,并需要医疗保健,社会福利支出负担日益加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民主党执政时期的德国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明显偏高。从1973年到1981年,联邦德国从财政盈余75万马克变成财政赤字713亿马克。针对庞大的财政赤字问题,社会民主党政府被迫采取增税和举借外债,或者大量发行货币等手段来解决,结果却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社会矛盾激化。1999年比勒费尔德的科学家赫尔威希·比尔格在做“最近研究的关于德国人口发展即千年转折的课题”时发现:如今在德国320万人年龄在80岁以上,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800万。“欧洲大多数国家是每三个就业者就将负担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在德国这个比例将是2:1。”[4]这就是说,德国政府在养老救济、疾病救济等方面的财政负担将继续加重。2002年德国政府财政预算中福利支出占52%,政府是债台高筑。

3、经济全球化,德国社会福利制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导致以高福利经济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德国社会福利制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经济竞争,使得拥有高工资劳动力的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随着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加强,国外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涌入德国,又造成了德国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例如,在德国的巴伐利亚,“许多公司走出不到100英里的路程就可以雇佣平均每月220美元工资的捷克工人,而雇佣一个巴伐利亚工人每月须支付2000美元,”[5]这更给德国的工资和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此外,由于德国国内企业生产开工率不足,许多大公司纷纷到国外投资设厂,导致德国资本大量外流、税源流失,从而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据统计,1995年德国资本公司的纳税款与1985年相比,几乎减少40%。德国股份公司的税收在全国税收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由1960年的915%,降到1998年的318%。鉴于福利国家的这种深刻危机,德国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调整是势在必行。

三、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两次执掌政权长达20多年,从社会民主党的政策推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实施的效果。

1、积极效果

(1)社会福利保障政策是政府组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器,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收入不均的矛盾。福利国家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增长迅速,整个西欧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0年的2745亿美元增加到1973年的12250亿美元,增长了346%,同期工业生产增长了251%;多数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都超过了美国,1951年至1965年,美国、西德、法国、意大利分别为3.7%、6.9%、4.9%、5.5%;就业充分,失业率大大降低,其中西德的失业率20世纪50年代已降至4.2%,60年代又进一步下降到0.8%;通货膨胀率比较低,物价基本稳定;个人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福利国家向本国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医治了严重战争创伤,对稳定战后混乱的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1998-2002年施罗德政府推行了较为温和的改革措施。在经济政策领域,施罗德提出了一个经济振兴计划,主要内容有降低公司税率、减少个人收入税率和削减政府支出等。该经济振兴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德国经济得到较快的增长。尽管社会民主党在2005年大选中失利,但社会民主党政府的改革为默克尔政府继续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2)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不仅保障了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也满足了其精神需要,这有利于创造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对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战后德国在改善生活条件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社民党执政时期国内政局稳定,工人罢工斗争比较少,这些与作为维持社会稳定的“均衡器”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有很大关系的。20世纪60年代社会民主党为达到和维持充分就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使每个人都有就业机会,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由此出发,德国1969年颁布了《职业培训法》等法令。70年代,德国有1/3的大工业企业和55%的手工业自己办职业学校,有95%以上的青年受过免费职业培训。在实践中,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德国失业率逐年下降,1998年失业率为11.1%,1999年降至10.5%,2000年降至9.6%。”[6]

2、存在的问题

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所推行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虽然有一些积极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失业问题日益严重。1998年社会民主党上台,面对德国经济发展的困境,执政总理施罗德以“第三条道路”理论为指导对德国的福利保障政策进行了改革,改革效果明显。但是好景不长,到2001年底德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经济增长率为0.6%,失业人数快速回升到390万左右。在2002年大选中,有幸得以连任的施罗德下定决心对德国经济采取更坚决的改革措施,并将改革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推进。2003 年 3月施罗德政府提出“2010 议程”的改革计划,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市场等内容,该计划将削减福利、减轻国家和经济界负担作为改革的目标。施罗德政府从以往国家提供的福利,改为个人对自我的更多责任,但改革计划的推行困难重重,未能奏效。德国的失业率在2003年10月为11.3%,到2005年2月攀升至12.6%,这也创下了二战以来的新高。正是由于长期的经济衰退使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社会民主党政府的执政能力受到人们质疑。

(2)经济状况恶化。施罗德政府通过税制改革来刺激经济增长,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德国的公共赤字自2000年以来已增加3倍,而公共债务目前已达到1395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7]正是因为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使得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合法性也受到质疑。2003年5月24日,全国14个城市9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许多党员甚至退党。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民主党党员有92万,到1998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减少到77万,2003年年底仅有65万,到2005年底约有党员56.8万。2005年德国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在欧盟25国当中表现最差。社会民主党面临不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施罗德总理处境困难,2005 年社会民主党被迫提前大选,大选中社会民主党失去了主要执政地位,与联盟党组成了大联合政府。

总之,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在德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政党。该党自成立以来曾多次参政和执政。社会民主主义工人党一开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主张通过社会革命途径解放德国工人阶级,坚决反对与德国资产阶级的任何妥协行为,但到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制定哥德斯堡纲领,扬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改为主张社会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制度”。战后两度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上作了调整,总的趋向是由传统强调国家的作用向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转变。考察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鑒意义。

【注 释】

① 本文中的德国指联邦德国,即1949-1990年间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1990年以后的德国.

【参考文献】

[1] (联邦德国)托马斯·迈尔.论民主社会主义[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105-108.

[2] 陈林等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欧洲西方政治变革[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3111.

[3][6] 殷桐生.施罗德的“新中派经济政策”[J].国际论坛,2001(4).

[4] 罗云力.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欧洲社会民主党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制度的变革[J].国际论坛,2002(3).

[5] 孙辉.全球化与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困境[J].教学与研究,2002(7).

[7] (英)伯特兰·贝努瓦.征服西部的东部女人——德国新总理安格尔·默克尔[N].金融时报,2005-09-10.

【作者简介】

蒋道霞(196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福利史.

猜你喜欢

社会民主党借鉴
再析俄国社会民主党最早的土地纲领
“第一绿色福利国家”是怎样炼成的
浅析原创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求同存异与国家利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社会民主党的关系
德国左翼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